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鲍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85-14287
结合国家草地建设规划,在对我国山区草地资源发展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人口容量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为制定山区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草地是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不仅是草原畜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屏障。草地是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对区域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文章主要以我国天山山区气候变化对草地植被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为天山山区草地建设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区草地资源发展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山区草地资源发展生态补偿的依据,分析了山区草地资源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探讨了其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工草地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发展人工草地既保障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又改善生态环境,还增加农牧民收入。该文对开展人工草地建设的牧草品种选择、地面处理、施(追)肥、播种、除杂、病虫害防治、利用等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喀斯特高寒山区农牧民群众建植和利用人工草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成果,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不合理干扰活动和喀斯特山区特有的脆弱生态环境所致。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是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并提出了现有条件下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治理石漠化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锦秀代表今年35岁,老家位于大别山主峰一侧的湖北省罗田县,人称大别山上的“牧羊女”。她外出打工到23岁便回乡创业,带动群众在山区养羊。牛羊养殖业是大别山区农村的传统产业,在山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过,由于近些年草地畜牧业建设和科技投入不足,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牛羊生产水平不高,草地畜牧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岩溶山区不同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促进岩溶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基于麻江县1992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比较分析了低山丘陵、中山峡谷、岩溶槽谷3种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1各地貌类型区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数量变化较大,而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较小,其中以低山丘陵的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与中山峡谷的耕地数量变动最为突出;2低山丘陵以林地与草地的相互转化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中山峡谷以耕地、林地、草地的相互转化为主,岩溶槽谷以耕地和林地的相互转化为主;3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多分布在各地貌区坡度较大地带,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多分布在地势低缓处。【结论】岩溶山区复杂的地貌形态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突出,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城镇化发展是其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区规模化养牛饲草饲料综合应对措施,具体包括采用放牧加舍饲的饲养模式、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场建设、秸秆氨化、利用酒糟喂牛、种植杂交构树喂牛、饲料青贮和发酵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山区规模化养牛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昭通市大山包30余年来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利用技术,从地面处理、草种选择、播种方式、混播组合、种子处理、施肥、播种方法、播种时间、放牧时间、载畜量、草地利用率、划区轮牧、草地生产力水平等进行了全方位阐述,旨在为云南高寒山区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土地资源保护工作中,利用有效的机械方式提升天然草地改良效果,不仅能实现生态资源保护的目标,也能有效推进退化草场重建项目的良性发展。喀斯特山区作为山区结构代表,要对其进行天然草地改良,就要综合管控相应技术,保证运行机制和机械发展框架相贴合。本文从本地情况分析入手,对改良天然草地的机械方式进行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喀斯特山区运行的改良措施,旨在为相关项目负责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福建省山海协作的必要性,比较分析了国外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得出福建应采取完善相关法规,灵活多样的援助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教育和科技促开发等措施来促进山海协作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山区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在山区,应当高度关注山区。从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满足看,林业必将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因此,在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选择以林为主,综合开发,山区林业应当走以生态建设为主,发展林业产业,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路径,在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发展林业与山区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陕南贫困山区是全国魔芋种植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含硒丰富,适宜魔芋生长。魔芋产业发展具有生态环境、生产、品质、研发和品牌的优势,但依然存在基础性研究较低、品种选育缓慢、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建议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魔芋产业;加强优质魔芋种植基地建设;注重产品开发;强化富硒魔芋品牌建设等,以促进陕南贫困山区村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及魔芋产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川西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3-6974,7009
贡嘎山地区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但因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在开发理念和开发管理模式上均不达国内外山地旅游的先进水平。贡嘎山旅游存在缺乏整体开发规划、缺乏体制支持、品牌形象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笔者针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据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措施。措施包括:设定贡嘎山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解决贡嘎山地区交通问题并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住宿设施,培训具生态专业知识的服务、管理人员;建立贡嘎山地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行生态旅游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对旅游地进行科学功能分区,建立环境容量调控系统和山地灾害管理系统,完善医疗和高山救护系统。贡嘎山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与西部地区相似,笔者希望通过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研究,可为中国西部广大山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太行山区县域生态资产评价与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以河北省太行山区25个县为例,用生态和环境经济学方法对其生态资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各类生态系统的总生态资产是3024875.38万元,是其GDP总和的2/5。其中,生态服务价值占优势的服务价值顺序是: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气候调节>废物处理>气体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提供生态服务价值的大小顺序为:林地>果园>草地>耕地。通过生态资产市场转化率的计算分析,提出了该区生态资产开发利用的对策:保护现有林地,提高林产经营水平,探索新的发展开发模式;加大力度开发湿地、水体的生态资产;发展绿色果品产业;发展生态养殖,充分利用荒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张士伦  常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91-4293
以湖北恩施为例,分析了交通条件对山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交通不便是山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制约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对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该地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荀世芬 《北京农业》2011,(27):41-42
贵州省黄平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重点扶贫山区农业县。依据县情,依靠科学谋划林业生态建设。从黄平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今后发展黄平县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荀世芬 《北京农业》2011,(18):132-133
贵州省黄平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重点扶贫山区农业县。依据县情,依靠科学谋划林业生态建设。从黄平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今后发展黄平县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近几年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山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的途径、技术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6):3229-3238
草原是中国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面积近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资源,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带。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开发利用,中国草原面临严峻的生态退化、植被生产力衰减、草畜矛盾突出、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生态和生产功能均严重下降,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性区域之一。系统地、可持续地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有效提升草原生态和生产功能,是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挖掘草原生产潜力主要有三方面途径,一是进行退化草原恢复,提高草原生产力;二是进行旱作栽培草地建设;三是发展高效草业。针对不同类型退化草原,采取自然恢复、优化利用、人为改良等改良与恢复措施,可加速退化草原恢复进程,并提高退化草原生产力20%—30%甚至40%—50%。在半干旱区由于水土资源的限制,应重点发展以粮改饲为主的旱作栽培草地,以挖掘本土牧草优异资源为主,选育和扩繁抗旱、抗寒、耐牧型牧草品种,研发和应用旱作草地栽培技术、收获加工技术、土壤保育及耐旱材料等,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旱作栽培生产效率,可提高生产力2—3倍。在区域水资源条件较好且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如按提高生产力10—20倍计,每年可增加饲草1.5×10~7—3×10~7 t,可解决2×10~6—4×10~6 hm~2草地的优质饲草的生产问题。为保障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发挥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长效驱动作用,紧紧把握推进方式转变,在草畜平衡的范畴中鼓励草地优化利用,以不断挖掘政策效益和可持续挖掘草地的第一性生产潜力和第二性生产力;二是建议和实施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研发计划行动。重点开展天然草原饲草生产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半农半牧区高效草牧业技术模式和示范,突破生产饲草生产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水土生物等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约草畜结合的饲草质量差、调制利用差、转化效率差的技术难题,综合提高饲草转化利用效率。三是建立不同类型区现代草业大示范区。针对不同草地类型的特点和面积进行战略布局,建立区域性的大示范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四是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建立多元主体综合体形式运作市场,助推草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