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极距对空间电场阴极聚水装置聚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干旱地区缺水问题,采用施加正向空间静电场的方法,使悬浮在气体中的雾粒荷电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迅速地积聚到作为阴极的土壤表面,并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实现了空间电场的阴极聚水.本文通过调节阴极聚水装置的异极距来改变静电场强度,测试了不同异极距下空间电场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正向空间电场可以降低土壤水的蒸发,起到阴极聚水的作用,并揭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异极距(2.5m,2.0m,1.5m)对土壤含水率有较大的影响,指出异极距约为2.0m时的聚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晋西黄土区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晋西黄土区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核桃根系生物量较为集中地分布在0~60cm的土层中,占整个根系生物量的90.52%;在水平方向上,核桃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核桃1.5m的区域内,占整个根系生物量的70.37%。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其中,细根主要集中分布在垂直方向0~40cm土层、水平方向1.5m的带距内,并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以及距树体距离(水平方向)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均呈指数型减少。建立了根质量密度与距树体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的关系。根系消弱系数(β)反映出的根系分布特点与根系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可以作为描述核桃根系垂直变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徐胜利  陈小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35-8037,8125
[目的]对2~3年生红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Junzao)直播建园叶幕光照分布特性及产量、品质空间分布与光照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2007年直播建园,2008年嫁接成园,2009年选用生长势和花量较一致的180株2~3年生酸枣(Z.acidojujuba C.Y.Cheng et M.J.Liu)作基砧,骏枣(Z.jujuba Mill.cv.Junzao)和灰枣(Z.jujuba Mill.cv.Huizao)为接穗进行试验,其中骏枣为主栽品种,灰枣为授粉树。果园行株距为0.7 m×0.5 m×1.5 m的宽窄行模式,株高1.3 m,南北行向,个体树型为超矮3~4短枝树型。180株红枣分为6个小区,每区30株,小区间设有保护株。[结果]个体光照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日变化相对均衡,树冠内未产生无效光区;群体光照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季节性变化较小,未产生无效光区。产量垂直分布与光照垂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品质垂直和水平分布与光照垂直和水平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高品质红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3年生红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Junzao)直播建园叶幕光照分布特性及产量、品质空间分布与光照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2007年直播建园,2008年嫁接成园,2009年选用生长势和花量较一致的180株2~3年生酸枣(Z.acidojujuba C.Y.Cheng et M.J.Liu)作基砧,骏枣(Z.jujuba Mill.cv.Junzao)和灰枣(Z.jujuba Mill.cv.Huizao)为接穗进行试验,其中骏枣为主栽品种,灰枣为授粉树.果园行株距为0.7m×0.Sm×1.5m的宽窄行模式,株高1.3 m,南北行向,个体树型为超矮3~4短枝树型.180株红枣分为6个小区,每区30株,小区间设有保护株.[结果]个体光照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日变化相对均衡,树冠内未产生无效光区;群体光照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季节性变化较小,未产生无效光区.产量垂直分布与光照垂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品质垂直和水平分布与光照垂直和水平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高品质红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葫芦岛锌厂周围土壤砷污染空间格局和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葫芦岛市锌厂周围67个地点88个土壤样品的砷含量,用Kriging插值模拟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指数分布,比较了海拔高度不同距锌厂距离相同的不同方向地点的砷含量差异,分析了不同深度砷的分布特点,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了环境评价.结果表明,葫芦岛锌厂周围土壤砷的含量范围7.25~492.61 mg·kg-1,其空间分布沿西偏北、西南、南方向向外围延伸,最大污染半径达6.4 km,距锌厂相同距离海拔度高的地点砷含量高,土壤砷主要富集于表层0~10 cm范围内,砷的垂直迁移性差,环境评价结果表明锌厂周围存在砷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燕尔窝古白榆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挖掘法对乌鲁木齐市燕尔窝地区古白榆树的根系及根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20cm以下的土层空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在冠缘内主要集中在1m深范围内,不同的根系剖面形成不同的根系层;根系的水平分布呈近密远疏的趋势,根量的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水平分布随着距根基距离的增大而减少,以2m内最为密集。  相似文献   

7.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优势种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种群、冷蒿(Artemisia frigida)种群、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种群在中小尺度不同方向的盖度空间分布的类型及其空间变异.结果表明:各优势种种群在中小尺度均呈聚集分布.相同尺度不同方向、相同方向不同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明显.相同尺度种群格局的各向异性比也存在差异.小尺度种群格局的变化主要受放牧和种群的繁殖特性影响,在大尺度不同方向的种群空间格局比较中,地形因素、地貌、土壤异质性等成为影响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带状柠条林灌草根系质量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挖掘法对不同带间距灌草根系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部根系与直径>0.5mm根系分布格局相似,直径≤0.5mm根系对全部根系分布格局的影响一般在近柠条带1.5m和0cm-30cm土层范围内.但在16m间距的影响1.5m之后;5m、10m带间距根系水平分布随远离柠条带而逐渐减少,遵从y=ax3+bx2+cx+d函数变化规律,16m带间距的呈波状变化;根系质量密度为16m间距>5m间距>10m间距;不同问距全部根系质量垂直分布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0cm-10cm土层根系质量与带问草本植物盖度呈正相关;5m带间距时遵从y=ae-bx函数的变化规律,10m、16m带间距时遵从y=aLn(x)+b函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板栗细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细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以河北省迁西县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板栗)育种与栽培实践基地6年生板栗树为研究对象,生长季内(4-10月),采用连续根钻法(内径为8 cm),分别在距树干50 cm和100 cm设取样点,各个样点处垂直方向分3层(0~20,20~40和40~60 cm)钻取土芯。研究了板栗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的月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过程中板栗细根季节变化差异显著(P0.05),板栗细根根长密度月平均为1 274.9 m·m~(-3),在6月和10月有2个生长高峰,相比前1个月分别增加了203.0 m·m~(-3)和524.6 m·m~(-3)。细根根质量密度月平均值为184.7 g·m~(-3),有2个生长阶段(4-6月和9-10月),10月增长较多,与9月相比增长了39.5 g·m~(-3)。在垂直方向上,20~40 cm土层中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最大且季节变化最显著(P0.05)。水平方向上,距树干100 cm处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大于距树干50 cm处。整体研究表明:板栗细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不仅受土壤垂直格局影响,还与树种生长规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大兴安岭过伐林为研究对象,界定林分空间利用,提出林分空间利用率计算方法,从林分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综合空间利用率3个方面分析天然林空间利用规律。  方法  利用14块样地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揭示影响林分空间利用率的主要因子。  结果  14块样地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垂直空间利用率和综合空间利用率分别为62.5%~85.9%、31.2%~65.5%和50.1%~68.7%;平均水平分别达73.6%、46.0%和59.2%;随着林分生长,林木数量、个体大小、分布格局不断被调整,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发生变化;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与样地林木株数、更新密度和林木聚集系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林分蓄积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林分平均胸径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分垂直空间大小不一,随着林分生长,林分高度、各层林木株数和高度逐渐被调整,林分垂直空间大小和空间利用率发生动态变化;林分垂直空间利用率与更新层高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样地林木株数、更新密度、林木聚集系数显著负相关(P<0.05),与垂直层次数、主林层高、演替层高、主林层与更新层高差、演替层与更新层高差、更新层株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林分综合空间利用率受水平和垂直结构两方面因素影响,与林分密度、主林层株数显著正相关(P<0.05),与垂直层次数、演替层高显著负相关(P<0.05),与主林层高、主林层与更新层高差极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  随着林分生长,林分空间大小和空间利用率发生动态变化。影响林分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综合空间利用率主要因子分别为更新密度、演替层与更新层高差、主林层高、林分密度和演替层高。提高林分空间利用率,优化林分结构,需要采取兼顾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多种因子的立体技术措施。在林分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控林分密度,确保林分自然更新能力,合理设置林分各层次林木株数和高度分布,形成阶梯式分布状态,使林分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表6参22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