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当今世界,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全球三大经济安全,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高度关注。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把粮食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粮食"十连增"的背后仍潜伏隐患。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粮食生产是关系到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2013年,我国粮食出现了"十连增",但"十连增"的背后,掩藏着粮食安全的危机,中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可以说是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3.
“食为政首”,农业是崮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到粮食供求矛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长期看,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增地减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要解决粮食问题,决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必须跳出“农”字做文章。找准中央、地方和农民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运用市场手段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体来讲,就是国家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扶持粮食加工企业,使粮食加工企业获得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让利给农民;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和新要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粮食安全”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73年,当时,它是针对“世界粮食危机”提出的一项政策目标。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举行了世界粮食会议,建立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并加强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的工作,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粮食生产;呼吁各国在“公平、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粮食贸易,建立国际谷物储备,保障粮食供应;设立粮食安全委员会,定期监测世界粮食形势,交流有关经验。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推动各国政府重视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国家政策措施,进而把粮食安全落实到“国家粮食安全”之上…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我国历来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特别是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六年下发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粮食主产区建设.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等13个省区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7.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技术基础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粮食安全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精神,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当今世界,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全球三大经济安全,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高度关注。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当前中国粮食生产现状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了中国粮食增产背后农业科技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了未来发展阶段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并从大力提升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不断完善粮食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的国策。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稳定的大局,粮食生产能力是决定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和都市农业的发展,我市粮食生产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认真分析和把握我市粮食生产能力的现状和趋势,研究提出保持一定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维护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持续紧张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供给趋紧、需求和价格双升,粮食安全恐慌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和变局。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市场受俄乌冲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从长期来看,粮食进口成本攀升、市场结构性矛盾、贸易格局失衡和生物质能抢粮等,给中国粮食市场安全和农业强国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由于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供给和价格冲击容易诱发粮食市场系统性风险,导致政策调控失效和市场失灵。面对严峻的粮食安全局势,应统筹协调内外部关系,发挥宏观调控能力,防范和化解外部冲击的风险和威胁;以科技创新和法制保障,促进农业资源禀赋优势转化,全面增强粮食安全自主掌控力和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河南是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粮食主产区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建立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在全球经济危机尚未触底,粮食危机日益加剧的国际背景下,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中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世界农业形势与我国农业基本情况,提出我国的粮食安全基本对策为:①成立国家粮食安全委员会,形成多部门、自上而下,全面承担与负责执行国家统一的粮食战略任务的机构与行动机制;②制定粮食安全法,逐步建设稳定、理想、符合全社会利益的粮食生产供给架构,实现依法治粮;③恢复“省长米袋子”工程,建立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合作机制,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④建设独立的粮食购销体系,处理国际、国内粮食储备与价格管理关系;⑤建设与保障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生产者基本素质;⑥完善中国特色的种植业三元结构,发展节粮型养殖业,形成良好的粮食生产战略格局;⑦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科教体系。建设内容包括总体设计中心、工程技术试验基地、推广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孙顺强  李宏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04-7505,7508
借鉴农业基础理论、农业多功能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和公共财政等理论思想,以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多功能性、正外部性和粮食供求的特殊性为基本依据,分析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具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指出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服务型政府的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8.
杨傲 《乡村科技》2019,(14):52-53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粮食危机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重点话题。我国从2004年开始发布中央一号文件,稳抓三农问题,确保粮食的产出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本文通过计算我国粮食安全的各项指标,阐述我国存在的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分析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预测我国粮食安全的未来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粮食安全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但近年来,受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水资源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面积减少;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一些国家将玉米转化为能源,粮食出口量减少,从而导致世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国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调整包括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加强粮食储备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和强化政策支持等。通过优化调整措施,可以实现粮食安全与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综上所述,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国家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有效的战略调整,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