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个早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4个组合的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总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所表现的配合力不同,同一个自交系不同性状和同一个性状不同的自交系配合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配合力筛选出优良早熟自交系和优良组合。对各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穗粗、穗行数等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在选育自交系时可早代选择,而穗长、出籽率、穗粒数等性状的遗传力低,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10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0个新玉米自交系的单株产量、单穗重、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株高和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进行分析比较,选出3个优良的亲本系。依特殊配合力效应和配合力总效应选出优良组合16个。对8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估算,穗粗、生育期的遗传力最高,在自交系选育时宜在早代选择,而单株产量、穗长等性状遗传力低,不宜在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3.
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按 (P1×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9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 2 0个组合的穗上叶叶长、穗上叶叶宽、穗上叶叶面积、穗上叶夹角及穗上叶叶数等 5个株型性状的配合力 ,从而筛选取出 3个株型较好的自交系和 6个较优组合 ;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遗传力的结果表明 ,大部分性状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 ,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份量。为此 ,在选择组配时应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做亲本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10不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粒重、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加性效应为主,而株高和千粒重则加性与非加性效应均具有明显作用。亲本性状表现与一般配合力高低并无必然联系。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其亲本一般配合力较高,性状表型值也较优。对各亲本配合力表现进行评价发现,川农16与绵阳26和川麦28在配合力表现上存在差异。遗传力分析表明,穗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较大。小穗数和穗粒重早代选择效果不佳,其他考察性状可从早代开始选择。  相似文献   

5.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9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0个组合的穗上叶叶长、穗上叶叶宽、穗上叶叶面积、穗上叶夹角及穗上叶叶数等5个株型性状的配合力,从而筛选取出3个株型较好的自交系和6个较优组合;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遗传力的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份量.为此,在选择组配时应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做亲本.  相似文献   

6.
按 (P1 × 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9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和产量等 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筛选出优良自交系 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 4个。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育自交系时 ,穗行数、行粒数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穗粗、百粒重的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对9个甜玉米品种采用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运用Griffing配合力分析法对6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遗传力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A2主要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可作为高产育种的理想亲本;A2×B2组合综合表现较好。穗长、秃尖长和穗粗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作用;行粒数和穗粒重主要是受非加性效应作用。穗长、秃尖长和穗粗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效果较好,其他性状不适合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利用9个骨干糯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配制72个组合,随机区组种植于大田,成熟期测定各组合农艺性状,用GriffingⅣ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粗、穗上叶片数、雄穗一级分枝数、穗叶长一般配合力效应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特殊配合力效应在组合之间差异显著,而穗叶宽性状在亲本间及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者。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穗叶长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应早代选择;茎粗和穗上叶片数狭义遗传力低,应以晚代选择为主。  相似文献   

9.
利用9个骨干糯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配制72个组合,随机区组种植于大田,成熟期测定各组合农艺性状,用GriffingⅣ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粗、穗上叶片数、雄穗一级分枝数、穗叶长一般配合力效应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特殊配合力效应在组合之间差异显著,而穗叶宽性状在亲本间及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者.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穗叶长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应早代选择;茎粗和穗上叶片数狭义遗传力低,应以晚代选择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11份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成30个组合,分析了株高、穗住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产量等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从而筛选出3个优良自交系和4个强优势组合;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分量,为此在选配组合时应注重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做亲本。  相似文献   

11.
10个玉米自交系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10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茎周长、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面积、叶向值和叶形系数8个株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相应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选配杂交组合时,雄穗长度、叶面积和叶形系数的选择应着重双亲的选择,叶向值、雄穗分枝数和茎周长的选择应兼顾双亲和杂交组合的表现,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则可放宽对双亲表现的要求,着重对杂交组合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自交系选育中,雄穗长度、叶面积、叶形系数和雄穗分枝数宜早代选择,茎周长、株高、穗位高和叶向值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2.
12个玉米自交系ASI及株型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近年来新育成的部分玉米自交系和骨干自交系共12个自交系按4×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成32个组合,分析了散粉-吐丝间隔期(ASI)、株高、穗位高、茎粗、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叶面积等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雄穗长、叶夹角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ASI、茎粗、雄穗分支数、叶面积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自交系F83、9046、340、黄201、综31、B73和598的多数性状GCA较好,用这些自交系作亲本,在提高玉米的抗旱性,改善植株株型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SCA表现较好的杂交组合有F83×B73、昌7-2×478、黄201×478、598×478、ZX09-1002×掖107、598×掖107、综31×掖107、黄201×9046、综31×9046、F83×9046.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2003年黑龙江省第六区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组合(含对照)为研究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原理与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的10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数量性状对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叶片数、穗位高、秃尖、穗长、出籽率、穗粗、穗行数、株高、行粒数、百粒重。  相似文献   

15.
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西南山区5个地方资源自交系和4个4大类群的代表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了母本组亲本的秃尖长、百粒重的GCA,秃尖长、穗粗、百粒重、单穗粒重的SCA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的GCA和SCA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郑22、5151这2个自交系在秃尖长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为负数,而在其他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数,说明郑22、5151在西南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丹340在穗长、穗粗、单穗粒重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最高,说明以丹340为亲本,能够组配出大穗高产杂交种。木6在所有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为负数,但与丹340组配的特殊配合力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6.
对适于饲用的高油玉米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利于饲用高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试验于2007~2008年在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进行,利用NCⅡ设计,对25个杂交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一般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穗粗、单株鲜重、株高、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籽粒含油率、单株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单株粒重、籽粒含油率、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株高、单株鲜重和穗粗.广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长、单株粒重、单株鲜重、穗行数、穗位高、穗粗、籽粒含油率、行粒数和株高,狭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单株鲜重、百粒重、穗粗、穗行数、穗位高、单株粒重、穗长、籽粒含油率、株高、行粒数.单株鲜重与株高、行粒数、穗行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但籽粒含油率与各性状没显著相关关系.对单株鲜重正向直接贡献率高低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行粒数、百粒重和穗行数,对籽粒含油率正向直接贡献率高低依次为:单株粒重、穗长和穗粗.ZP201×春油60、ZP201×GY798-x_2、ZP240xGY798-x_2、GY220-x_1×春油60、GY220-x_1×GY798-x_2、ZP202×GY115改是生物产量和籽粒含油率均较高的优良杂交组合.选择单株粒重和籽粒含油率高的性状,有望解决高产与高油的矛盾,能增加组配高油和高产量玉米杂交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15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试的两套玉米自交系做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44个杂交组合.对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穗重和产量等6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估算.按照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筛选出3个优良自交系和2个优良杂交组合.对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在选择优良杂交组合时应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中熟玉米杂交种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分析法以黑龙江省2003年第六区玉米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组合(含对照)为研究材料,对参试组合各农艺性状变异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是很难同步改良的性状,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因子,只能协调改良各性状以获取最佳效果;穗位高、株高、叶片数、百粒重、秃尖和出籽率是容易协同改良的性状,应加以合理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9.
热带玉米耐低氮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6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热带玉米自交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2组配成双列杂交,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对各主要性状进行鉴定,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从高N到低N,籽粒产量降低程度最大,降减系数(RI)达0.4845,与叶绿素含量降低程度几乎一致。自交系间和杂交组合间在产量的降解系数上明显的遗传差异。低氮条件下,籽粒产量、穗行数、百粒重、穗长、单株穗数、穗位以下绿叶数、雌雄开花差期、穗位叶  相似文献   

20.
玉米叶夹角、叶向值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玉米叶夹角、叶向值的遗传规律,以7873/PH6WC的六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田间分穗上、穗下调查叶夹角和叶向值,对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穗上叶夹角和穗上叶向值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存在2对主基因。穗下叶向值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中都符合D-2模型,存在1对主基因。穗下叶夹角在春播环境中符合D-2模型,但在夏播环境中没有检测到主基因,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0模型)。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叶向值、穗下叶夹角均检测到较高的主基因贡献率。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5.60%,穗上叶向值主基因遗传率在B2和F2世代分别为88.92%、88.69%,穗下叶向值在B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43%。但春播环境中,只有穗上叶向值在F2世代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90.27%)。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存在较大的主基因遗传率,可以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的方法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