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卫东  刘云根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4-18296,18350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入湖河流末端湿地的净化效果。[方法]对东大河河口湿地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一周年的测试,分析该湿地系统对磷矿来源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湿地对TN、TP、CODCr入湖污染负荷量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2%、54%,设计水力负荷为0.67 m3/(m2.d)时处理效果最好。工程已稳定运行6年,达到无能耗、防堵塞、高去除率的运行效果。[结论]该湿地有效削减了磷矿开采产生的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对保护抚仙湖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人工湿地中潜流、表面流湿地进行组合用于处理河水。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改善具有很明显的作用,组合人工湿地COD去除率为66.7%-94.6%,BOD5去除率为58.6%-97.0%,SS去除率为20.0%-60.0%,氨氮去除率为50.0%-77.8%,总磷去除率为37.5%-88.9%。水体改善效果最好的为潜流—潜流人工湿地,其次为潜流—表流人工湿地,然后为表流—潜流人工湿地,最差为表流—表流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抚仙湖水污染特征主要以面源污染为主,面源入湖污染物TP占88%,TN占92%,SS占98%,COD-cr占90%,BOD5占91%,因此保护抚仙湖控制面源污染是关键.而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在湖盆区实施生态农业建设,从源头开始控制大量有机物、TN、TP等污染物入湖,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保护抚仙湖良性生态系统及Ⅰ类水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表流人工湿地冬季运行工艺。[方法]针对天津的气候特点,以冰下运行的方式,开展天津地区表流湿地冬季运行试验,研究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北方冬季运行工艺参数。[结果]虽然水质净化效果差于其他温暖季节(平均降低约20%),但是在天津地区表流湿地采取冰下运行的方式是可行的。北方表流人工湿地冬季冰下运行时应将出水口地势降低,防止出水口被完全冰冻,运行水深不宜50~60 cm,可以在回流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以4 d为宜),以维持水土界面不会冻结,并尽可能加大取水深度,以提高系统水温。[结论]该研究可为表流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流受漏截污水和面源污染物输入的普遍现状,结合人工湿地技术和生物滤池、人工快渗技术,构建出一种具有净化河道水质的生态滤槽。生态滤槽对污染河水的动态净化效果表明,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随水力负荷及进水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在水力负荷为0.5 m~3/(m~2·d)时去除率最高,净化效果最好。污染河水经生态滤槽处理后,COD、NH_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7.20%、63.29%、57.87%、75.64%。减少生态滤槽数量,发现该生物滤槽出水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马彦华  祁云宽  刘宇  王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50-8252
根据调查结果,抚仙湖水污染特征主要以面源污染为主,面源入湖污染物TP、TN、COD Cr的入湖贡献率分别为76.3%、80.4%、94.7%。因此,保护抚仙湖控制面源污染是关键。而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只有在湖盆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实现循环型农业经济,从源头控制大量有机物、TN、TP等污染物入湖,才能有效保护抚仙湖水质。  相似文献   

9.
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寻求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尤为必要。洱海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呈现量大、面广、复杂和周期长的特点。从物质循环的原理分析其来源、去向和防治措施,提出控制污染是源头减量控制、循环路径阻断和产业链延伸的循环利用3个思路,并提出6个方面的量化策略。近年来,鉴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形势,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洱海流域各级人民政府通过修建环湖截污管道、治理入湖河道、修建湿地等"封、堵"措施全面展开,但对农业面源污染从根源上遏制的办法并不多,为此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物质循环"减、输"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一种适宜城市污染河流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苏南某市具有代表性的河流的老城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湿地、浮岛式湿地和净化浮岛3种河流修复方式对污染河流进行净化修复。[结果]浮水植物(圆币草和聚草)相较于挺水植物(黄花鸢尾、花叶芦竹、芦苇、水培冬青、千屈菜)修复效果好,去除率分别为:总氮37.9%和34.1%,总磷80.1%和73.5%,COD81.1%和74.8%,氨氮80.6%和85.9%,SS59.1%和77.3%;净化浮岛、人工湿地、浮岛式湿地3种修复技术中净化浮岛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去除率分别为:总氮87.6%,总磷71.3%,氨氮87.6%,COD 97.5%,SS 81.8%;工程段底泥和水样的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参照段,分别高出15.4%和21.1%;工程段和非工程段底泥的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水样,分别高出26.9%和31.8%;曝气条件下修复植物对总磷、总氮、COD以及SS去除效果好于未曝气条件。[结论]净化浮岛工程对城市污染河流具有显著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