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求发展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有效途径,用战略研究的方法,进行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区划,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战略思考,并对河南省近几年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各主产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战略支撑手段和发展前景。强调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加快调整小麦的品种和品质结构,进一步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实行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基地等战略手段才能使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温泉镇,由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汝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及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一块"优质小麦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热闹非凡。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汝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相关专家教授,六国化工相关领导以及来自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200多位经销商、业务员、种植户,实地见证优质小麦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带来的硕果。  相似文献   

3.
温麦169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中心以周麦16/豫麦41 F1作母本、小偃93166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大穗早熟型小麦新品种。2016-2020年期间参加河南省小麦丰优联合体冬水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河南省各地不同生态区域进行试验和示范,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产量水平较高,早熟性好,穗子较大。2021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温麦16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保证小麦的稳产和高产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快速发展,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也进行相应的规范和提高。在小麦的种植中,各种新品种小麦也被研发出来。本篇文章以河南省获嘉县为研究地区,对该地区的优质强筋小麦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就小麦的高效栽培技术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探讨。河南省获嘉县位于中纬度地区,县里耕地面积广阔,达到  相似文献   

5.
小麦源育二号是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以西安83-29为母本、自选89-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多抗、稳产、早熟小麦新品种。通过对源育二号小麦新品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综合抗性以及栽培技术和适应范围的系统分析,以期加快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科学、快速推广使用,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科麦16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半冬性、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于2020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年7月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本文作者介绍了新科麦16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概述了57年(1949~2006年)来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河南省小麦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产量水平运用的综合栽培技术;全面展示了河南小麦由低产?中产?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尤其是近期每公顷产量9000~10500kg水平的典型栽培技术,对河南省乃至黄淮南片麦区今后的小麦高产栽培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麦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用新9408作母本,济南17作父本杂交.利用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标记,优良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互补和聚合,5+10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累加,经过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超强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麦新品种。其品质经多次化验.达到国标一级强筋粉标准,品质总体评价居国内先进水平,可用作生产面包专用粉,也可用作快食面及饺子粉等的配麦、配粉原料。并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可以解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新麦26的育成及其栽培技术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温麦28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矮秆、多抗、广适。在河南省预试、区试、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于2014年经过河南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技术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许科316是2011年河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做好其在适宜区域的推广种植,文章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选取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水产专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筛选出19个对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工厂化养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4种类型,从而为工厂化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3.
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在水稻苗期和秧田期使用该水剂,探讨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对恶苗病防效达48%。其较佳使用方法为苗期浇灌,移栽返青后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苯酚对废水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转化糖药理及其现代临床研究概况,并对其药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布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brunetti)是鸡的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性原虫,但是我国球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很少谈及,有关研究报道更为少见。为此,笔者回顾了自1942年Levine首次报道布氏艾美尔球虫以来人们对这个种所做的研究。主要对这个种在世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内生性发育、体外培养、致弱及在球虫疫苗中的地位作了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臭氧降解农药百菌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影响我国果蔬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农药百菌清为研究对象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 ,采用不同作用时间 ,进行了百菌清降解试验。试验中发现 ,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 ,在 0~ 15 min内百菌清残留率快速下降 ,至 15 min时已降至原有量的 4 0 ,之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百菌清的降解程度并无明显增加 ;当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 7.0 mg.L-1时 ,5 min后百菌清降解率几乎为 10 0 ;臭氧与百菌清混合后适当的振荡 ,有利于百菌清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有完全降解百菌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几丁质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自制的几丁质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用吸附交联法对菊粉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优化了固定化反应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菊粉酶活力最大收率为32%。固定化菊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65℃,比游离酶提高5℃。最适pH保持不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对酸碱稳定性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将固定化酶装柱进行菊芋汁连续水解试验,操作半衰期达2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