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中9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汪若海研究员主持育成的一个具有多种抗性的棉花种质系,对棉蚜和棉红铃虫有较好的复合抗性,对棉枯萎病和黄萎病有较强的兼抗性,且具有优良的综合农艺性状。其主要特点是:一.将抗虫性与抗病性结合起来,是棉花多抗育种可利用的有效抗源和种质材料。据“七五”期间国家攻关课题抗虫棉花新品系选育协作组及抗虫资源鉴定协作组,1985—1987年三年网室及田间鉴定试验,中99伏蚜蚜害指数为0.37,低于对照品种非洲E40及中棉12,抗蚜性居16个品系之首。三年多点试验表明,中99抗蚜性强而稳定,评定为  相似文献   

2.
棉花抗黄萎病多菌系新抗源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川737和川2802是新培育的抗源种质。采用棉黄萎病和枯萎病不同菌系,在人工接菌病圃或病床鉴定抗病性,按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组合,研究抗性遗传。结果表明,两个抗源种质对我国三大生理型11个不同棉黄萎病菌系抗性均好,又抗强致病力的3个棉黄萎病菌系,高抗棉枯萎病。抗性稳定,遗传传递力强,配合效应高,易于转育,是我国抗棉黄萎病多菌系新抗源种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西省2009-2015年棉花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160个陆地棉棉花品种(系)的抗枯黄萎病的鉴定结果分析,未发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均免疫的品种。对枯萎病呈高抗的品种有71个,占测试品种的38.1%;未发现对黄萎病高抗的品种,达到抗性水平的品种有77个,占测试品种的48.1%。从7 a测试结果来看,对枯萎病抗性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对黄萎病抗性水平总体呈增强趋势,但未见对黄萎病抗性水平达到高抗及以上的品种。共筛选出7个品种(系)对枯黄萎病表现突出的兼抗性。  相似文献   

4.
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strodia Antifargal Protein,GAFP)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彩色棉品种新彩棉1号和新彩棉3号,转化后代经卡那霉素初筛、分子检测、农艺性状选择,培育出16个转基因新品系,对其在人工病圃进行田间黄、枯萎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转基因品系中LBS007、ZB5020等5个品系既抗黄萎病又抗枯萎病,为兼抗类型;其余11个品系均为抗黄萎病耐枯萎病类型.  相似文献   

5.
棉花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准确、可操作的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有效地鉴定评价了棉花品种的抗黄萎病性、抗枯萎病性。在育种实践中,利用该技术可定向改良提高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并选育出我国第一套棉花抗黄萎病多菌系、高抗枯萎病的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以及系列抗黄萎病、抗枯萎病品种川棉243,川棉239和川棉65,显示了该多抗病性鉴定筛选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高产棉花新品种冀棉616的选育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抗枯萎病、抗黄萎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可以解决棉区枯萎病和黄萎病严重发生且逐年加重、化学防治又很难凑效的难题。利用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种间杂交选育的冀棉20号为母本,转基因抗虫棉596系为父本杂交,在多年病、虫胁迫条件下,选育出了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高产棉花新品种冀棉616,2007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7001号)。该品种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枯萎病指4.9,黄萎病相对病指17.6,是河北省审定的第1个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兼抗品种;(2)高产,稳产:2004年籽棉产量,2005年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以及2006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参试品系第1位;(3)抗早衰:叶功能期长,上、中、下铃重差异小;(4)纤维品质优良:上半部长度31.2 mm,比强度29.5 cN/tex,马克隆值4.9。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陆地棉高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豫棉 2 1号的选育、鉴定及利用情况。连续 4年的鉴定结果表明 ,豫棉 2 1号平均黄萎病病指 9.39(高抗 ) ,产量和纤维品质皆优 ,是目前棉花生产上理想的抗黄萎病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 中棉12(原名中棉38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近几年新育成的棉花优良品种。1986年5月9日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发出通告,中棉12号系兼抗枯、黄萎病、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棉花新品种。 1982年以来,连续参加全国黄河流域抗病品种区域试验,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其抗病性:据全国34个点鉴定,平均枯萎病指数3.8,  相似文献   

9.
棉花川棉109多抗病虫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川棉109经四个单位1983~1996年多点网室接虫和大田自然感虫作抗虫性鉴定和人工接菌作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川棉109抗棉红铃虫。中抗立枯病,高抗棉枯萎病,且抗性稳定,是一个多抗虫、多抗病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对14个陆地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野生棉与栽培陆地棉的杂种后代品系RF-1和RF-4等对枯萎病免疫,但丰产性较差。以丰产优质材料作母本与抗病材料作父本的杂交后代品系华106(颚荆1号×中159)和6003[颚荆1号×(华101×中12)F1]的综合性状较好。14个材料抗病性与品质性状、产量性状间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产量和蕾铃脱离受环境影响较大,子指、衣指、衣分和绒长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核心种质代表着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六棱塑料钵定量注射菌液法,在环境可控的人工生长室对419份陆地棉品种(系)组成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黄萎病抗性鉴定与优异材料筛选。结果表明,419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总体抗病材料偏少,共筛选出12份抗病材料,病情指数范围在21.67~25.00;耐病材料253份,病情指数分布在25.47~50.00,其他材料均表现为感病;缺乏对黄萎病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现代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3.75,整体抗性都要好于中期、早期品种(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8.60和51.55);来自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材料(平均病情指数为43.21)整体抗性要好于其他植棉区和地理来源品种的整体抗性。筛选出的抗病材料为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改良提供了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供试苦瓜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的抗性,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用苗期接种法对143份苦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抗性评价。【结果】在143份苦瓜种质资源中,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的材料1份、抗病材料两份、中抗材料5份,分别占总数的0.70%、1.40%和3.50%;感病材料17份、高感材料118份,分别占总数的11.89%和82.52%;抗病材料主要来自中国大陆,果实性状为短棒形、皮色浅绿、瓜瘤为条瘤和条粒瘤的苦瓜资源。【结论】鉴定的苦瓜高代自交系材料普遍感枯萎病,加强苦瓜枯萎病抗性资源的收集引进、创新、鉴定和评价工作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国内外成功经验。50年代育成了川52-128等第一批5个抗源品种。60-70年代有较大发展,育成陕401、86-1等42个抗枯萎病品种,奠定了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基础。80年代有很大突破,育成48个抗病品种,以中棉12为代表,使抗病、丰产、优质等性状较好地结合起来。此外,在育种目标的确定、抗源筛选、抗性遗传规律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使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入一个新阶段。1990年我国种植棉花抗病品种3540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的44.1%,年增加收益15.9亿元。  相似文献   

14.
以优质、丰产的育种材料H10 9为母本 ,与抗病、早熟的中棉所 16选系中 662为父本杂交 ,经 9a 18代的南繁北育、病圃锻炼和生态育种等手段 ,最终选育出优质、高产、早熟、抗病虫的短季棉品种中棉所 3 6。该品种生育期 113d ,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 16.8% ,在兼顾丰产性的同时 ,注重纤维品质优良性的筛选 ,属优质高效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完善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信息,为可持续性抗病育种和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齐319和黄早四为高抗(HR)和高感(Hs)对照,采用人工辅助接种法对37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结果】352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白交系中,表现HR(高抗)、R(抗)、MR(中抗)、s(感)、HS(高感)的份数依次为139、104、38、40和31份,所占比率分别为39.49%、29.55%、10.80%、11.36%和8.80%;12份温带玉米自交系中,两份表现为HR或R,10份表现为s或HS;154k)玉米杂交种中,10份表现为R或MR,5份表现为s或HS。【结论】目前广西主推的普通玉米品种大部分对玉米南方锈病有较好的抗性;CIMMYT的玉米白交系中存在丰富的抗锈病资源。  相似文献   

16.
1974~1979年我们创造了“棉枯萎抗性定向培育法”。用此法能不经杂交在3—5年内将原丰产、优质、而感病的品种定向改造为丰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在获高抗性后,其丰产、优质特性并未发生劣变,反而有所改进,在重、轻、无病地上都较原品种增产。西农岱16抗、中7抗、徐142抗等即用此法育成的新品种。本文介绍了这些品种的育成经过及其抗性、丰产性和品质。事实已证明本法的原理和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花主栽品种对2种棉花苗期病害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新疆当前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抗性,为病害的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拟轮枝镰孢霉和立枯丝核菌新疆菌株,通过人工接菌条件下的室内盆栽鉴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新疆20个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单一抗性水平和兼抗水平。【结果】大多数棉花品种对2种病害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抗性差异;供试品种中没有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的品种,多数品种对2种病害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仅有少数品种对红腐病或立枯病表现为抗病或中抗;对红腐病表现为抗病的有中棉72号和新陆早53号,表现中抗的有中棉50号、新陆早57号和新陆早61号等5个品种;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对2种病害的兼抗性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结论】当前新疆棉花主栽品种中,对红腐病和立枯病均存在显著的抗性差异,缺乏对红腐病和立枯病高度抗病品种;对2种病害的抗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品种多数兼具对红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黄河、长江两流域1985—1986年(第6轮)抗病棉花区试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在参试品种中,“中棉12”和“冀合3016”的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好,且在环境间的变异较小。品种纤维品质综合表现变异程度的大小与综合表现的优劣呈中度负相关(r=-0.409)。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于室内进行棉花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新疆材料军棉1号为感病对照品种,调查记录病级,以相对病情指数作为评价抗性类型指标。【结果】无免疫(I)枯萎病的品种(系),具有高抗(HR)特性的品种(系)5份,抗病(R)特性的品种(系)78份、耐病(T)特性的品种(系)130份、感病(S)特性的品种(系)材料52份,占枯萎病抗性鉴定品种(系)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9%、29.4%、49.1%和19.6%。【结论】耐枯萎病的品种(系)最多,具抗病性品种(系)次之。  相似文献   

20.
 枯、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病害。传统育种缺乏抗源,几丁质酶和 -1,3-葡聚糖酶是植物防御体系中的两种防卫因子,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据此构建了4个单价和2个双价基因(分别定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以及1996 2000年温室及病圃多代筛选鉴定,已培育出对枯、黄萎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棉花株系。将抗病基因导入国产抗虫棉品种GK19中,还获得了兼抗病、虫的转基因优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