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芝麻高产配套轻简栽培基本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精细整地 芝麻种子很小,本身贮藏的养分不多,幼芽细嫩,顶土力弱,种子带种皮出土比较困难。因此,芝麻发芽出苗对整地的质量要求较高。农谚有“小籽庄稼靠精耕,粗糙悬虚无收成”。这说明种植芝麻必须要选好地块,精耕细耙,耕层深厚,这样才能为多收芝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您对中国农民的基本本看法是什么?中国农民有那些主要特点?应当如何对待中国农民?”这是日前一位读者朋友在来信中向我的连发三问。经过琢磨之后,在此我以中国农民最可敬最可爱最可怜最可怕为题作答,以求大方。  相似文献   

3.
报载:孩子放学回家,美国的家长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而中国的家长,则往往是问孩子:“老师提问,你会不会?回答正确没有?”截然不同的要求,令人深思。小孩子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他们常用新奇的眼光来观察神奇纷呈的大千世界,头脑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二三岁的孩子经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四五岁的孩子则喜欢问“为什么?”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再大一点的孩子则常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孩子的“?”是十分宝贵的,可以说是思考的启动、学习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那么,“以德治国”的“德”应该是什么“德”? 德治与法治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畎亩法”的探讨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郭文韬问题的提出《吕氏春秋》任地和辩土两篇中,都有关于“畎亩法”①的记载。究竟什么是“畎亩法?农史界的一些前辈,如夏纬瑛、胡锡文、王毓瑚、王云森等都把他解作“畦种法”。夏纬瑛在《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校释》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6.
《百姓》2003,(5)
人们常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智慧,当然不同的民族对智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所代表的东方智慧观念,与洋人的西方智慧观念有很大差距。西洋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无非亚里士多德、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之流,都是理论家、发明家、创造家。中国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是谁?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诸葛壳”。诸葛亮有什么发明?没有;有什么创造?也没有;提出过什么理论?还是没有(孙武还有部《孙子兵法》)。中国人把诸葛亮视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花是国内棉花市场乃至国际棉花市场关注的焦点,有“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之说。去年,新疆棉花俏销,虽然使棉纺企业吃了不少“苦头”,但棉农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马上新疆一年一度的棉花播种时节又将到来。此时的棉农在想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库拉索芦荟汁中的多糖关于库拉索芦荟汁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多糖包含什么?”“什么是确切的多糖?以及它们与库拉索芦荟汁有怎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在一报纸上看到“发展高酸苹果有前途”的文章,想引进此品种,但又不知高酸苹果有什么特点?它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如果引种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今特来信询问,望在百忙中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汉代的农业,尤注目于集约精耕与人口增殖的关系.精耕制与以销售为部分目的的农户经营,由汉代以至近世,始终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兹先由汉代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开始讨论.秦统一中国,废封建,行郡县,诸子不复分封.由此,秦天子以下,天下莫非齐民,中间的只有代表皇权的守令,皇帝与臣民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这也可说是韩非子理想的实现,使强宗大族不复能专垄断赋役所自出的人力资源.《韩非子》:“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伏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搪瓷商,运了一马车的搪瓷器皿进城。  他赶着马车刚到城门口,守卫城门的兵丁就过来了,他朝货包上敲一棍,问道:“你这里头是什么 ?”  搪瓷商回答:“你再敲一下,就什么也不是了 !”“什么也不是了”  相似文献   

12.
这次“五一”长假期间,我回农村老家休假,出人意料的是,当我回到家乡时,不少农民朋友问我:股票是什么?听说炒股可以发大财?几千元就能赚到几万元?我有几千元的存款能炒吗?在什么地方炒?怎么个炒法?一连串的发问,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科技》2011,(9):74-77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汉代的农业,尤注目于集约精耕与人口增殖的关系。精耕制与以销售为部分目的的农户经营,由汉代以至近世,始终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兹先由汉代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开始讨论。  相似文献   

14.
孔子猜谜     
《新农业》2006,(5):33-33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项橐”何许人也?据有关资料讲,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说:“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  相似文献   

15.
说起“老”,常会有人想起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等词,仿佛“老”就是衰败,就是调零、就是不幸。其实,此念差矣!同是描写“老”,我们的语言中不乏“老当益壮”、“老树繁花”、“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等极为有气魄的词。究竟什么是“老”?正确的答案是:“老”并非仅指年龄,更是指,心态。  相似文献   

16.
张鑫 《农家致富》2005,(2):15-15
农户在购买使用农机过程中。经常要碰到农机“三包”问题,近来有读者来信询问农机“三包”包括什么内容,怎样利用“三包”有效期条款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罗庆江 《农业考古》2001,(4):339-341
“茶道” ,这个看来只属于日本的专有名词 ,而今却成为我会的名字。当我与学生们筹组“澳门中华茶道会”的时候 ,就有人毫不客气地批评 :现今中国流行什么都叫“道” ,“道”是什么 ?“茶道”是日本的 ,不要把自己东洋化 !我不以为然 ,我认为凡出自我国 ,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精致行茶方式就应叫“中国茶道”。所谓“精致行茶方式” ,是包括已精进了的泡茶技术与具逻辑、富美感的动作设计。“茶道”应以“茶”为中心、“无心”为要求、“敬”为宗旨 ,通过色、声、香、味、触、法达至眼、耳、鼻、舌、身、意的最佳感受 ,从物质享受达至…  相似文献   

18.
周昕 《农业考古》2001,(2):133-134
十年之前 ,对于“茶”我还是一窍不通 ,是《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把我引上了“学茶、话茶、吃茶、饮茶”的道路。什么是“茶” ?什么是“茶文化” ?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这是一个千言万语 ,万语千言也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十年来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不就是围绕着这个话题而刊发了洋洋几千万言的妙语精文吗 ?多么精美的刊物 ,多少华丽的篇章 ,让人爱不释手 ,百读不厌。就在这不知不觉之中 ,使我学之有得 ,悟之有道。概而论之 :茶 ,不就是茶树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茶树叶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人们将采摘的茶树叶 ,采用适当工…  相似文献   

19.
前两年,我们村里开始搞“订单农业”,由种玉米改种了甜萝卜,村里有不少人受益。然而2002年与我们签了订单合同的县糖厂却事先压价收购了订单外的,签单农户的甜萝卜却送不进糖厂,只好低价卖给能送进糖厂的“二道贩子”,这样,种一亩甜萝卜和种玉米比较,至少赔进150元。为什么订单不管用?真不知道我们以后还敢不敢相信“订单”,请问国家对“订单农业”有什么具体规定吗?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04,(7):1-1
每年,农民生产什么总会牵动很多人的心,一些媒体还会发表“今年生产什么?”的文章为农民排疑解惑,而每年又总会有很多人要为生产的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埋单”。这样的买卖,如果一次二次,“学费”还可以交,但如果年年如此,就没有人能支付得起了,那么,到底谁能告诉农民生产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