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俄罗斯杨胶合板材丰产林优化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俄罗斯杨作为研究对象 ,从优化栽培模式角度出发 ,在建立经营模型 ,确定主伐年龄的基础上 ,采用多目标决策的相对权数法 ,以模式的年均净收益 ,单位面积林分平均高、造林密度、经营水平、间作年限等因子为目标 ,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确定了三种栽培模式 ,效益成本比在 2 .1 1~ 2 .4 8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纸浆材原料林经营模式的经营模拟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森林经营模式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材原料林经营模式的经营模拟系统,并以简明的森林经营数表现出来,为湿地松纸浆材原料林的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我国林业发展战略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到“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森林经理学需要从原有的木材永续利用为目标的体系向以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的体系改革和发展,面临着调整发展目标、更新指导理论和创新计划方法的挑战。通过探讨多功能可持续森林经营的3个基本问题,提出了在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指导下的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要素,包括群落生境分析制图、森林发展类型设计、目标树作业方法、垂直结构导向的经营周期计划模式等4个主要技术要素的基本概念;提出一种实现多功能生态林业目标的,具有理论基础完备、技术要素先进和作业实施可操作特征的新型森林经理计划模式,并分析了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14年生杉木中龄林为对象,设计目标树经营(TM)、目标树施肥经营(TF)、传统经营对照(CK)3种经营模式,开展目标树经营对杉木生长和土壤肥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M、TF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年均增量,其中,杉木单株材积年均增量分别显著增加0.030 6、0.031 6 m3。目标树经营模式显著影响0~10 cm土层肥力指标,均呈现出TF>TM>CK。其中,TM模式下的土壤水解性N、有效P、速效K分别比对照增加7.1%、9.2%、24.9%,而TF模式下分别增加15.2%、9.5%、30.7%。同时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综上所述,目标树经营模式能够改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提高杉木的生长质量,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森林经营模式,以提高东北天然次生林生物量。【方法】以东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样地并分林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凋落物)进行调查与测算的方法,分析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和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下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的变化。【结果】1)针叶林、阔叶林中林分总体生物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针阔混交林中林分总体生物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粗放经营>无干扰,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粗放经营间差异显著,乔木层占林分生物量的比例均在92%以上;2)乔木层生物量排序均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模式下乔木层生物量与无干扰、粗放经营间差异显著,其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乔木层生物量的46.52%~68.33%;3)针叶林、阔叶林中灌木层、〖JP2〗草本层生物量排序为无干扰>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针阔混交林中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排序为粗放经营>无干扰>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经营模式下的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与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间差异大多显著;4)凋落物生物量大小为目标树经营大于粗放经营和无干扰经营。【结论】目标树经营能够增加林分总体、乔木层和凋落物的生物量,可作为提高东北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的重要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和农业产业化特点,对其农业产业化的目标确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模式、机制以及产业政策等,有个稳定的可行性指标因素做为战略依据,提出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指标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水源林经营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关系着中国的水资源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为适应祁连山水源林经营管理实践和西部生态建设的需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复杂性科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提出了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定量化、可操作的祁连山水源林经营模式,创新了原来的经营模式。该模式融合了水源林经营理论、水源林目标体系、水源林经营原则、水源林目标结构体系和水源林经营技术体系。该模式通过改善水源林结构,实践水源林的可持续经营.逐步实现水源林经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从而提供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稳定的优质水资源。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根据该模式.对祁连山水源林区现有青海云杉Picencrassifolia林经营提出了经营建议。该模式对提高该区水源林的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表1参30  相似文献   

8.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森林健康经营理论,分析得出威胁松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森林组成以及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管理粗放、森林营养循环受阻、土壤地力下降、风折雪压、森林旅游压力8种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松山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原则。结果表明,松山保护区应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健康示范区经营,采用地带性森林植被保护、近自然化森林健康目标树经营、森林火险管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森林生态系统修复5种森林健康经营模式;通过森林健康示范区内监测样地数据,结合所构建的具体经营模式,构建了保护区森林健康示范区各小班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对象,通过对30个标准地的调查与样品测试,分析大小比数(U)、混交度(M)、角尺度(W)、开敞度(K)、空间密度(D)等空间结构指数及林分各功能大小;从林分尺度上利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分别建立以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经营空间结构模型,采用顺序线性规划法求解理想空间结构的模式和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以固碳、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木材生产4个单项功能为主导及以生态功能为主导、整体功能最优的6种多功能经营模式的理想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分别为0.78、0.78、0.90、0.68、0.97、0.93,其空间结构模式f(U,M,W,K,D)的理想值分别为{0.50,0.45,0.61,0.22,0.36}、{0.54,0.66,0.51,0.18,0.61}、{0.44,0.53,0.54,0.29,0.46}、{0.54,0.52,0.53,0.17,0.65}、{0.44,0.66,0.48,0.29,0.51}、{0.52,0.66,0.61,0.23,0.29};在拟合林分功能与空间结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多目标规划技术是构建林分尺度上多功能经营空间结构模式的有效方法,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理想空间结构模式可为其经营目标空间结构调整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经营项目与模式不仅具有多样性,相互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合理地组合经营项目与模式,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依据灰色系统理论,在分析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和明确农业机械经营项目、经营模式和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建构了农业机械经营模式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可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杨树天牛发生量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数量化理论对杨树天牛发生区内不同林分结构、树种组成和气候因素下的发生量预测,表明林分结构。温湿系数和抗性指数对杨树天牛的发生量影响显著。抗性指数更容易反映不同林分树种配置下对杨树天牛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制浆前后杨树纤维形态的变化,对5个杨树无性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及腔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不同的杨树无性系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具有显著影响.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无性系之间的纤维形态存在着差异.通过比较可见,69-1杨比72-2杨的造纸性能优越,7208杨比6901杨的造纸性能优越.制浆后,纤维长度分布的正态峰值拟合较好,纤维长度正态分布较好.5个杨树无性系制浆后的纤维长度都有所下降,纤维宽度都有所上升,长宽比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空间配置对树木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了解杨树Populus在生长季的碳代谢特征。  方法  试验林分以密度为一级因素,种植点配置为二级因素,采用嵌套设计。于‘南林95’杨P.×euramericana ‘Nanlin 95’生长季(7月)选取叶、枝、树干和粗根4个器官,测定各个器官中NSC (可溶性糖和淀粉) 的质量分数。  结果  在生长季,杨树各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不同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的杨树叶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受种植点配置影响极显著(P<0.01),总体上枝和树干受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影响差异不显著。尽管林分NSC总储量在2种密度间(278和400 株·hm?2)差异不显著,但林分NSC总储量在种植点配置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生长季,苏北地区杨树优先将碳资源供给地上部分,其中首要的储存器官是树干。一定密度范围内(278~400 株·hm?2),杨树叶中可溶性糖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林分密度相同时,正方形的种植点配置方式更有助于杨树个体对NSC的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林分的固碳潜力。图6表2参35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杨树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在对安徽舍肥杨树林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别用通径分析、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中均匀度.,与多样性H'关系密切,物种数S、优势集中性C和物种丰富度R是影响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全年13次调查结果可将群落聚为5类,D为1.474 1.反映出群落的变化状况,聚类交替现象则反映出群落在较长时间内的复杂性.将群落结构按1年中的时间顺序分割为4段(3~4月、5~8月、9~10月、11~12月),反映了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样方法及其在林分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文对测定空间格局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利用定位标准地的资料,对非自然样方下测定空间格局的小样方面积进行了比较试验,提出了测定空间格局效果最好的小样方面积。应用样方法中的9种常用分布型和7种分布型指数,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空间格局;选出了适合此研究范围的理论分布型,用Iδ、G和Iwao指数研究了林分空间格局的个体聚集规模、个体群的分布规律、林分空间格局的时间动态以及林分空间格局变化与其他林分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测定了 2 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氮、磷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混交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比纯林提高 5 0 %~ 10 0 % ;但对于根际土壤 ,混交后杨树有所提高 ,而刺槐则有所下降 .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氮、磷养分的转化 ,并且杨树得益大于刺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桃楸及主要伴生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空间格局变化及其与伴生树种种间关联性的变化,为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择伐和抚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ipley'K函数点格局分析方法,开展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研究[结果]在核桃楸幼龄林阶段,更新层的杨树幼苗、黄菠萝幼苗与核桃楸幼苗存在种间竞争,不利于核桃楸幼苗的生长;在核桃楸中龄林阶段可采伐林中的杨树以及与核桃楸生长较近的蒙古栎、椴树大树,与核桃秋中尺度距离的黄菠萝可以保留;在核桃秋近熟林中,应该择伐蒙古栎、杨树、黄菠萝大树,可适当保留林中椴树.[结论]在核桃楸生长的不同阶段尽可能控制不利于核桃楸生长的阔叶树种,适时抚育,调整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杨树林分结构及天牛危害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量化理论I找出影响杨树林分受天牛危害的主要因子,并以此从林分结构及生长动态和天牛虫害的数量动态方面进行分析,克服了以往仅考虑虫害数量动态的缺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合理地将危害状划分为五类,为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速生树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已有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了解杨树在不同Pb胁迫条件下生长响应和Pb富集效果,以长江上游两种典型土壤(酸性紫色土和钙质紫色土)为栽培介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b浓度处理下(CK:0mg·kg-1;T1:200mg·kg-1;T2:450mg·kg-1;T3:2000mg·kg-1)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nigra)生物量生产与分配格局以及Pb吸收、富集特性。两种土壤条件下杨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随Pb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b胁迫条件下杨树生物量分配格局在钙质紫色土中表现为茎>粗根>叶>细根。相同浓度Pb处理条件下,单株杨树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钙质紫色土大于酸性紫色土。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各器官Pb含量及积累量显著增加。Pb胁迫使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逐渐增大而耐性系数逐渐减小。T3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在酸性紫色土中较大,且各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耐性系数均为酸性紫色土中较大。这些结果表明,高浓度Pb胁迫条件下酸性紫色土中的欧美杂交杨表现出较好的吸收和富集Pb的特性,这为Pb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树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抗寒性强的杨树品种在晋西北地区适地推广,以大同杨树局选育的6种杨树为试验材料,分析越冬期间其主要保护酶SOD、PPO、POD活性变化规律,探讨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并为6种杨树的抗寒能力进行排序:C4>A20>K7>C38>C51>C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