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热解气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较新的秸秆利用技术,即将秸秆转化为气体燃料的热化学过程。秸秆在气化反应器中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发生部分燃烧,以提供气化吸热反应所需的热量,使秸秆在700~850℃左右的气化温度下发生热解气化反应,转化为含H2、CO和低分子烃类的可燃气体。秸秆热解气化得到的可燃气体既可以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供热,又可以经过除尘、除焦、冷却等净化处理后,为燃气用户集中供气,或者驱动燃气轮发电机或燃气内燃发电机发电。  相似文献   

2.
稻麦的秸秆颖壳是利用率较低的加工后附带物,其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秸秆还田、秸秆颖壳气化燃烧、坑积秸秆颖壳腐化增温、作为燃料燃烧等.在黑龙江省气温较低的环境条件下,坑积秸秆颖壳腐化增温技术应用的很少,而秸秆颖壳气化燃烧由于受设备投资大的限制在一般农户中也难于应用.因此,秸秆颖壳直接还田和作为燃料燃烧是常见的两种方式,但由于秸秆还田受到还田量的限制,仍有大量的秸秆颖壳可再利用.采用坑窖方式,利用稻麦的秸秆颖壳发热量大、燃烧时间长的特点为屋舍冬季取暖是一种综合利用秸秆颖壳的好方法,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加强秸秆能源化利用效率为前提,论述秸秆气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讨论东北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从而认识到实现秸秆能源化利用对于地区发展的必要性。介绍秸秆气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共包括干燥、裂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4个阶段生成秸秆燃气。结合东北地区情况,讨论秸秆气化站建设与运行、技术标准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秸秆气化站规范建设与运行、提高秸秆气化技术标准规范性、消除秸秆气化技术限制性因素、优化秸秆收储运体系4点建议,能够灵活应用秸秆气化技术,实现秸秆能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秸秆气化技术不仅可以使秸秆利用更加方便清洁,而且能量转换效率比直接燃烧有较大提高,同时,它的生产方便、快捷,不受季节限制,可根据进料的多少随时精确控制产气量,很好地克服了沼气生产中产气量无法精确控制,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产气量远远低于夏季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秸秆气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调查分析了温岭市的秸秆资源产生量及利用情况,并以此推算出推广秸秆气化项目可产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指出目前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资源,可以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农作物秸秆用作肥料主要是直接利用和加工利用。直接利用一般采取秸秆直接还田,加工利用主要是利用秸秆堆制有机肥料。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除直接饲喂外,还有青贮、黄化、氨化及糖化后饲喂等方法。近几年,一些规模化的牲畜养殖场应用专门的机械设备或秸秆饲料生产线,把秸秆加工成颗粒状或块状的干饲料。秸秆的燃烧利用主要有生产沼气和秸秆气化两种方式,另外还可以用秸秆作为生物质进行发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作物中秸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逐渐摆脱了传统燃烧模式。其中,现代社会对于秸秆的应用可通过煤气制气原理进行秸秆气化。运用新技术实现秸秆气化是通过生物质原料在控氧状态下进行有效燃烧,可以将生物质中碳、氢等元素,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气体。本文重点就对秸秆气化技术对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有效提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将直接燃烧秸秆变为秸秆气化后燃烧,使农户摆脱烟熏火燎之苦,山东省胶州市能源办公室与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制了秸秆气化炉,胶州市李哥庄镇前石龙村120户居民用上了洁净卫生的低压气化灶。经检测和实际应用汪明,秸秆气化炉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农村生产、生活用能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1.秸秆气化技术与设备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炉造气技术;净化贮气稳压技术;管道输气技术。设备有:生物质热解气化炉、净化器、输出机、液体分离器、干式过滤器、上料装置、仪器仪表控制柜、贮气罐等。2.秸秆气化及其工艺原理作物的秸秆气化就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与秸秆中的碳氧化生成可燃气体的过程。气化包括高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以及秸秆的干燥和干馏过程。其工艺程序是:先将铡碎的秸秆用搅龙输入气化炉。气化炉由  相似文献   

9.
秸秆是自然界存在的最为常见的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秸秆产量大,获取容易,是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秸秆气化是秸秆利用的一种途径,通过对秸秆气化项目的经济性分析研究,判断秸秆气化项目的经济性,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为项目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秸秆气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新疆的棉秆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对秸秆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了阐述,同时讨论了秸秆气化技术发展中亟待突破的几个问题,并对新疆发展棉秆气化事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秸秆气化技术工程的推广应用,将有助推动农村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农村能源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蕲春县燧达燃气有限公司秸秆气化工程实践再次证明: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成熟、稳定、可靠、可发展。它对处理大量农作物秸秆,控制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污染,逐步解决结构性能源供需矛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空气大气污染,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低质能牦高档次利用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林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南省林州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调研分析,总结和提出了丘陵地区秸秆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采取问卷抽样调查法对林州市进行调研,结果发现,林州地区地块小而分散,秸秆不易集中,每年产生的大量农作物秸秆被丢弃,而秸秆固化、气化、氨化、秸秆养菇技术、秸秆压缩成型新技术以及秸秆饲料制作等技术推广较少,秸秆利用效率较低。应寻找农作物秸秆资源多元化利用的途径,有效利用秸秆资源。  相似文献   

13.
秸秆能源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秸秆生物气化秸秆生物气化技术又称秸秆沼气技术,是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生产可燃气体——沼气的秸秆处理利用技术。采用该项技术处理秸秆,能生产农村急需的高品质清洁能源,还能生产有机肥料。该技术按处理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发酵两类,按规模可分为户用和工程化两类。其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生物气化利用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预处理是秸秆生物气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该文介绍了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结构和目前秸秆生物气化预处理常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秸秆生物气化工程试运行获得成功,为秸秆能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秸秆生物气化是秸秆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而产生沼气的工程,可使用稻草、麦秸、玉米秸等多种秸秆,也可与农村生活垃圾、果蔬废物、粪便等混合发酵,原料组合非常灵活,来源充足,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比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具有原料来源充足、沼液零排放,直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的沼渣可长期贮存、运输方便、价格较便宜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解决环境污染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秸秆固化、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液化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部分技术中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最后展望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解决环境污染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秸秆固化、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液化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部分技术中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最后展望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秸秆气化的应用,开创了农村利用低品位能源资源供应现代生活燃气的新事业,是农村能源的又一次革命。当前,应当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加快推广秸秆气化技术,实现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每年收割后产生大量秸秆资源。目前,我国在利用秸秆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秸秆的利用效率和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农作物收割过后,只有一小部分秸秆被利用,大量的秸秆被弃置或直接在田间地头白白烧掉,浪费大量的秸秆资源。文章将探讨分析如何做好麦秸秆的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旨在提升我国秸秆资源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每年收割后产生大量秸秆资源。目前,我国在利用秸秆技术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秸秆的利用效率和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农作物收割过后,只有一小部分秸秆被利用,大量的秸秆被弃置或直接在田间地头白白烧掉,浪费了大量的秸秆资源。文章将探讨如何做好麦秸秆的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旨在提升我国秸秆资源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