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以秸秆为调理剂的鸡粪好氧发酵环境,按温度阶段取样、分离好氧反硝化细菌,进一步通过反硝化活性测定实验筛选其中优势好氧反硝化细菌.将其回接到发酵堆垛中,并测定堆肥的硝态氮、铵态氮及全氮等指标的含昔变化.结果表明,在鸡粪发酵中存在着好氧反硝化细菌菌群;通过活性测定实验,筛选出了3株优势好氧反硝化的菌株SF35-1、JF45-2和JF35-1,经鉴定分别归为芽孢杆菌属、德克斯氏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该3株细菌均来自于发酵中温段,说明反硝化作用受温度影响,中温段强于其他温段.另外芽孢杆菌属的SF35-1菌株和德克斯氏菌属的JF45-2菌株同时还具有硝化作用,但在所试环境中强度不及反硝化作用.回接发酵试验证实,接种的优势好氧反硝化细菌使鸡粪堆制发酵中的硝态氮及全氮含量降低,而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说明这些反硝化细菌在实际的鸡粪发酵环境中同样具有反硝化作用,并造成了堆肥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乌鲁木齐10号温泉的沉积物中筛选出反硝化作用较强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用稀释法,从沉积物中分离纯化了28株反硝化细菌,通过Giltay液体培养筛选出反硝化作用较强的一株菌NSA4。对该细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最适生长条件测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确定了分离菌株的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地位。【结果】在接种NSA4菌株的试管内5 d后培养基开始变蓝,并有小量气体产生,滞留在小试管中;7 d后培养基由绿色变为蓝色,小试管内的气体明显增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经PCR扩增后测定该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表明,由16S rDNA序列比较可知该菌与Pseudomona brassicacearum同源性达99%。【结论】这一耐盐反硝化细菌可以用于新疆硝酸盐污染农田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利用废弃毛发生产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鸡毛水解液和头发水解液代替常规黄豆粉培养基中的氮源进行发酵培养苏云金杆菌,在发酵过程中测定总菌数.芽孢数和pH值等指标,并与常规黄豆粉培养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鸡毛水解液和头发水解液培养的B.t 546在48 h总菌数达到5.0×108个·mL-1左右,芽孢数达到1.0×108~2.0×108个·mL-1左右,效果略低于常规黄豆粉培养基(48 h总菌数4.8×109个·mL-1,芽孢数2.6×109个·mL-1),但可以达到工业生产水平(芽孢108个·mL-1);而且镜检结果表明.毛发水解液培养的B.t 546在18 h左右就出现芽孢和伴孢晶体,比常规黄豆粉培养基出现时间要早6 h左右.以棉铃虫为供试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利用毛发水解液生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比常规黄豆粉培养基生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效果略高.因此,利用毛发等废弃物生产生物农药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废物资源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牛蒡(Arctium lappa L.)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具有较高反硝化能力的好氧细菌YB000,对该菌株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鉴定,并且对该菌株进行了以提高反硝化性能为目的的紫外诱变。结果表明,分离自牛蒡根际的反硝化细菌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株于距离30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240 s可获得具有较强脱氮能力且遗传性状稳定的诱变菌株YB004和YB005,其脱氮能力分别达到93.43%、92.03%。  相似文献   

5.
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通过定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来富集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测定NO-2-N与NO-3-N的去除率,再通过反硝化培养基复筛选出同时具有去除NO-2-N与NO-3-N能力的目的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以及与其他已筛选出的部分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试验,鉴定出目的菌株。在好氧、28℃培养条件下,在反硝化培养基中,该菌株5 d内将NO-2-N由3 570 mg/L降至22 mg/L,去除率达99.4%,将与NO-3-N由2 464 mg/L降至27 mg/L,去除率达98.9%。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RNA序列测定鉴定菌株DB-6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命名为DB-6。新筛选的阴沟肠杆菌反硝化能力较强,具有生物脱氮的应用潜质,有望应用于海水养殖水质净化。  相似文献   

6.
反硝化细菌在降解烟丝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烟草特有亚硝胺(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s,TSNA)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反硝化细菌对TSNA的降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B88、B237菌株在好氧条件下不能降解TSNA,增加湿度可促进烟叶TSNA的合成,菌悬液只有在微厌氧条件下才能降低亚硝胺的含量,作用最佳时间为48 h,降解率分别为24.30%和23.00%,喷施菌液对烟丝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集江安河及府河淤泥样本,采用BTB培养基与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筛选出20株具有反硝化能力的好氧菌株.选取其中5株反硝化能力较强的DM1、DM2、DM3、DM4和DM5菌株,进行NO3--N去除率测定,其48 h NO3--N去除率均达到了30%以上.其中DM1、DM2、DM3和DM5菌株氮去除率依次为43.9%、47.6%、47.9%和51.3%.对DM5菌株进行生长曲线测定,进行pH值和温度对反硝化速率影响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pH 7.0~7.4,温度20~30℃时,DM5菌株反硝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筛选高效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以降低氮素污染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危害,为加强人工湿地氮素净化功能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不同运行阶段采集样品,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定向筛选,选择一株高效硝化细菌和一株高效反硝化细菌,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分别研究对应菌株的硝化特性或反硝化特性。【结果】通过个体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硝化菌株ZX2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反硝化菌株ZF7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pH为7.0,温度为30℃,亚硝酸钠浓度为0.8 g/L的条件下硝化菌株ZX2的硝化能力最强,OD600可达0.80以上,硝化速率达68.4 mg/(L·d)。在pH为7.0,温度为35℃,接种量为6%的条件下反硝化菌株ZF7的反硝化能力最强,OD600可达1.00以上,脱氮率达94.5%。【结论】筛选得到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具有很好的氮素净化效果,可为下一步强化人工湿地氮素净化功能提供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9.
山西黄芪根际固氮菌的分离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芪道地产区山西浑源的黄芪根际固氮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应用于黄芪栽培中以观察其固氮能力,旨在筛选并获得能够促进黄芪生长的固氮菌,为降低黄芪生产成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shby无氮培养基初筛获得了120个自生固氮菌株;进一步用固氮培养基对初筛所得菌株进行复筛,根据固氮能力、菌落生长速度等特征,获得了2株具有较强固氮能力的菌株t16和t21;通过细菌鉴定系统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另外还用全N差值法检测了t16和t21浸泡黄芪种子后的固氮活性。[结果]t16和t21分别属于Rhizobiumsp.和Sinorhizobiumsp.。经两株菌发酵液浸泡后,培养30d分别能够增加黄芪幼苗含氮量14.23%~18.67%和13.10%~18.77%。其中含菌量为106个·mL-1的t16发酵液和含菌量为108个·mL-1的t21发酵液效果最好,折算每公顷30d的固氮量达2.25kg。[结论]山西黄芪根际固氮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茶卷叶蛾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园中自然羅病而死的茶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出1株病原真菌,经核糖体DNA(r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命名为JYBb201菌株。对该菌株在PDA、PPDA和SDAY3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产孢能力进行测定,发现其在PDA上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的日均增长量达4.30 mm。但在SDAY培养基上培养16 d的产孢量比其他两种培养基大,达4.30×107孢子.mL-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以2.16×108孢子.mL-1和4.32×107孢子.mL-1的菌液处理,9 d后其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4.74%,表明JYBb201菌株是1株对茶卷叶蛾幼虫具有潜在防治作用的病原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1.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5.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8.
精胺对菊花蕾期叶片生理及花期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0,0.1,0.2,0.5mmol·L-1)的精胺(Spm)对菊花品种兼六香菊绿蕾期叶片生理生化、开花时期和花期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Spm可使菊花蕾期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组花期的花径、株径、株高均高于对照组,外观株型整体比对照美观,其中以0.1 mmol·L-1处理的效果最明显,开花时间比对照提前3d,整个花期延长10d.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GM(1,1)模型分析闽东几种桉树幼树的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桉树幼林高生长是平衡的。作用于树高生长的灰因子集随年龄增长而加强。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