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川沙塘鳢消化系统的发育及仔,稚,幼鱼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描述了河川沙塘鳢胚胎、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对仔、稚、幼鱼的摄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仔鱼开口摄食期为孵化后的2-7天,第10天的仔鱼,卵黄方被完全吸收,属混合性营养类型,混合营养期为孵化后的2-9天。小型枝角类是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仔、稚鱼期的主要饵料亦为枝角类,其次为桡足类;幼鱼则转为以小蚯蚓和摇蚊等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从仔鱼到幼鱼,摄食量逐渐增大。稚鱼昼夜摄食节律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包埋切片方法,对延迟首次投喂组与投喂组(CK)河川沙塘鳢初孵仔鱼、3日龄仔鱼、6日龄仔鱼、9日龄稚鱼、12日龄稚鱼、15日龄稚鱼和18日龄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延迟首次投喂期间,初孵仔鱼~9日龄稚鱼消化系统发育缓慢,表现为消化道各部分管腔较细、壁层较薄,肝脏增长缓慢,肝细胞空泡化程度低等;对河川沙塘鳢孵出后的9日龄饥饿稚鱼恢复摄食,发现其在短时期内消化系统发育迅速,到孵出后15日龄,消化系统各部分的形态特征与正常摄食组的稚鱼类似。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在仔鱼期进行饥饿处理,进入稚鱼期恢复投喂饵料后,该鱼能够快速利用外源性营养补偿机体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从而很快地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江苏常熟河川沙塘鳢个体大小不一的2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7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个引物,对2个群体共24个样品进行扩增,获得27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37%。结果表明,大沙塘鳢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小沙塘鳢。大小沙塘鳢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2194,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为0.1904。利用MEGA3.0软件构建沙塘鳢24个个体的UPGMA系统树,显示出较明显的分支。[结论]江苏常熟河川沙塘鳢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2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已经达到种群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太湖沙塘鳢生长与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塘鳢是太湖沿岸区一种常见的小型鱼类,本文对其生长与摄食习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塘鳢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反而能抑制野杂鱼的过量繁殖,而且它生长快,肉质好,应作为优质鱼加以保护,同时提出了沙塘鳢的起捕规格及其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河川沙塘鳢的胚胎和胚后发育以及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描述了河川沙塘鳢的胚胎和胚后发育以及温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根据外形和内部主要特征,将胚胎发育分30个发育期。在胚台发育期间,许多器官分化形成,至孵化时,胚胎已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器官,各鳍亦已形成。胚后发育以卵黄囊的消失和鳞被的形成为依据,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胚后发育不经过浮游生活期。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3种常用水产用药物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24、48、72 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ρ(LC50)(95%置信区间)以及安全质量浓度(SC)。结果表明,10%聚维酮碘对河川沙塘鳢幼鱼24、48、72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ρ分别为1 466、1 148、997.6 mg/L,安全浓度为270.0 mg/L;40%辛硫磷对河川沙塘鳢幼鱼24、48、72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ρ分别为4.030、1.207、0.409mg/L,安全浓度为0.108 5 mg/L;4.5%高效氯氰菊酯对河川沙塘鳢幼鱼24、48、72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ρ分别为3.007、2.695、0.9740 mg/L,安全浓度为0.724 6 mg/L。  相似文献   

7.
河川沙塘鳢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川沙塘鳢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含肉率为64.45%;肌肉(鲜重)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6.70%、0.70%、1.65%、80.01%;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80.94%(干重),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2.67%,占氨基酸总量的40.36%;4种为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1.1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2.65%,其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温度对葛氏鲈塘鳢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测定4、8、12、16、20、24和28℃条件下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结表明,在温度范围内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36%~19.72%和-0.962%/d~3.009%/d。温度对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4~24℃条件下,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条件下达到最大值,温度继续上升至28℃时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葛氏鲈塘鳢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4℃。  相似文献   

9.
河川沙塘鳢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川沙塘鳢染色体进行了研究。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胸腔注射法制片,获得肾组织细胞的清晰分裂相。观察结果表明,它的染色体数2n=44,核型=44 t,NF=44。  相似文献   

10.
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苯扎溴铵、硫醚沙星、阿维菌素和二硫氰基甲烷对平均体质量(0.26±0.09)g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23、36.39、0.39、7.74 mg/L;48 h LC_(50)分别为1.34、22.37、0.24、4.32 mg/L;96 h LC_(50)分别为0.27、11.24、0.11、2.67 mg/L。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阿维菌素、苯扎溴铵、二硫氰基甲烷、硫醚沙星。硫醚沙星和二硫氰基甲烷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54和0.40 mg/L,均高于常规用量,可以在河川沙塘鳢育苗过程中使用。但河川沙塘鳢幼鱼对苯扎溴铵和阿维菌素较为敏感,这2种药物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1.
鱼类食性与消化系统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南方大口鲶、黄鱼桑鱼、黄鳝、草鱼、鲫鱼、白鲢等不同食性鱼类的消化系统可测量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消化液的pH值,描述了肠粘膜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及其选食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日龄1~20d,全长3.9~21.0mm的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特征,仔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选食行为。仔鱼全长5.5mm时出现颌齿和咽齿,7.5mm时出现犁齿和副蝶(骨)齿,9.4mm时出现腭齿;全长8.33mm左右,分化出胃、肠。仔鱼孵出后第3d开口摄食。仔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主要食物随仔鱼摄食器官和消化器官的发育而变化。摄食初期(4d龄)主要为小型枝角类和轮虫,但仅显示出对小型枝角类正的选择性。之后,胃肠内的食物类群增多,由选食枝角类变为选食桡足类。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对食物选择性的这一变化是仔鱼本身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状态以及各类食物生物的相对密度等诸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草鱼仔,稚鱼消化器官与味蕾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观察了草鱼仔鱼前期至稚鱼生长后期消化器官的形成、发育以及口咽腔味蕾的形成、形态及数量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草鱼味蕾的形成时期与消化器官的分化完善以及鱼开口摄食时期是同步的。味蕾的大小随仔鱼日龄的增加而增大,其总数随鱼个体长大而增多。在仔、稚鱼发育阶段中,味蕾在口咽腔各部位的分布和数量变化与草鱼摄食活动有密切关系,越是与食物和摄食活动紧密联系的部位,其味蕾的数量就越多。  相似文献   

14.
对紫贻贝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紫贻贝消化系统由消化腺-肝胰遥和消化道-食道、胃(包括晶杆囊)、肠和直肠组成。消化腺为复管腺,腺上皮有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类型。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组成,无肌层。粘膜上皮主要为单层柱状纤毛细胞。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消化嗜碱性细胞富含蛋白质和RNA,消化细胞富含脂类和多种酶类: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脂酶、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消化道中酶的  相似文献   

15.
紫贻贝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紫贻贝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紫贻贝消化系统由消化腺-肝胰遥和消化道-食道、胃(包括晶杆囊)、肠和直肠组成。消化腺为复管腺,腺上皮有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类型。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组成,无肌层。粘膜上皮主要为单层柱状纤毛细胞。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消化嗜碱性细胞富含蛋白质和RNA,消化细胞富含脂类和多种酶类: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脂酶、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消化道中酶的  相似文献   

16.
6种有胃真骨鱼消化系统比较解剖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6种淡水有胃真骨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解剖观察。描述了与摄食有关的齿,咽,喉齿,舌和鳃耙的形态学特征,测量了体长,头长,吻长,口裂宽,口腔长。对几种鱼胃的形态,幽门盲囊,肝,胰脏,胆囊进行了描述;测量了食道长,胃长,胃直径,肠长,消化道长和腹腔长;并计算了有关比值。  相似文献   

17.
食物含水量及饲养密度对家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含水量的豆渣饲养家蝇,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幼虫期、化蛹率、幼虫体重等均有明显差异,在供试食物含水量为50%~90%时,以食物含水量70%~80%最有利家蝇的生存和体重增长。在不同的饲养密度下,幼虫体重、幼虫期、化蛹率等均有明显差异,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幼虫体重体长减小、幼虫期延长、化蛹率降低,体重与饲养密度之间的关系符合Logistic方程W=K/e^a-rp(W为幼虫重、P为饲养密度,K为环境容量)。以豆渣和麦麸为家蝇幼虫培养基质时,最佳养殖密度范围分别为18~35头/g和20~30头/g。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黄鳝的消化系统从咽到肛门为一直管,称为肠;中段有一结节,把肠分为前后二部。作者通过形态解剖及组织学观察,将黄鳝的消化道按上皮组织、管壁肌肉类别的不同及一定的腺体导管等,分为食道、胃、肠三部分。  相似文献   

19.
用颗粒饲料(0~2周龄为粗屑饲料,3~8周龄为直径2.5mm的颗粒饲料)和粉料饲喂肉仔鸡,观察饲料形态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消化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组肉仔鸡的增重及耗料量(分别为2042.8g和5209.6g)明显(P<0.05)高于料粉组(分别为1787.1g和4714.1g)、单位增重的耗料量明显低于粉料组(耗料比分别为2.55和2.64);8周龄时,颗粒组肉仔鸡的肌胃重和腺胃重明显低于粉料组(P<0.05),但肝重明显高于粉料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