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差距及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为分析背景,研究了三大地区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阐述了中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存在的梯度差距,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上差距产生的历史原因:提出了协三大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所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东、中、西地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1997—2003年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东、中、西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教育投入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并没能很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粮食单产、播种面积和总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指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支农是促进粮食生产的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最后提出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有决定性影响的结论,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千年和新的世纪开始之际,西部大开发成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现代化建设始于自然和区位条件较好的东部,而现代化事业的成功完成则将取决于我国自然和区位条件相对较差的中、西部,特别是西部.统计分析表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上,农村经济的东、西部差距又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上,因此,在西部大开发初期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工业化的全面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相似文献   

5.
根据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着高梯度产业地区和低梯度产业地区,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我国经济发展依据这一理论,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通过非均衡发展使东部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1999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后,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本文通过对1999年西部大开发进入实际阶段以来东、西部整体经济和各项经济要素的分析,发现东西部经济与东部经济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西部经济的扩散效应和东部经济的极化效应明显,梯度转移迹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高经济增长环境下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始终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就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提出的发展战略。作者以全国2000年~2009年各省、市、自治区人口和GDP状况为基础,运用基尼系数法探讨了我国东、中、西地带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经济增长环境下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始终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就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提出的发展战略。作者以全国2000年~2009年各省、市、自治区人口和GDP状况为基础,运用基尼系数法探讨了我国东、中、西地带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和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也成为了制约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困境,并提出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建议,以期能够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凸显。通过对西部物流发展的机遇、优势等的分析,提出了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物流中心,持续推进成都公路、航空发达的物流发展优势,发挥西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物流枢纽作用,整合西部物流资源,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结合对我国东、西部发展的特点,分析提出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后备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土地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拥有雄厚的后备耕地资源,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发展迅速、缺乏后备耕地的东部省市进行跨省区的"占补平衡",可以弥补西部地区土地高效开发利用中的资金缺口和东部省市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建设占地的土地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