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工作重心,探索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加快打造"六次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拉动乡村经济增长。在国家号召下,全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经济主体,在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无锡市阳山镇围绕水蜜桃产业,大力发展"一镇一品"和"六次产业",塑造特色品牌,打造特色小镇,在产业融合发展上颇有成效,本文选取阳山镇水蜜桃产业为典型案例,全方位分析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总结其经验与不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其他相关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庄的土豆白马桃,吴家庄的生姜东阳蒜”。近年来,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平邑县积极打造品牌农业,积极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该县的金银花,“莲花山”牌无公害土豆,“兰凌”牌大蒜走俏全国市场,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张特色名片,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优势产业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图为该县农技站工作人员展示包装好的生姜,准备参加近日举办的“沂蒙特色农产品绿色论坛”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工商分局把培育一镇(乡)一业、一村一品作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增收致富的载体,通过采取提供市场信息、为经纪人"充电"、注册商标等措施,海州区工商分局先后打造出"锦翠"牌番茄、"兴顺"牌红提葡萄、"新坝"牌拿比特西瓜、"锦屏"牌山鸡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图为海州区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员正在了解景观苗木产业  相似文献   

4.
日本品牌农业中的"一村一品"理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以澄城县王庄镇水洼村苹果产业为例来说明日本品牌农业对陕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泉州依托"一镇一业、一乡一品"的农业生产模式,初步形成区域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共同发展的创意农业体系。鉴于泉州创意农业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的发展现状,提出核心产业地位突出,配套和支持产业功能完善,衍生产业不断延伸拓展的全景式创意农业发展路径,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普陀区按照“生态、精致、优美、高效”的发展理念,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大推进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培育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专业村、特色村、致富村,促进了海岛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2008年,  相似文献   

7.
<正>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是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引导专业村镇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对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品牌,丰实"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2014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评选,河南省13个村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分别是:河南省虞城县郑集乡褚庄村(幸福童依蔬莱)、河南省扶沟县柴岗乡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品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及名牌,提高其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才能有力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健康发展,也才能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忻州市农业品牌现状与存在问题近年来,忻州市围绕资源优势、狠抓特色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但只进入"虽有地方特色,但无知名品牌;虽有地方特产,并未名扬四海"的初步发展阶段。截止目前,全市有效的"三品一标"认证总数为45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199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产品220个;农  相似文献   

9.
徐宇轩  史梦娇  王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220-222+227
农业品牌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长期性、战略性的关键环节,建设品牌有利于增强产业的市场优势和影响力。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但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方面却存在许多不足。寿光蔬菜产业品牌化建设成效明显,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寿光模式”,因此借鉴寿光特色蔬菜产业品牌化建设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为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品牌化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10.
平陆县加快"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实施步伐,全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培育适宜当地自然优势的特色产业,使农业生产迈上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之路,形成了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促进了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市场的“一品多牌”是指某区域内的一种农产品存在多个不同的区域公用品牌或众多不同的企业品牌。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市场“一品多牌”的弊端及成因,认为促进本地区农业发展和获取政治晋升资本,是导致同种农产品按行政区划注册多个区域公用品牌的重要原因;不当的政府扶持和为避免共享的区域公用品牌被滥用而遭受损失,则是导致同种农产品存在众多企业品牌的主要原因。提出农产品领域 “一品多牌”现象的治理,必须综合运用经济与行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杨林 《北京农业》2008,(9):42-45
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一村一品"的大背景下,北京正在积极整合调整其传统的特色精品农业,进一步挖掘其农业的地域特色性和多样性。本文就以农业经济学的观点从北京的地理环境特点对当地农业的影响,京郊特色精品农业的分布格局和发展,以及北京特色精品农业与"一村一品"相结合等几方面,论述"一村一品"对北京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晨阳 《农家参谋》2022,(11):72-7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乡村的品牌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加强乡村品牌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的途径,科学划分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乡村品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振兴品牌.  相似文献   

14.
乐昌市位于广东省北部,素有“广东北大门、京广大通道”之称,全市总面积2419平方公里,下辖17个镇(街道),户籍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85万人。乐昌是特色鲜明的农业大市,农产品种类丰富,水果、马蹄、香芋、白毛茶等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被誉为“中国马蹄之乡”“广东省水果之乡”“粤北粮仓”等。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一村一品"提升工程试点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各试点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品牌类型、种植和销售分布、市场认可度,剖析了"一村一品"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陕西省农业品牌提升的基本路径:做大做强主导产品和产业;注重品牌的文化建设;提高品牌质量;开拓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有效推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使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集群,从而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利用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相关数据,以中国热区为研究视野,从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数量、区域分布、主导产业和产品类型、年度获批情况等方面系统梳理热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现状;研究探讨热区全国“一村一品”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产品、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产品之间的品牌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热区“一村一品”发展中存在的缺乏统筹规划、主导产业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够明显、产业化水平低、缺乏能人带动等主要问题,并从坚持规划引领、构筑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品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区位条件决定了甘肃特色农业的多样化,但特色农业并未给农民带来较高的收益.认为甘肃的特色农业应该走产业化道路,并就如何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提出的相应对策是: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带,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培育和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市场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已迈入品牌竞争阶段虽然目前市场上同类农产品“品牌”越来越多,但在全国叫得响、让绝大多数消费者信得过的农产品品牌却很少就江苏省而言,尽管已形成如无锡阳山水蜜桃、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新沂花生等农产品知名品牌,但更多的农产品品牌面对的却是“长不大”的尴尬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迫切需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安阳市立足市情,与时俱进,以开展创建特色农业乡镇为切入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培植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产品竞争力,涌现出一批“中国名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花木之乡”等众多在全国叫得响的特色乡镇。为此,记者走访了本刊顾问、安阳市农业局局长刘广海。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业开发要着力开发西部特色农业。从①调研地区特色资源优势资源;②建设特色农业资源数据库;③筛选项目;④从特色项目着手;⑤提倡开发利用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信息资源;⑥做好结构调整与产业化中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⑦实施特色农产品信息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发利用好西部特色农业信息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