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津市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估算及耕地负载初步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天津统计年鉴为依据,参考有关文献资料,估算了2011年天津市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和畜禽粪便氮、磷、钾养分资源量,并对耕地负载及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天津市畜禽粪便产生量为997.32万t;畜禽粪便所含氮、磷、钾养分总量为10.9万t,氮、磷、钾含量分别为5.6万,2.0万,3.3万t;畜禽粪便及其氮、磷纯养分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25.16 t/hm2,141.13,50.45 kg/hm2。参考欧盟标准,天津全市耕地畜禽粪便、氮养分负荷量没有超标,但磷养分负荷量超标;北辰区、宁河县、蓟县及滨海新区的汉沽4个地区的畜禽粪便量及氮、磷养分耕地平均负荷量均全部超标。天津市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构成了潜在污染威胁。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畜禽粪便的环境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耕地和水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根据山东省各地市近五年来畜禽养殖量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畜禽粪便的耕地负荷和水体等标污染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价了各地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土壤和水环境产生的污染压力。研究发现:2014-2018年山东全省畜禽粪便的平均耕地污染风险指数为0.77~0.84,预警级别为Ⅲ级;全省平均水体等标污染指数由9.26逐渐降低为4.46,对应的预警级别由Ⅱ级降为Ⅰ级。表明畜禽污染已对土壤环境产生风险,潍坊市尤为突出;而畜禽污染对水体环境基本无污染风险,但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聊城市的水体污染风险仍相对较高。此外,依据土壤养分平衡理论和山东省耕地面积估算,山东省2018年畜禽的最高承载数量(以猪当量计)为12 873万头。本研究为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推动区域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保护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对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广西主要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污染物含量进行估算,了解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为广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广西畜禽养殖量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广西主要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产生量,在此基础上计算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和畜禽粪便污染物流失量,评估广西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结果】2010年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养分量分别为:畜禽粪便9141.30万t、总氮(TN)42.07万t、总磷(TP)13.62万t,畜禽粪便及其中的N、P纯养分耕地年负荷值分别为21t/ha、98kg/ha、32kg/ha;畜禽粪便污染物BOD5、CODG和NH3-N产生量分别为:383.43、435.42和42.08万t,按30%流失率计,COD。和NH3-N流失量均超出工业及生活废水排放量之和。【结论】广西畜禽养殖业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但对水体环境已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以巢湖流域内的安徽省居巢区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当地规模化养殖小区的畜禽饲养量、排污量以及有效耕地面积,对畜禽粪便的耕地最大污染负荷量进行了估算,并与当地畜禽粪便的实际负荷量进行比较,对现有养殖规模条件下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该区畜禽养殖全年产生的粪尿合计624857.37t;采用耕地畜禽粪便负荷预警值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了评价,除夏阁镇、散兵镇和槐林镇以外,该区其他各乡镇街道均已受到畜禽粪便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对畜禽粪便污染加以控制,以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长垣县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当地规模化养殖小区的畜禽饲养量、排污量以及作物需肥量,对畜禽粪便的耕地最大污染负荷量进行了估算,并与当地畜禽粪便的实际负荷量进行比较,对现有养殖规模条件下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该县仅规模化畜禽养殖全年产生的粪尿合计13.5万t,采用耕地畜禽粪便负荷预警值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评价的结果是除张三寨乡和丁栾镇以外,该县其他各乡镇都已受到畜禽粪便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耕地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总体上该县规模化养殖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要合理规划,以降低环境风险.今后应该以区域环境污染负荷为基础,建立健全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预警机制,以此为依据来发展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掌握近年来湘潭县畜禽养殖发展情况及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威胁,笔者利用年平均增长率以及养分平衡计算方法,揭示畜禽养殖量及其磷污染的时序变化规律,分析耕地的畜禽污染负荷。结果表明,近些年湘潭县区域畜禽养殖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除生猪养殖以外,其余种类养殖量出现下降趋势,降幅为20.11%。湘潭县区域农田系统土壤磷素平均盈余量为25.59kg/hm2,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畜禽禁养区政策对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的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分析了禁养区政策实施对畜禽养殖数量、品种结构、规模结构及空间布局的影响,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畜禽粪便和氮磷污染产生量及其耕地负荷情况,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评价方法评估畜禽养殖水污染情况。结果表明:1)政策实施使畜禽养殖总量迅速下降,散户逐渐退出,行业产能向大户集中,猪和牛的养殖受到政策冲击较大,畜禽养殖有向部分地区转移的趋势;2)政策实施带来的养殖量的直接减少有助于缓解畜禽养殖带来的耕地污染及水污染压力,但仍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与污染转移风险。中国大部分地区畜禽粪便负荷量超出当地耕地承载能力,粪便总量较大的地区呈现连片聚集态势,部分地区氮、磷污染仍超标,少数地区水污染风险仍较大。因此,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整体与局部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提高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能力,积极推广种养一体化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畜禽粪污有机肥转化,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全面分析2008—2017年河南省畜禽粪便的耕地污染并预测其未来风险,以期为河南省合理安排畜禽养殖业结构,进行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依据2008—2017年河南省畜禽养殖数据和耕地面积数据,分析近10年河南省畜禽粪便量、猪粪当量、耕地污染负荷情况,并对未来做出预测。结果表明:近10年河南省猪粪当量的排放量、耕地总氮负荷量、耕地总磷负荷量以及畜禽粪便耕地负荷污染风险指数均有所下降;近10年畜禽粪便污染风险较高的城市主要有平顶山、鹤壁、许昌和漯河,且2017年鹤壁和漯河的畜禽粪便污染风险高,应加强对畜禽粪便的管控与处理。预计在未来,河南省猪的养殖量将迅速增加,到2025年,漯河的预警级别将由Ⅱ级变成Ⅲ级,到2030年,开封和濮阳的预警级别将由Ⅱ级变成Ⅲ级,因此,应重点加强对河南省开封、濮阳和漯河的畜禽粪便污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依据"四清四治"系统畜禽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便量,计算出江津区各镇街畜禽粪便耕地污染负荷,并对各镇街畜禽粪便对耕地污染现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江津区畜禽粪便产生量为14.66万t,在保障40%有效耕地的前提下,即使养殖粪污归还率为100%,江津区畜禽粪便土地消纳预警风险值为0.11,处于Ⅰ级预警.几江街道、鼎山街道、夏坝镇等养殖量与养殖负荷较高,相应的环境问题应引起注意.在保证耕地利用率40%时,49.34万猪当量/a是江津区畜禽养殖容量红线.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产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测算其2001—2010年9个县区的牲畜粪便产生量、粪便中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与耕地对粪便污染的负荷值和警报值,评价牲畜粪便对水体和耕地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陇南市牲畜粪便对耕地的整体污染程度较轻,其中,徽县和两当县的耕地环境已受威胁,应缩减牲畜养殖规模;西和县未受到威胁,牲畜养殖业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其余县区稍受威胁。礼县的水体环境受牲畜粪便污染的程度最大,武都区次之,两当县最小;牛,特别是牛尿中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程度最大,猪次之,羊最小;牲畜粪便污染物中,TN对水体的污染最大,TP次之,COD最小。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农牧系统氮、磷养分流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畜牧产品生产地,农牧产品大量生产影响养分流动的趋势,而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又存在一定差异,明确不同地区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区域农牧系统氮、磷养分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整理1984—2014年统计资料数据和查阅相关文献参数,利用NUFER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以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农牧系统为研究对象,估算各省域农牧系统中氮、磷养分的流量、损失量,并对各省域氮、磷养分的循环利用情况、损失途径及利用率作出综合评价,探究东北地区氮、磷养分在农牧生产系统中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1984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地区农牧系统氮素总输入量分别为669、746、716 Gg;磷素总输入量分别为121、222、169 Gg,至2014年氮素输入量增长至1 899、1 572、2 256 Gg;磷素输入量达到471、393、769 Gg,氮、磷养分的投入量表现为黑龙江吉林辽宁。氮素养分损失率吉林地区最高,磷素养分损失率辽宁地区最高。氮、磷养分循环再利用方面,吉林地区的循环利用率最高,辽宁地区最低。近30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地区农田生产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分别下降10%、11%、32%;磷素养分利用率分别下降16%、2%、23%。畜禽生产系统中,氮素养分的利用率分别增加3%、11%、10%,磷素养分利用率分别增加0.8%、1.9%、3.2%。农牧结合生产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分别由1984年的26%、36%、52%降至2014年的13%、21%、22%,整体表现为黑龙江辽宁吉林;磷素养分利用率由1984年的25%、25%、31%降至2014年的9%、14%、10%,表现为辽宁黑龙江吉林。【结论】1984—2014年,东北地区农牧系统氮、磷养分投入大幅增加,不同省域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黑龙江地区的氮、磷养分可利用总量均最高,而氮、磷养分的循环再利用率则表现为吉林地区最高。东北地区农牧结合系统中,黑龙江地区氮素利用率高于其他地区,辽宁地区的磷素利用率高于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吉林和辽宁地区的氮、磷养分损失率分别高于其他地区。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特征提出农牧管理方面合理化建议,为东北地区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土壤剖面氮库变化及平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了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在0—90 cm土壤剖面土壤氮素的变化及平衡特征,试图了解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传统农民习惯施肥措施下土壤氮素的固持潜力。【方法】于2012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定点跟踪了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各17户,总计51户农民习惯处理,测定了0—30、30—60、60—90 cm土层中全氮(TN)、矿质氮(NO3-N、NH4-N)、颗粒有机氮(PON)、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以及春玉米产量,并计算了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的氮素平衡。【结果】黑龙江、吉林、辽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0—90 cm整个土壤剖面TN储量分别为357.9、286.9、218.1 kg·hm~(-2),且各省土壤TN储量平均值均达显著性水平(P0.05)。黑龙江、吉林、辽宁0—30 cm表层土壤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1.0、0.7 g·kg~(-1),且各省TN含量均达显著性水平(P0.05);在30—60 cm、60—90 cm土层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9、0.6、0.4 g·kg~(-1)和0.6、0.4、0.3 g·kg~(-1),黑龙江各土层土壤剖面T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辽宁(P0.05)。0—30 cm土层中,随着纬度的降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PON、PON/TN、SMBN/TN呈增加趋势,而SMBN含量则呈降低趋势,PON、PON/TN和SMBN含量平均值三省间均达显著水平(P0.05),黑龙江与辽宁SMBN/TN平均值达显著水平(P0.05);在30—60 cm土层,黑龙江、吉林和辽宁PON/TN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升高,且三省间PON/TN平均值达显著水平(P0.05),黑龙江PON显著低于吉林、辽宁两省(P0.05),黑龙江DON显著高于吉林和辽宁,吉林DON/TN平均值显著低于辽宁(P0.05);在60—90 cm土层,吉林SMBN、SMBN/TN的平均值显著高于黑龙江、辽宁(P0.05),黑龙江DON/TN平均值显著低于吉林、辽宁(P0.05)。各省土壤全氮及各活性氮库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0—30 cm土层,辽宁NO_3-N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黑龙江、吉林(P0.05);在30—60 cm、60—90 cm土层吉林NO3-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黑龙江、辽宁(P0.05)。吉林施肥量最高,因此吉林氮素平衡显著高于黑龙江、辽宁(P0.05),且吉林表现为氮素盈余,黑龙江和辽宁基本上处于氮素平衡状态。201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玉米产量平均值分别为11.9、11.3和10.8 t·hm~(-2),黑龙江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吉林、辽宁(P0.05)。【结论】东北三省间土壤活性氮库消长规律与土壤全氮并不完全一致,东北三省产量维持在11 t·hm~(-2)左右,吉林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氮素危害环境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有机肥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养分利用潜力,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作物产量、畜禽饲养量等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2000—2020年秸秆及畜禽粪便的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整理分析,结合2020年该区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探讨了秸秆和畜禽粪肥还田的养分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秸秆资源(干基)主要来源于玉米(61.88%),2000—2020年秸秆的年均产量为1.38×108 t·a-1,畜禽粪肥资源(鲜基)主要来源于牛粪(52.44%),年均产量为2.87×108 t·a-1,玉米秸秆和牛粪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绥化市等地区;秸秆资源总产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0—2013年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畜禽粪肥的年度总产量相对稳定。以2020年秸秆和畜禽粪肥当年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该地区秸秆和粪肥理论上可提供的有效氮、磷、钾分别为1.16×106、3.05×105、2.13×106 t,对农作物养分需求的贡献分别为29.57%、38.28%、112.49%。研究表明,以秸秆和畜禽粪肥的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东北地区的有机肥资源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因此,合理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种养结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结合国内外研究,确定吉林省畜禽粪尿资源的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根据吉林省2011年畜禽饲养量的统计数据估算了吉林省畜禽粪尿产生量、污染物产生量及其流失量。结果表明:2011年吉林省畜禽粪尿总量为7614.99万t,畜禽粪尿污染物产生量910.86万t,污染物流失总量为273.26万t,吉林省畜禽粪尿单位耕地负荷为11.16t/hm2。畜禽粪尿总量集中分布在长春、四平、吉林和松原地区。吉林省畜禽粪尿污染物承载量环境风险大的县域分布在长春、四平、松原和白山地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油脂与蛋白质含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近10年来通过审定的183个大豆品种的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油脂平均含量为20.61%,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54%,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2.16%。油脂含量以黑龙江和吉林较高,但省份间差别不大,黑龙江和吉林高油品种所占比例较大。内蒙古和辽宁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吉林和黑龙江,且高蛋白品种所占比例也较大,蛋脂总量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东北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陈群  耿婷  侯雯嘉  陈长青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1904-1916
【目的】探求东北三省近20 年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下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三省进行区域研究,利用东北地区近20 年气候观察数据和春玉米长期观测数据,通过相关和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量)与春玉米生育进程数据和历史产量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1989—2009 年春玉米生长季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每年分别为0.050、0.045和0.044℃,表现为春玉米生育期间白天增温幅度较夜间增温幅度大,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近20 年黑龙江省各试验站平均播种日期变化趋势是每年提前0.10 d,而吉林省、辽宁省各试验站每年分别推迟0.18和0.21 d。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各试验站春玉米平均成熟日期变化趋势分别每年推迟0.39、0.35和0.55 d,平均生育期天数变化趋势分别每年增加0.49、0.17和0.34 d,成熟日期推迟的幅度大于播种日期的推迟幅度导致三省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增加。对1991—2006 年东北地区审定品种生育期数据与气候数据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黑龙江省最高温度(Tmax)上升会延长审定品种生育期,而吉林和辽宁省春玉米的审定品种生育期与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均呈现为正相关。采用T检验法分析春玉米审定品种生育期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期关系表明,黑龙江和辽宁省的审定品种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呈一致的增加趋势,且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线性偏回归测验法分析品种和气候因子对春玉米生育期影响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是导致春玉米生育期不断延长的主要原因。三省春玉米近20 年平均产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其趋势由小到大的次序是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越往北其产量增加趋势越大,产量增加越明显。东北各省地级市1989-2009年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的变化均会影响春玉米的产量。温度上升,东北部产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南部减产。【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东北春玉米品种对气候变暖是逐步适应,可以利用其适应潜力,通过春玉米品种改良和调整播期等措施来适应气候变暖,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东北地区气候生长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70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2010年逐日的地面观测资料,对东北地区近50年的农业气候生长期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平均年气候生长期随着纬度的增加依次减少,分别为221.80、197.75、182.19 d;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气候生长期都出现了增长的趋...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最大的生猪生产省,全省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在东北地区占有很大的比重。辽宁省生猪生产是全省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迅速,2001—2010年的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增幅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首先介绍辽宁省生猪生产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影响辽宁省生猪生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辽宁省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有机肥施用中,畜禽粪便中抗生素造成农田土壤生态风险的问题,对抗生素在养殖业-种植业生产系统中的流动与降解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农田土壤抗生素生态风险值的畜禽粪污农田承载力估算模型,以黑龙江农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养殖业-种植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计算获得相应的畜禽粪污农田承载力。结果表明:1)黑龙江农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hm2农田可承载的猪当量分别为58和66头。2)在畜禽粪便有机肥施用过程中,黑龙江农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田土壤抗生素生态风险防范应以磺胺嘧啶和恩诺沙星等高生态风险抗生素为主。建议黑龙江农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来设立地方标准,严控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残留量,尤其高生态风险的抗生素种类;增强畜禽舍的环境调控,保障动物生长环境健康;优选畜禽粪便处理工艺,配套处理设施设备。  相似文献   

20.
以2013-09—2015-03对东北黑、吉、辽3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发放的1 545份有效调研问卷为数据基础,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环境满意度及其显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4省份中,黑龙江省环境满意度评价均值最高,其他3省份满意度评价值差异较大;矿区环境满意度评价均值最低,且变异系数最高,林区、牧草区满意度评价均值较高;未上过学、大专以上学历、≤20岁及60岁的人群对环境满意度评价较高。Logistic分析表明,整体上农民对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环境满意度评价偏低,其中饮用水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对环境满意度评价存在极显著的影响,而土壤污染程度、地表水水质、环保法律认知程度、绿化配套设施以及政府对环保的投资力度5个指标对环境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影响。生活污水排放方式、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否有污染企业等7个指标对农村居民环境满意度评价存在着部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