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锚的张力强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锚在鱿鱼钓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上海锚是存水下作业.其牢固程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海锚的规格及作业状况进行合理的强度计算,是保证鱿鱼钓正常作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远洋鱿鱼钓作业过程中,海锚起到稳定船身、减少摇摆和稳定作业位置、减少漂移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生产作业时间。由于海锚的特殊功能,为此在东海水产研究所静水槽实验室进行海锚模型试验,从海锚的结构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对海锚的水动力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相比之下,圆台面并有横向加强筋的海锚水动力最大,圆台面而无加强筋的海锚次之,圆锥面海锚的水动力最小;相同规格的模型海锚,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水动力随着出水口周长变大,而逐渐下降;相同规格的模型海锚,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前伞绳长度增长,海锚水动力呈增加的趋势。本次研究为远洋鱿鱼钓海锚结构改进、装配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而远洋鱿鱼钓产业方兴未艾的局面,在调查和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鱿鱼钓船在国外的作业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主要作业渔场(阿根廷外海渔场和北太平洋鱿鱼渔场)的生产情况,这对从事相关产业单位的决策及鱿鱼钓渔船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鱿鱼钓机抖动方式改进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7月~10月份在西北太平洋作业的鱿鱼钓船经济效益普遍不太好,主要原因是渔场鱿鱼分布稀疏时,钓机的CPUE(单位努力渔获量)低。相比之下,手钓的CPUE却较高,笔者分析了在原抖方式下,鱿鱼稀疏时鱿鱼钓机的CPUE较手钓的CPUE低的原因,进而钓机原抖动方式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对改进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日本海鱿钓作业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1993年6-11月日本海鱿鱼试钓结果,结合日本有关资料,对日本海鱿钓作业的资源与渔场,渔具与渔法等作了阐述,并对钓具作了对比试验,得出了钓具有效使用意见,为今后更好地开发日本海鱿鱼资源,发展鱿钓生产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6.
光诱鱿钓捕捞技术就是利用鱿鱼趋光、集群的特性 ,采用钩钓作业的一种渔法。利用水下灯进行钓捕鱿鱼是一种新的捕捞技术。该技术在 80年代中期首先在日本、韩国等国的鱿钓船中得到应用。分布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的大型柔鱼 ( 1~ 2kg) ,栖息水层白天一般在 30 0~ 40 0m ,使用水下灯进行深水层的诱集柔鱼 ,使白天作业成为可能 ,从而大大延长了作业时间。由于柔鱼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夜间栖息水层为 30~ 40cm ,因而一般不采用水下灯。我国鱿钓船从 1 997年开始 ,初步得到应用 ,特别是在 1 998年鱿钓渔场探捕调查和生产过程中 ,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北太平洋海域白天利用水下灯钓捕大型柔鱼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诱鱿钓捕捞技术就是利用鱿鱼趋光、集群的特性 ,采用钩钓作业的一种渔法。利用水下灯进行钓捕鱿鱼是一种新的捕捞技术。该技术在 80年代中期首先在日本、韩国等国的鱿钓船中得到应用。分布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的大型柔鱼 ( 1~ 2kg) ,栖息水层白天一般在 30 0~ 40 0m ,使用水下灯进行深水层的诱集柔鱼 ,使白天作业成为可能 ,从而大大延长了作业时间。由于柔鱼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夜间栖息水层为 30~ 40cm ,因而一般不采用水下灯。我国鱿钓船从 1 997年开始 ,初步得到应用 ,特别是在 1 998年鱿钓渔场探捕调查和生产过程中 ,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国内鱿鱼钓船船长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业于新西兰渔场和北太平洋渔场的鱿鱼钓船的单线日产量和机钓每天总产量与船长的关系,指出一味追求大的船长并不一定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鱿鱼光诱手持延绳钓简称鱿鱼手钓,是惠安县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之一,有着悠久的历 史,但其作业规模和产量、产值一直难以提高,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以竹筏为作业单位 (人工摇橹),劳动强度大,抗风浪能力差,安全系数小,翻竹筏造成渔民落水时有发生,存 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传统钓具以鱿胴为饵料,不仅浪费大量的鱿鱼,而且制作鱿胴较 麻烦。针对上述问题,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一是所设计的玻璃钢艇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 能提高安全系数和作业性能;二是试验的钓具既要保持惠安传统特色,又有创新发展,使其  相似文献   

10.
主要经济大洋性鱿鱼资源渔场生产性调查与渔业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大洋性鱿鱼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始于1989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远洋鱿钓渔业已经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规模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持续对三大洋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一批新资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并得到商业化捕捞。根据2003—2017年我国鱿钓船对三大洋公海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对其基础生物学、资源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等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初步了解重要经济鱿鱼资源特性。研究概述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可持续开发世界大洋性鱿鱼资源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通过对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三大洋7个渔场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个鱿鱼新渔场,新增作业海域超过1×10~7 km~2,估计新增渔场的资源蕴藏量在500万t以上,初步掌握了渔获个体大小等基础生物学特性、资源丰度空间分布及其与海表面温度的关系,发现不同作业渔场的渔获个体差异明显,渔场形成的适宜海表面温度有较大差异。研究建议,为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鱿鱼资源,建议开展系统科学的渔业资源国际合作调查,开展基于硬组织的大洋性鱿鱼年龄与生长、群体结构、生活史过程、洄游分布、高精度的渔情预报以及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