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讨论了土壤的表面化学性质与其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皖南地区8种成土母质发育的5种亚类水稻土的94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硫含量为8.9-85.3μgg^-1,土壤缺硫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8.6%。缺硫土壤主要分布于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潴育型水稻土。  相似文献   

3.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 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了讨论了土壤表面化学性质与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原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硫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冲积型水稻土上施硫增产44.7-48.1公斤/亩,相对值为10.1-11.95,增产效果显著,在白浆型水稻土上施硫增产80.3-115.4公斤/亩,相对值为18.3-19.4%,增产效果极显著,硫肥品种以石膏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土属信息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农田的土壤分布状况,以土属为评价单元研究区域内的土壤质量状况,选取影响土壤质量的地形坡度、成土母质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和质地等主要分类指标,采用经验法和模糊隶属函数,定量地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土属类型土壤的质量指数(IFI)。结果显示,石家庄市不同土属的土壤质量差异比较明显:①洪冲积砂壤质潮褐土、洪冲积壤质潮褐土、洪冲积砂砾质潮褐土、黄土质石灰性褐土、洪冲积壤质石灰性褐土、灰砂质潮土、夹黏灰性砂质潮土、灰性壤质潮土、灰性砂壤质潮土、灰性夹黏壤质潮土、灰性夹黏砂壤质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硫酸盐盐化潮土、砾砂质冲积土、砂质冲积土的IFI值分别为0.868、0.884、0.847、0.702、0.809、0.776、0.816、0.862、0.846、0.902、0.843、0.783、0.794、0.830、0.831,土壤质量较好,适宜耕种;其中,灰砂质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砾砂质冲积土、砂质冲积土由于黏粒含量均<10%,因此耕种前需人工改良。②灰黏壤质草甸沼泽土、固定草甸风沙土、半固定草甸风沙土的IFI值分别为0.822、0.783、0.626,土壤质量较好,但是易受到人为破坏,不应农用,建议种...  相似文献   

6.
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有效硅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效硅平均含量顺序为 :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近代典泛=-淮河冲积-石灰岩-湖积物-下蜀黄土-长江冲积-紫色砂页岩和第四纪红土-板页岩和酸性结晶岩。  相似文献   

7.
采用根际袋培养技术研究了大豆、玉米、油菜和水稻幼苗(60d)根际MB-S(MicrobialBiomass-Sulfur)的根际效应及硫肥对根际MB-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S,根际土壤MB-S在21.6~23.9mgSkg-1(土);油菜和水稻施S处理根际土壤MB-S为22~25mgSkg-1(土)。作物根际土壤中MB-S含量比无作物处理提高了65%~130%。非根际土壤MB-S在12.5~15.4mgSkg-1(土),比无作物处理高7%~33%。根际土壤MB-S是非根际土壤的1.7~2倍。水稻根际MB-S含量一般比旱作物高。与对照(无作物处理)相比根际MB-S增加百分数,水稻稍大于油菜,但明显低于大豆和玉米。硫肥施用对根际土壤MB-S的影响不大。作物根际土壤MB-S含量与其无机S呈直线正相关;与其有机硫呈直线负相关。在旱作物中根际土壤MB-S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但在水稻中则相反。作物体含硫量与根际土壤MB-S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地区内不同自然、农业区(土壤类型)之间土壤平均有效硼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全地区可分为徐淮黄河冲积物黄潮土油菜缺硼区,里下河泻湖相沉积物水稻土油菜缺硼区及沿海冲积海积灰潮土棉花潜在缺硼区等三个区。区以下又可分为14个亚区。  相似文献   

9.
盐城地区位于苏北沿海中部,主要土壤类型有发育于黄泛母质的黄潮土,潟湖相母质的水稻土和海积冲积母质的灰潮土。该地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亏损日益明显,某些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有明显效果。但是缺乏主要土壤类型中有效含量的系统资料。为了指导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调查了全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中B、Zn和Cu有效性含量的丰缺状况。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土壤有效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省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和黄潮土的平均有效硫「Ca(H2PO4)2浸提性硫,简称MCP-S」分别为21.7和11.7mg/kg,MCP-S低于缺硫临界值16mg/kg的土样分别占27.3%和82%。十个调查县市中有六个县市土壤平均MPC-S含量低于缺硫临界值。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11个乡镇5种主要土类的787个耕层土壤,分析了土壤有效硫含量。结果表明:乐东县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为45.24 mg/kg,最低为3.26 mg/kg,最高1294.85 mg/kg。全县土壤有效硫平均值>16 mg/kg,总体不缺硫, 但是局部地区存在缺硫现象。土壤有效硫含量<8 mg/kg的严重缺硫样点主要分布在千家镇与抱由镇,各占9.1%与7.9%。不同土类有效硫含量高低依次为滨海沙土>潮土>燥红土>水稻土>赤土。赤土缺硫比例占34.46%。可见,研究区域内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存在明显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12.
江西信丰烟区紫色土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江西信丰县紫色土养分状况,于2009年在信丰县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同时把信丰县紫色土区域划分为上等烟地、中等烟地、潜力烟地与后备烟地,其中上等紫色土烟地养分规律为:pH呈中性;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居中,但氮、磷、钾有效态含量均较高;有效硼与有效硫含量较高,但交换性镁含量又相对较低;上等烟土壤中微量元素铜、锌、铁、锰有效态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吴旗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对农耕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了调查、样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和乔木林地0~20cm表层土壤有机质增长率均较大,为36.11%和32.96%,二者碱解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66.88和69.37 mg/kg;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0~20 cm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乔木林地速效钾含量最高。乔木林地0~20 cm土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3种水解酶活性均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0~2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均高于20~40 cm土层,表明人工种植乔木林可以使土壤水解酶活性增强,尤其表现在表层土壤。总之,乔木林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酶活性的增强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分布差异,为区域作物合理施硫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8种主要土壤类型的23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效硫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土壤有效硫含量差异,并建立土壤有效硫和有机质、全氮的相关关系。【结果】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为5.8—40.7 mg·kg-1,均值为18.1 mg·kg-1,所有样本中缺硫和潜在缺硫的比例分别为27.2%和20.7%。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硫含量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相应的缺硫发生率自东向西逐渐上升。东、中、西三大生态区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值(缺硫或潜在缺硫发生率)分别为22.3 mg·kg-1(24.2%)、18.1 mg·kg-1(40.0%)和14.3 mg·kg-1(75.6%)。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山区的白浆土、暗棕壤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22.1和22.0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分别占15.2%和28.3%;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黑土、冲积土和草甸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8.8、17.1和16.2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占比分别为37.9%、63.5%和55.5%;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黑钙土、风沙土和盐碱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1.9、14.0和13.9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风险较高,分别占比73.6%、73.3%和75.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均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也随之提升。【结论】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在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硫素缺乏现象也较为普遍,47.9%的土壤样本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风沙土、盐碱土和黑钙土缺硫风险较高,在土壤培肥和作物管理中应注重硫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有机硫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开放系统培养法,分别在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研究了三江平原小叶章典型草甸和小叶章沼泽化草甸两种湿地类型的不同层土壤有机硫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小叶章湿地土壤有机硫的矿化具有一致性:每层土壤有机硫累积矿化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二者之间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上层土壤有机硫的矿化量高于下层土壤,好气培养条件下每层土壤有机硫的累积矿化量均高于淹水条件下矿化量;30℃培养条件下每层土壤有机硫的累积矿化量均高于20℃培养条件下矿化量。温度、水分条件和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硫的矿化影响显著,但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明显。对比两种湿地类型不同层土壤有机硫的矿化,发现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有机硫的矿化速率和潜力均高于小叶章典型草甸。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主要土壤磁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等方法,在对土壤基本性质分析测定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吉林中部不同亚类黑土(3个亚类,5个剖面)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垂直分布规律,分析了成土母质、成土过程、成土环境及土壤性质对各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土母质中全锌含量均高于黄土母质,全铜在不同亚类、不同母质黑土中含量分布变异较小;有效铜在典型黑土中有微弱的表聚现象,在草甸黑土中有明显的淀积特征,在白浆化黑土中有生物富集和淋溶淀积的特征。全锌在各剖面中的变化差异不大,典型黑土和草甸黑土中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在白浆化黑土中表现出明显的淋溶淀积特征;有效锌与有机质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肥力及含水量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春小麦克丰12,结合气候条件分析研究4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肥力和含水量对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3个土壤类型产量水平为沙壤质黑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产量分别为6 633.6、5305.8和5 261.4 kg.hm-2。这是因为哈尔滨地区沙壤质黑土土壤含水量适宜小麦生长,有效利用肥力,产量较高;克山农场试验区淋溶黑钙土超出小麦生长适宜土壤含水量、牙克石试验区草甸黑钙土低于适宜土壤含水量,均未能有效利用肥力,未能发挥其潜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温度对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模拟亚热带地区2种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黄壤和高山草甸土)在3种温度(10、20和30℃)下的有机碳矿化特征,分析有机碳矿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47d培养期间内,土壤类型和温度对茶园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同培养温度条件下高山草甸土茶园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常数k均显著高于黄壤,但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大,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0.90~91.88%(黄壤)和48.52~113.88%(高山草甸土),且高山草甸土有机碳Q_(10)值高于黄壤,说明有机碳含量丰富的高海拔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有机碳温度敏感性更高;低温培养条件下(20℃)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均显著高于高温培养条件下,说明低温条件下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升温更敏感,低温条件下(20℃)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平均Q_(10)值(2.05)显著高于黄壤(1.66),但高温条件下(20℃),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了2种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土壤有机碳的潜在矿化量(C0)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环境要素作用下重庆农田土壤硫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重庆农田土壤全硫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剖面深度、土壤类型、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和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全硫的平均值为262 mg·kg-1,处于我国土壤硫平均水平,高于作物缺硫临界值150 mg·kg-1。全硫含量空间分布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渝西、渝东北大于渝东南、渝中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全硫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表现为黄棕壤土最高、潮土最低,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为中山最高、台地最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则表现为未开垦农地最高、旱地最低。土壤全硫含量与pH对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对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全硫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pH、地形、土地利用方式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