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组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的产酶条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CMC糖化力法和纤维素减重法探讨了对一组高效稳定的纤维素分解细菌复合系MC1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在6种纤维素材料中,可直接利用的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C源(如滤纸、棉花)存在下表现出高活性;利用蛋白胨和酵母粉作N源时的纤维素酶活性远高于硝酸铵、尿素等无机N源;以滤纸和酵母粉作为惟一C、N源时,最适发酵浓度分别为0.5%和0.125%,其产酶最高峰均出现在发酵第5d。MC1最适纤维素分解温度为55℃,但60℃以上的高温抑制MC1纤维素分解酶;MC1的最适氧气浓度为0.01~0.04mg·L-1,过高过低的氧气浓度均抑制纤维素分解。MC1的微好氧特点对堆肥工程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构建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选以高温期的堆肥样品为材料,经过多代淘汰及不同系之间的组配,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分别以滤纸、脱脂棉、稻秸和锯末为碳源时,该复合系对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滤纸和脱脂棉分解活性强,对纤维素含量较低、木质素含量相对高的锯末分解率最低。对稻秸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在发酵初期对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分解利用率远远高于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稻秸重量的变化与发酵液的pH变化有很大的一致性,发酵前5d内复合系对纤维素的分解活性最高。到发酵结束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7.39%和43.76%,而木质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几乎不分解。  相似文献   

3.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的筛选及其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麦秸垛下的土壤和麦秸为原料的堆肥为材料,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经过多代淘汰及其不同系之间的组配,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复合系100mL培养液在50℃下静止培养72h,可以分解0.48g滤纸、0.38g棉花和0.14g稻秆。在发酵液初始pH5-9的范围内,可以高效分解滤纸,且复合系均可以把发酵液的pH调节到中性,并最终稳定在8.0~8.5之间。在连续添加滤纸的情况下复合系可以保持纤维素分解活性20d以上,在滤纸分解过程中发酵液的pH维持在6.5以下,当滤纸分解完毕后pH恢复到8.0~8.5之间。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中筛选到两株能降解棉秆的纤维素分解菌M59、F115,通过构建酶活曲线确定了发酵周期,并进一步检测了不同氮源、不同浓度对菌株降解棉秆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M59和F115均能有效降解纤维素,在刚果红纤维素平板上形成的水解圈直径〉0.5cm,降解滤纸的CMC酶活〉7.8 U.ml-1,FPA酶活〉3.9 U.ml-1;两菌株均能降解棉秆且维持较高的酶活(CMC酶活〉7.0 U.ml-1,FPA酶活〉2.5 U.ml-1),发酵周期均确定为10d;氮源及其浓度对两菌株降解棉秆的CMC酶活和FPA酶活影响显著,以0.5%的酵母粉、蛋白胨作氮源,菌株M59的CMC酶活和FPA酶活、F115的CMC酶活均最高,可确定0.5%酵母粉、蛋白胨为两株纤维素分解菌较适宜的氮源。  相似文献   

5.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其粗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堆肥、牛粪、马粪、土壤等样品中共分离出35株微生物菌株,其中的1株霉菌F10表现出最高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F10在固体发酵实验中具有接近于绿色木霉AS3.3711的酶活力,而在液体发酵实验中则高于绿色木霉AS3.3711.研究结果表明,当碳源物质为羧甲基纤维素(CMC)、氮源物质为硝酸铵时,F10具有最佳产酶效果,产酶时间为48~84h;当pH为5.0,温度在40~60℃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及棉花酶活力最高为16.6、43.6、0、4U/g;而当pH位于4.0~5.0,温度为50℃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及棉花酶活力最高分别为9.1、29.5、0.25U/g;当温度超过60℃时,酶活力急剧下降.该研究可为生物肥料工业和发酵饲料工业的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滤纸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溶液作为培养基,对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这3种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培养及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拟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的滤纸失重率分别达到37%、33%,是黄绿木霉的6~7倍,且他们的CMC酶活性也显著黄绿木霉。表明不同的菌株对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能力差异很大,且CMC酶活性高的菌种滤纸分解能力也比较明显,以拟康宁木霉与绿色木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8.
嗜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混合发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高温阶段堆肥样品、腐熟肥料、牛粪和土壤等含有纤维素降解菌的样品中筛选出145株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它们进行了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经过初筛、复筛,选出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8株菌株,包括细菌3株、霉菌3株、放线菌2株.将各菌株按不同的接种比例混合培养,构建了6组由3 株细菌、3株霉菌、2株放线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系,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固体发酵培养、滤纸条失重试验对复合菌系进行研究.综合分析表明,组合2分解纤维素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几个组合,且复合菌系中不同微生物及其产生的纤维素酶之间有协同作用,考虑到固体发酵和堆肥的发酵条件接近,组合2更适合作为堆肥菌剂.  相似文献   

9.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JSU-5产纤维素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和产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牛粪和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碳源、氮源、pH值、NaCl浓度、装液量等进行研究,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筛选出的分解纤维素的11株高温菌种中选出产酶活性较高的JSU-5。其高温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在6左右时,产酶活性最高;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以麦草为碳源,产酶活性最高;以黄豆饼粉为氮源,产酶活性最高;较为适合的钠盐浓度为0.2%。培养基组分中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碳源、水分和氮源。[结论]菌株JSU-5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成为麦草装量50 g/L,黄豆饼粉30 g/L,NaCl2 g/L,装液量60 ml,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50℃。该条件下所产酶活力为113.4 U/ml。  相似文献   

10.
从霉变甘蔗叶中分离到1株纤维素降解菌,对其部分重要培养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降解菌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碳源浓度2.0%、氮源酵母粉、培养温度20℃、培养p H 6.5,培养时间96 h。该降解菌所产滤纸酶和CMC酶的酶活性最适温度为40℃,最适p H为5.5。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占植株干物质总重量2/3的纤维素,不但是地球表面天然起源的重要有机物质之一,而且它的降解还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利用植物类纤维这一可再生资源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已在世界各地逐步展开。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生物催化剂,其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天然纤维素分子的前处理以及纤维素酶分子的结构、作用机理和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纤维素降解菌与非纤维素降解菌的协同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纤维素底物结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分子机制以及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多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纤维素降解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对纤维素酶降解植物类纤维素生产燃料酒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烤后烟叶中的纤维素含量,改善纤维素对烟叶品质的不良影响,研究了纤维素酶的不同用量对烟叶纤维素含量、化学成分以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纤维素含量随外加酶量增加而减少,总糖、还原糖含量随外加酶量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加酶处理的纤维素和总糖含量均和对照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可得纤维素含量和总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1**。(2)纤维素酶用量为40u/g时,可以使烟叶中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提高25.52%,有利于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外降解方法测定添加纤维素酶在玉米-豆粕-麸皮、玉米-豆粕-DDGS、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对饲料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可以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饲粮中不同NDF含量与纤维素酶添加量及NDF降解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元二次回归关系,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3000IU.kg-1时,NDF降解率达到最高,相对于不加酶组,玉米-豆粕-麸皮型饲粮的NDF降解率提高5.6%,玉米-豆粕-DDGS的NDF降解率提高3.7%,玉米-豆粕-杂粕型的NDF降解率提高3.16%.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是地球上蕴藏最多的可再生资源,白蚁是自然纤维素的主要降解者。介绍了白蚁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并就白蚁纤维素酶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复合菌系高效协同分解纤维素的机制,从天然富集且高效稳定分解纤维素的复合菌系WSC-9中分离获得的8株细菌纯培养进行组合,构建由3株厌氧菌(W-A、W-B、W-C)和2株好氧菌(W-3、W-5)组成且具有较高纤维素分解能力的组合,PCS培养基中50℃静止培养10 d可分解97.6%的滤纸。组合减少试验显示,W-B为纤维素分解的关键菌株,减少组合中任一菌株均会降低滤纸分解率,培养基中代谢产物乙醇、乙酸、丙酸等含量也发生变化。W-3和W-5对厌氧菌分解滤纸具有辅助作用,W-B和W-C分别对滤纸分解初期的乙醇和后期的己酸含量有重要影响,厌氧菌对培养基p H均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红树林植物根际富含生物质的土壤为材料,经过多代淘汰,筛选构建了1组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群SYF。30℃静置培养10 d后,复合菌群对木榄、滤纸、红海榄的分解率分别为83.6%、71.5%和67.3%,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02.2、126.3和110.7 U/mL。利用平板法分离得到了8个属的好氧性细菌和3个属的真菌,利用16S rDNA文库共检测到6个已知属和2个未知种类细菌,同时通过ITS文库共发现5个属真菌。仅有3个属的微生物可通过平板法和克隆文库构建法共同检测。  相似文献   

17.
降解纤维素嗜热菌的分离及纤维素酶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福州永泰温泉分离到1株降解纤维素嗜热菌,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将其命名为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sp.)TC-S8.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法)对菌株TC-S8产胞外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及酶性质进行研究.在培养基的初始pH为6.5,温度为60℃,装液量20%,接种量2%,摇床转速为120 r.min-1的条件下培养36 h,菌株TC-S8产酶量达到最大(229 mU.mL-1).其分泌的纤维素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70℃,最适pH为7.0.纤维素酶降解产物主要为葡萄糖,并有少量纤维二糖.  相似文献   

18.
本项研究表明,嗜热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Clostridium sp.EVA1在降解纤维素的过程中,菌体对不溶性纤维素底物具有强烈的粘附作用。在透明圈中参与纤维素降解的菌体周围具有波纹状突起结构,并且菌体与纤维素的粘附位点是一个电子致密区域。该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与细胞相连的胞外酶,培养液中无纤维素酶活性。以脱脂棉花为碳源培养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最大。该菌株纤维素酶在70℃下具有最大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从落叶覆盖的腐殖层土壤中富集、分离得到12株纤维素降解菌,从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菌(X10),研究其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为:配制以葡萄糖+微晶纤维素(1∶1)为碳源、以蛋白胨+牛肉膏(1∶1)为氮源的培养基,pH值7.5,30℃下培养40 h,测得纤维素降解酶酶活可达到67.44 U。通过对其16s rRNA测序鉴定,该菌与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有99%的同源性。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可为高效生产纤维素酶提供新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纤维素富集的环境中分离到3株能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纤维素降解菌,采用纤维素-刚果红染色法进一步筛选,获得透明圈较大的菌株1株,命名为为B1。经菌落、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表现出了较高的滤纸崩解能力和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发现该菌株在起始p H值为5.0的培养基中,37℃培养36 h,其纤维素酶活力可达64.22 U/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