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浠水耕地地力评价(2006年)及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拟就浠水县耕地土壤p H值现状、土壤酸化成因及土壤酸化给种植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良技术对策,以期为该地酸化土壤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野县粮田耕层土壤酸碱度变化趋势据1982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测试统计,新野县耕地土壤p H平均值7.0;2007—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试结果,p H平均值6.3,比1982年下降0.7,呈现明显酸化趋势;2010—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试结果,p H平均值6.2,酸化趋势稍有加重。对不同时期粮田耕层土壤p H值进行分级分析可以看出,2007—2009年测试的5 976个样本中,pH测试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淮安市不同农域、不同土壤类型1982年以来土壤p H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省级监测点耕层土壤p H值在5.4~8.1,平均值7.0,平均值与1982年相比减少0.8个单位;1982—2013年,土壤p H值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2013年,土壤p H值基本趋于稳定。氮肥过量施用是农田土壤酸化加速的首要原因,其次作物根系分泌物直接导致根际土壤p H值降低。另外,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也会引起土壤p H值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乳山市耕地土壤p H值平均为5.2,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耕地土壤p H值6.3下降了1.1,酸化严重。通过增施生石灰、贝壳粉、有机肥、钙镁磷肥等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p H值,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对照增产5%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浙江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规律,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近期获得的温州和丽水2个市20个县(市、区)4 443个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浙南地区耕地主要由酸性(p H值介于4.5~5.5)和微酸性(p H值介于5.5~6.5)土壤组成,地貌与成土母质是控制这一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加剧了耕地土壤酸化。丘陵与河谷平原中土壤pH值低于5.5的耕地占比均在83%以上,土壤酸化问题非常严重;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分析认为,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重点是丘陵与河谷平原,需通过施用碱性物质进行降酸;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应做好耕地土壤酸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据调查,建始县土壤酸化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4万亩,为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改良工作,达到"土更净"的建设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土壤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1现状分析1.1土壤酸化现状。建始县耕地土壤p H值较低,土壤酸化严重。全县耕地p H值平均为5.2(其中旱地p H值平均为5.1、水田p H值平均为5.8)。其中p H值低于4.5的极酸性耕地土壤16万亩,占总面积的30.7%,p H值在4.6~5.5的强  相似文献   

7.
石门县耕地土壤pH值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耕地重要属性之一,p H值分布及变化情况对耕地质量管理及合理施肥有重要参考作用。通过利用统计分析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比较了第二次土壤普查调查和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石门县2个时期耕地p H值平均值下降了0.5个单位,有42.51%的耕地p H值下降,酸性土壤面积在扩大,呈酸化趋势。不同的土壤类型p H值变化程度不一,潮土与紫色土的缓冲能力最强,而红壤与水稻土的变化程度较大,其中红壤酸性和弱酸性面积分别增加了12.7%和7.3%。  相似文献   

8.
酸化方式对土壤中铜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明不同土壤酸化方式对土壤中Cu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采集了湖北黄棕壤和山东寿光潮土两种不同程度Cu污染土壤,采用直接酸化(硫酸、T1)、模拟施肥(硫酸铵酸化、T2)和模拟人工酸雨(T3)三种土壤酸化措施,研究不同酸化方式对土壤中Cu的形态变化及芥蓝对Cu吸收、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土壤中,随着土壤酸化程度的加剧,芥蓝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茎叶中Cu含量显著增加;在潮土中芥蓝植株Cu浓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43倍,黄棕壤中则为1.50倍。随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中0.1 mol-Mg Cl2可交换态Cu的含量显著增加:潮土中,随着p H降低,交换态铜含量最大增加10.7%,比对照增加了451.5%;黄棕壤中,随着p H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u含量从2.33%增加到12.07%,比对照增加了418.0%。芥蓝茎叶中Cu含量与土壤交换态Cu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763以上;在两种土壤中,不同酸化措施的土壤中Cu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 H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lg(EXC)=-alg(p H)+b],线性方程的斜率在-0.314~-0.352之间,基于方程斜率可知,在降低相同p H值条件下,各酸化措施对土壤中Cu的活化顺序为T3T2T1,由此可以推断,降低相同p H值条件下,由酸雨导致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程度大于施肥和工业废水的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过度施用化肥等原因,导致耕地土壤酸化、肥力降低等一系列土壤环境问题。统计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田土壤的p H值平均下降了0.5个单位,酸化土壤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南方土壤酸化问题更加明显,施用土壤调理剂是缓解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土壤的pH值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分析淮安市主要土属近40年pH值变化规律,可为耕地土壤酸化的预测与控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40年来,淮安市主要土属pH值逐年下降,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黏黄土、姜黑土及白岗土pH值下降最多,分别降低了1.3、1.0和0.5,降幅均超过10%;沙土、淤土及两合土pH值分别降低了0.8、0.5和0.5,3种土属pH值降幅均高于6%;潮黄土近40年pH值下降最少,为0.3,降幅3.7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合肥市2017—2019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全市耕地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较2018年均有所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稳中略降,土壤p H有所降低,土壤呈现酸化趋势,南方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三七种植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三七种植期间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三七合理高效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同不种三七的对照相比,种植三七的土壤p H、有机质、全N、碱解N、全K、速效K、有效P、阳离子交换量、有效Mn大幅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全K和速效K,降幅在20%以上,其次是碱解N和速效P,降幅在15%左右,再次是阳离子交换量降幅在10%左右;而土壤中的交换性Ca、Mg及有效Zn有所增加,有效Fe和Cu变化不大。同种植初期相比,种植三七后土壤p H、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及交换性Mg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降低幅度较大的是速效K,降幅在20%左右,其次是碱解氮,降幅在15%左右;有效Fe、Cu、Zn及交换性Ca增加;有机质、全P、阳离子交换量变化不明显。不同种植年限间相比,种植三七土壤p H、有机质、碱解N、速效K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与对照差异增大。三七种植地土壤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和周期性施肥呈现每年3月升高,6月降低,9月升高,12月降低的趋势,其中大量元素变化规律较明显。综上所述,种植三七会导致土壤酸化,降低氮磷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加钙、镁、铁、铜、锌,对有机质和锰含量影响不大;生产上可通过施用石灰或草木灰缓解酸化,同时在6月和12月前后增施钾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氮磷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海南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热带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以海南五指山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土壤养分现状,探讨其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五指山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 H值为5.1;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均为中等或偏下水平,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较为丰富。五指山耕地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石灰氮-花生壳土壤保育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研究石灰氮-花生壳高温闷棚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p H值、根际线虫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石灰氮-花生壳土壤保育修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闲期应用石灰氮-花生壳高温闷棚技术有助于修复设施退化土壤,土壤理化性状均得到改良,能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及其他土传病害,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对防止土壤酸化有巨大作用,并可提高作物产量,应用于黄瓜可提高产量40%~50%。  相似文献   

16.
恩施州耕地土壤酸化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恩施州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8年土壤样品测试情况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对比,恩施州偏酸耕地增加近50%,由耕地酸化诱发的作物畸形生长、怪病渐多、产量下滑、品质降低等问题逐渐显现和扩展。成为恩施州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的新隐患。本文重点描述恩施州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和危害、分析土壤酸化成因、提出治理措施,为制定耕地土壤酸化改良规划提供依据,为农民群众治理耕地酸化,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土壤酸化进程,保障耕地综合产能,2018—2022年,浙江省遴选了土壤酸化(p H值<5.5)比较严重的区域开展试点县酸化耕地治理,如杭州市临安区、乐清市、长兴县等地。本文从酸化耕地降酸提质效果、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技术模式迭代升级、农户用地养地治酸意愿变强等方面阐述了4年来浙江省开展土壤酸化治理试点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成果,耕地酸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试点工作集成了多套土壤酸化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及典型案例,同时对土壤酸化治理试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南方酸化耕地治理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桃江县耕地土壤的酸化现状,分析了桃江县第二次土壤普查(1982)数据和2005—2018年测土配方施肥的土壤资料及15个乡镇的实地调查资料,发现桃江县耕地土壤pH值下降明显,土壤酸化呈上升趋势,酸雨沉降和农民盲目施用大量化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施肥,调整施肥结构;开展试验,探索耕地土壤酸化治理的有效方案;宣传引导,提高全县治理耕地酸化土壤的意识等耕地酸化土壤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兴业县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全县耕层土壤酸碱度,分析了水田、旱地、耕地等p H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县耕层土壤酸碱度整体处于酸性以上状态,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对比,土壤酸碱度变化比较大。近年来,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使得化肥与有机肥投入结构不合理、碱性肥料投入不足,是造成土壤酸碱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