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1 小城镇建设中的体制障碍1.1 现行土地制度对小城镇发展的制约1.1.1 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是“公平有余,效率不足”。发展快的小城镇建设用地紧缺,而滞后地区的用地指标却只能“睡大觉”。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民大量出县、出市乃至出省打工,在农村中出现了许多的“空心村”和抛荒的耕地,当地政府又无力整理,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浪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却因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07,(1):24-25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上有哪些变化? 为进一步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制,《通知》明确“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包括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同时,强调“实际用地超过计划的,扣减下一年度相应的计划指标。”  相似文献   

3.
大珂 《新农业》2006,(12):25-25
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不突破往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水平的前提下,从严从紧提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建议指标,科学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及耕地计划建议指标。《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包括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通过土地整理,产生增量的建设用地或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达到占补平衡,既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又动态保护耕地。但是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将在分析土地整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动态度模型和区域差异模型,计算分析了2005-2020年规划期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及耕地变化情况,探讨该地区未来建设用地扩张情况及其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潜在威胁.建议将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中,对规划占用的耕地进行质量评价,调整土地规划方案,从源头上降低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耕地保护作出一定贡献,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1 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包括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实际用地超过计划的,扣减下一年度相应的计划指标.国土资源部要加强对各地实际建设用地和土地征收情况的核查.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通过土地整理,产生增量的建设用地或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达到占补平衡,既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又动态保护耕地.但是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将在分析土地整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地     
我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所”在重庆正式挂牌 中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所”近日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此举旨在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在土地流转中促进农民增收,并严格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同志指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田凤山同志认为:我国未来5年耕地保护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得到有效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实现,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3亿hm2。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中国要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任何时候都只能立足于自力更生,靠中国的地养活中国人。今后5~10年是中国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也是用地需求持续增长的时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等,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按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今后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平均每年只有12.7万hm2左右,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为实现耕地保护目标,中国必须始终坚持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要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为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依法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行鼓励挖掘建设用地潜力的政策。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农产品出口有配额 为了做好大蒜等出口商品的管理工作,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委员会于2000年12月14日发出《关于2001年度对大蒜等出口商品实行配额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若干事项的通知》。 根据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0年第11号公告的规定,2001年实行出口配额有偿使用的商品是:大蒜(非韩国市场)、蜂蜜(非美国市场)、红小豆、甘草及其制品、矾土等。该通知规定了以上商品参加出口配额有偿使用的资格:经外经贸部批准有进出口经营权;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加入有关进出口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加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符合各类出口商品的具体条件。如蜂蜜产品,出口企业除必须具有上述条件之外,还应在1999~2000年年平均出口实绩达到200t以上或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在1999~2000年年出口供货实绩达到1000t以上(出口成熟蜜和小包装蜜的企业不受该条件的限制)。 该通知还规定,各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具有出口供货实绩的自营出口生产企业进行初审,企业需按规定缴纳相应的配额有偿使用费,所申领的配额当年有效。经外经贸部核准有以上商品出口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可参加该商品的出口配额有偿使用,其全年申领配额总量以外经贸部核准的出口规模为限。该通知自2001年1 月1日起执行。 (本刊辑) 我国将确保“十五”期间 耕地不少于1.28亿hm2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继续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十五”期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8亿hm2。 国土资源部领导日前提出,今后5年我国要争取基本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各省、区、市建设占用耕地做到占补平衡, 据了解,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农地转用审批,依法按规划用地管地;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依法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坚持实行建设占用与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对耕地占补平衡实行项目考核,确保补充耕地的责任、资金、方案三落实;积极推行耕地储备制度,逐步做到耕地先补后占。 我国还将加强农用地管理,防止毁坏耕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加大土地复垦力度,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同时实行鼓励挖掘建设用地潜力的政策,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实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周转政策,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加强土地产权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国土资源部明确,今后5年要全面完成城镇地籍调查,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做到城镇国有土地及时变更登记。要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调查评价,保持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要努力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多种实现形式,全面确认土地所有权,规范土地使用权,强化土地用途管制权。要基本完成全国村庄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发证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1.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之面积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为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建立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由于各区域的自然环境、耕地质量以及复种指数的不同,不同区域耕地产出存在差异,耕地质量面积标准的确定成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以区域及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对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中面积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的区域性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研究立足土地整治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实施内容,认为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应该包括耕地的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4个方面.借鉴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生需求与外生因素,结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指标赋分规则,并基于几何平均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级别的4大质量等级.应用该方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多重耕地质量评价,能够清晰、全面地判别耕地的各维度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工程管护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评价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文献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求和法对指标系数进行修正,利用连乘积法计算耕地质量与产能指数,系统科学地构建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宾阳县耕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等别为优等和良等的耕地面积占99.95%,东北部耕地等别略低于西南部,其等别差异主要原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和土壤健康状况的差异。耕地产能等别中旱地等别主要集中在11等,水田等别主要集中在7等,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规律,中心城镇地势平坦、管理水平高是造成耕地产能等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得到的宾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耕地实际质量状况,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戎晓红  张文秀  刘自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39-1540,1542
选取雨城区4个乡镇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农户对退耕还林的认可、管护、期望及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退耕后缺乏管护和技术支持及农户增收缓慢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耕地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农业保险政策也逐步发展和完善。近年来,作为现代农业新型保险的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浙江省在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的实践为例,全面阐述了现阶段发展状况,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保险产品仍不完善、政府重视程度仍不强、农户主动意识仍不足、保险公司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新型保险发展提供依据,为全国其它地区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经开发殆尽,亟需通过新途径解决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本文从盐田整治经济需求性、社会迫切性和支撑可行性三个方面构建盐田土地整治为耕地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东部沿海地区盐田整治为耕地的潜力,从而为盐田土地整治方向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天津5个地区盐田生产未得到重视,盐田土地整治潜力较大;沿海废弃盐田整治为耕地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废弃盐田整治形成有效耕地,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亚洲耕地利用格局十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亚洲作为全球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发展中国家众多的大洲,其耕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关系到各国乃至全球的粮食产量波动,影响世界粮食安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亚洲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加深对亚洲耕地利用现状的认识,科学把握其变化特征及规律,为亚洲的农业土地系统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最新研制的2000年和2010年两期全球30 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及FAOSTAT统计数据,建立耕地面积数量和耕地利用格局指标群,选取耕地面积及其变化幅度、复种指数及其变化幅度、耕地破碎度及其变化幅度等指标,在国家、地理分区和县级等三个尺度上,综合分析2000—2010年亚洲耕地的数量、复种指数及耕地破碎度变化特征。【结果】2010年亚洲耕地面积69 827.94×104 hm2,10年间面积增加62.62×104 hm2,增幅达到0.09%。除东亚耕地数量减少外,其他区域耕地增加;东南亚耕地涨幅最大,西亚是耕地增减最为活跃的地区。亚洲有60%的国家耕地增加,80%的国家耕地面积变化幅度为-5.00%—5.00%。2000—2010年,亚洲复种指数提升7.77%,增幅达9.00%,五大地理分区的复种指数均呈现增加状态。超过2/3的国家耕地复种指数增加,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塞浦路斯等国家耕地复种指数减少明显。亚洲耕地地块细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日本、菲律宾、阿富汗,而印度、中国华北平原及东北农垦区则耕地连片、地块大。亚洲耕地破碎度总体上增加1.12%,中亚和南亚耕地破碎度大幅下降,东南亚耕地破碎程度加剧。超过半数的国家耕地破碎度降低。2000—2010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0.95%,复种指数增幅较大,达到6.01%,耕地破碎度小幅增加,增幅达2.17%。中国南方地区耕地破碎度高,华北平原、东北农垦区、成都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耕地破碎程度低;东部及华北经济发达地区耕地破碎程度增加剧烈;湖南、江西等地耕地破碎度降低。【结论】总体来说,亚洲耕地面积变化平稳,略有增加。复种指数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复种指数变化"东南增西北减",耕地利用程度有较大提升。亚洲的耕地破碎度10年间略有增长,半数以上国家的耕地向规模化发展。中国作为亚洲农业重点区域,10年间其耕地数量减少并伴有破碎化加剧的趋势,但耕地利用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现状并诊断效益提升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2000—2020年中国黑土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角度构建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耕地利用效益,并运用问题诊断模型识别效益提升中的问题,比较分析所涉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及问题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黑土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呈现明显的整体上升态势,其中综合效益呈现“前期低速发展,中前期快速提升,中后期缓慢增长,后期波动提高”的变化趋势;2)社会效益是目前制约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截止到2020年,人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是限制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主要影响因子;3)从省域角度来看,2000—2020年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综上,目前制约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是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而吉林省应注意缓解对生态子系统的压力,辽宁省经济和生态效益问题较显著,内蒙古自治区应关注社会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可为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贵溪市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耕地综合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贵溪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综合指数模型在GIS平台上实现指标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并根据测得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的要求划定贵溪市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加权指数和模型计算得到的贵溪市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58.51,97.78],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综合指数为81.89,耕地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通过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布局调整优化,贵溪市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5 413.25 hm2,基本农田综合质量分值较调整前增加了5.58。该研究可以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耕地类型区划分及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研究基于农业部“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通过NOAA气象卫星图像分析,将山东省耕地划分为2个耕地类型区和4个亚区。以耕地土壤类型——土种划分评价单元,以产量为引导,归并建立了山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系统。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建立了不同耕地类型区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高、中、低等级的耕地面积比例各占1/3左右,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仍然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