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为探索有机水溶肥料"庄福星"防治油菜根肿病的效果,在油菜移栽田和直播田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庄福星"对油菜根肿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防止根肿扩展,缓解为害程度,促进新根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杂交油菜德油6号的轻简高效栽培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进行了免耕直播、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的单株根系、主茎、叶片、花序以及单株总干重均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但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主茎干重所占单株重的比例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免耕直播处理的油菜单株角果数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以及经济产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方式是一项重要的简化省工、节本增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油菜根肿病在湖北省的发生范围和病害引起的油菜产量损失。[方法]2009-2011年间取样调查了我省沙洋县、当阳市、枝江市、宜都市和长阳县的根肿病的发生情况,通过盆栽接种试验和PCR分子检测确定根肿病。测量病区油菜根肿病的发病率,产量组成因子和小区产量,与健康区比较,评估根肿病引起的油菜产量损失。[结果]在枝江市和当阳市发现并确诊了油菜根肿病,沙洋和宜都没有发现油菜根肿病,而长阳县的根肿病主要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根肿病后,油菜植株的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下降,产量损失达56.4%。[结论]湖北省油菜根肿病主要分布于枝江市和当阳市。病害的发生对油菜生长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蓝型杂交油菜稻田免耕和翻耕条件下直播适宜的播种量。[方法]进行不同栽培方式、品种和播种量的裂区设计试验,并计算植株性状与播种量间的相关性。[结果]翻耕直播比免耕直播的产量高,平均增产5.38%,达显著水平。但翻耕直播栽培与免耕直播栽培播种量相当,虽然产量略有增加,但增加的产值不足以弥补翻耕的劳动成本。不同品种播种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结合已有的研究统计,得出直播油菜的播种量为3.8~4.5 kg/hm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油菜的有效分枝部位增高,株高略有降低,主花序长变短,单株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千粒重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直播油菜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油—稻—稻"三熟制油菜轻简化栽培进程,开展了油菜翻耕移栽、免耕移栽、免耕直播三种耕作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双季稻区油菜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移栽相比,免耕直播受播种密度的影响,油菜个体生长受到限制,降低了叶片SPAD值和油菜生物学产量;同时,免耕直播减少了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产量下降5.00%,但无显著影响。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相对于翻耕移栽,免耕栽培土壤表层容重降低,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良;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均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可在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免耕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双低”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低杂交油菜各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突破油菜产量限制屏蔽、培育双低高产杂交油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川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复合肥和移栽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华油杂12为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3种不同配比复合肥和2种移栽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移栽相比,稀植移栽的油菜根系发达,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多。施用复合肥Ⅰ的稀植移栽油菜根数、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和产量的增幅最明显,分别达到了44.27%、56.83%、170. 29%和28.43%,而菌核病病情指数下降了29.73%,产量达到4 743.33 kg/hm2。[结论]施用复合肥Ⅰ的稀植移栽是最优组合,适合在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华油杂9号和华双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及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主要原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多;早播有利于直播油菜冬前个体生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而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的增产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杂交油菜免耕移栽种植方式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杂交油菜贵杂5号为材料,在稻油复种免耕条件下研究了杂交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在苗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免耕移栽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比翻耕移栽分别高28.25%和29.42%,且在角果发育成熟期达5%的显著水平。在现蕾期,油菜免耕移栽的叶面积指数比翻耕移栽高41.18%。免耕移栽油菜的产量为2 290.18 kg/hm2,比翻耕移栽略低,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免耕移栽油菜的每角粒数比翻耕移栽油菜低,但其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比翻耕移栽高,同时影响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在终花期呈显著正相关。油菜免耕移栽的净产值为2 744元/hm2,比翻耕移栽高42.99%。  相似文献   

10.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22 463~46 036.55 株/667m2 8个密度设置)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 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 ~46 036 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8、0.156、0.7804、0.8198和0.792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机械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 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金衢地区稻-麦(油)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金衢地区的稻(Oryza sativa L.)-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Brassica napus L.)]种植方式和主栽品种。[方法]选取在金衢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浙双6号、浙双3号、浙双72、浙油50、浙油18)、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甬优9号)、小麦品种(扬麦14),分别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等种植方式比较研究,筛选直播油菜品种,对比考察油菜、水稻、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产值、农资投入、人力投入等。[结果]油菜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浙油50和浙双72产量最高,同一品种翻耕直播产量较免耕直播高,适宜金衢地区的油菜的种植方式是免耕直播,可选择产量高、株高适中的浙油50;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与甬优9号直播时的产量与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应用直播技术较移栽可分别节本增收1 911和1 716元/hm2,综合效益较好;小麦品种扬麦14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其生育期、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免耕直播节本增效1 110元/hm2,适宜采用免耕直播。[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金衢地区油菜(小麦)免耕直播-单季稻的直播栽培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喷施草甘膦对抗草甘膦油菜物质生产的影响。[方法]以抗草甘膦油菜品种N07为试验材料,在施用氮、磷、钾和不施肥条件下,设置喷施草甘膦和不喷施草甘膦2个处理,测定油菜的产量、产量构成等。[结果]抽薹期喷施草甘膦,降低了抗草甘膦油菜初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籽粒产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角果数的减少所致,受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抽薹期喷施草甘膦降低了抗草甘膦油菜抽薹后7d、初花期和盛花期叶片中以及结角中期角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抗草甘膦油菜的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何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30-131
[目的]找出最佳直播播量及大田留苗密度处理,为实现大面积机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直播油菜设置4种播量及留苗密度处理,调查各处理产量构成、实产、抗逆性(如菌核病、抗倒性)、开花结荚历期。[结果]随着播量的增加,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有效降低了油菜株高,提高了油菜第1分枝节位,利于油菜分枝向上集中、油菜株型的塑造和机械化收割,但播量增加,限制了油菜个体的发育,使油菜分枝数减少,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变少,千粒重下降,不利于油菜产量增加。[结论]在安徽沿江地区,油菜直播量为3 750 g/hm~2、大田留苗密度约37.5万/hm~2的处理,比较适合油菜机械化收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定两系杂交中籼徽两优6号(Oryza sativa L.)的高产制种操作规程,为制种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对徽两优6号高产制种的前期准备、育秧技术、大田管理、花期预测及调节、去杂及收获工作进行了规范。[结果]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基地应满足的气象条件、播种期的确定。育秧技术包括苗床的选择、苗床整理、种子准备、播种量、适宜的播差期、秧苗素质及秧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大田管理包括大田准备、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除。花期预测及调节包括正确使用激素和花粉镜检。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要严格去杂并及时收获、晾晒。[结论]该研究可为徽两优6号的广泛应用奠定制种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哲  刘照斌  马有会  王火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69-19171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与大白菜根肿病的关系,探讨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病机理。[方法]从发病植株的肿瘤提取孢子,再提取孢子DNA进行PCR检测。将鉴定出的根肿菌孢子于播种期、发芽期以及发芽后21 d接种到三角瓶内的培养土中,于发芽期在培养土中添加0.08μmol/L 6-BA。从接菌植株长出的肿瘤提取孢子,对孢子进行电镜检验,并统计6-BA处理及对照的根肿病发病率。[结果]在三角瓶内,根肿菌可引起大白菜植株发病;添加0.08μmol/L 6-BA处理的根肿病发病率为100%,未加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发病率为57%,前者肿瘤体积也明显大于后者。扫描电镜显示大白菜根肿菌休眠孢子的大小为1.5~4.3μm。[结论]6-BA能明显促进大白菜根肿病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胡正元  周常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03-16805
[目的]研究多效唑在免耕直播油菜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设置0、50、100、150、200mg/kg共5个浓度多效唑处理进行不同浓度喷施试验,分别设置3叶期、5叶期、7叶期喷施及空白对照共4个处理进行不同时期喷施试验。[结果]喷施多效唑能培育壮苗、改善株型结构和产量性状,能有效解决因密度较大而形成的群体生态状况变化及分枝节位过高等问题,增产幅度可达29.93%。[结论]免耕直播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3~5叶期以100~150mg/kg多效唑药液叶面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17.
赵绘  慕向宾  王占林  高鹏  杜吉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57-8058,8062
[目的]为明确使用SODM调节剂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增产效果。[方法]结合运用喷施、浸种等措施,对2种不同小麦品种(弱筋小麦扬麦15和中筋小麦扬麦16)施用Cu/Zn和Mn 2种金属离子类型SODM调节剂,测定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的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和产量。[结果]各处理增加了苗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及叶面积指数,浸种处理和浸种+喷施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除Mn-SODM喷施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小麦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其中Cu/Zn-SODM浸种处理增产14.1%~16.1%,增幅最大,Mn-SODM喷施处理增产2.6%~4.0%,增幅最小。[结论]用Cu/Zn-SODM浸种对提高扬麦15和扬麦16产量最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不同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强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30-8831
[目的]探讨适应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方法]通过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5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不同,玉米的产量、果穗性状、植株性状、根系分布范围和数量、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不同;玉米实行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保证了玉米沿着最佳的生物学轨道生长发育,比其他几种移栽方式和直播增产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植物诱导抗病剂组合应用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兴阳  董家红  端永明  张廷金  杨龙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6-19188,19229
[目的]探讨植物诱导抗病剂组合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方法]在模拟病圃环境下,研究了6种植物诱导抗病剂的不同组合对烤烟栽培品种红花大金元的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多肽保与AHO 2种诱导剂的组合应用对控制TMV有良好效果,能明显推迟带毒隐症烟株TMV的发病时间,移栽后70 d对以清水和东旺毒消为对照的大田期烟株TMV的平均防效分别达到69.64%和43.25%,且在株高、叶数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叶片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烟苗携带TMV病毒与症状能否表现无直接相关性,带毒隐症烟苗只有在发病条件适宜时才会表现症状。带毒隐症烟苗栽后19 d内是TMV发病的高峰期,在育苗阶段与大田期施用有效药剂,以及移栽后促进烟苗早生快发是控制其发病的关键措施。[结论]为制定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