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区域图书馆的交流合作既是充分利用各自的丰富信息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又是整合文献资源的一种积极的手段。本文在此探讨了普洱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必要性及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2.
赵俊晔  王川 《农业展望》2011,7(11):17-21
2011年以来,中国水果整体价格高开低走,同比提高,受供求、流通及质量安全等因素影响,苹果、香蕉和西瓜等大宗水果品种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运行特点。前3季度,中国水果及制品总出口量同比减少.总进口量同比增加,进出口价格同比均显著增加,进出口区域结构略有调整。考虑到国内外供求、生产成本、经济形势等因素,预计后期国内水果价格仍将在较高价位运行,水果及制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王丽君  滕海燕 《甘肃农业》2009,(5):42-42,55
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青海省各地区主要农作物小麦、杂粮(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胡麻、油菜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并根据研究院结果确定了不同地市具有各自优劣势作物的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颖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69-70,73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长三角地区进入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区域内2省1市如何协调彼此间利益冲突和竞争,整合各自资源以谋求共同发展成为了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继而分析了当前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困境及成因,最后提出了构建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临沂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森林生态廊道模型构建的探索,阐述了全市野生动物分布区和迁徙所涉及生态区域和廊道的布局特点,主要包括北部沂蒙山区、东部低山丘陵区、中心城区及南部平原区3个地区,每个地区都蕴含有各自不同的地理特点和特色野生动物分布,3个区域有机融合,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完备的森林生态长廊,众多的生态廊道互相贯通,生物多样性水平稳步提高,有效保护了该市珍稀动物资源,大大提升了整体林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任何国家或地区想谋求在21世纪经济的快速增长,都必须重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河北省省内经济区域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省内五大经济区域各自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甘肃省各地区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药材、蔬菜和瓜果8类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市具有各自的优劣势作物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王莘 《吉林农业》2010,(8):245-245
文章主要针对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所规定的生物工程专业在不同区域怎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特点,使生物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和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进行初步探讨,结合吉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十几年的尝试经验及具体做法谈点初步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2015—2020年贵州省78个县域面板数据,将农业净碳汇纳入期望产出,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β收敛模型系统分析贵州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贵州全省及五大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区域内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说明各区域内部不同县域农业生态效率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五大区域间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说明不同区域的农业生态效率逐渐失衡;对差异进行分解发现区域间差异已大于超变密度,成为差异主要贡献来源。贵州全省及五大区域核密度分布曲线在观测期内均存在右移趋势,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极化趋势。全省及五大区域基本支持绝对β收敛,考虑差异化影响因素之后,不同区域农业生态效率会逐渐收敛至各自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交易费用理论的框架中,分析了影响区域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模式选择的六个因素: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交易费用、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和区域间各自的利益格局.据此提出了区域生鲜农产品产业链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苗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77-1778,1811
[目的]分析烟台地区2000~2011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方法]对烟台地区2000~2011年各类农产品及其产量和农民年人均收入的变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类农产品产量与农民年人均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农产品产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2000~2011年,烟台地区农民年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各类农产品产量变动情况不同,产量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果产量、粮食产量、水产品产量、肉类产量、花生产量;水果、肉类和粮食产量均与农民年人均收入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生和水产品产量与农民年人均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2000~2011年烟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的农民收入相关性较高,该地区水果和肉类产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粮食、花生和水产品产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农民收入随水果和肉类产量的增加、花生产量的减少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张晶 《湖北农业科学》2012,(4):848-851,857
根据耕地、复种、粮作比例、播面单产("播种面积单产"简称,下同)、人均消费需求等不同条件组合研究,讨论不同情景下山东省各县的粮食产量和人粮关系,向省级层面汇总,对2020年(全面小康)山东省粮食贡献的未来前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情景下山东省人口-土地-粮食的互动关系,为我国人粮关系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地、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播面单产组合下,山东省2020年粮食产量在2 789万t和4 892万t之间,不同的生产经营对粮食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全国均处于耕地高供给能力、高复种指数、高粮作比例、低单产、高消费的背景下,2020年山东省的粮食总产量为4 403万t,占国家粮食总产量的6.79%,在全国31省级单位(港、澳、台除外)中位居第三;与2000年相比,人口可增长量为787万人,在全国31省级单位中居第13位,人口可增长率为8.75%,在全国居第17位;山东省在国家粮食生产中地位较为重要,生产能力位居前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空间有限,提供余粮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农村发展,从城乡关系的角度看,其方向是城乡一体化,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及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流动与整合,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使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进而成为经济、社会及文化相互融合的统—体。本文从世界农村与城乡关系发展趋势及我国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的演变出发,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农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5~2014年湖南水稻生产面板数据,分析湖南双季稻生产区域变化类型及趋势,运用区域重心法分析湖南双季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轨迹,应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其重心变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双季稻生产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生产重心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播种面积、单产对各市双季稻产量集中度具有正向作用,农机总动力有负向效应。提出了湖南双季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绿洲农区与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种植棉花的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棉花特殊栽培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个农区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各主要棉区的光热水资源优于非绿洲各主要棉区,光温水潜力高。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要棉区光、热、水资源潜力,实现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内陆立地区——非岩成土地区山地丘陵的立地为研究对象,用998个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作为建模样本,以单位面积生物量年生产量为因变量,采用以生物量为指标的直接评价法,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立地质量主导因子,根据数量化理论I模型,构建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内各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等级,估算区域内各等级林地面积。结果表明:海拔、坡位、坡向、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5个因子可作为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以生物量作为立地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构建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能有效评定研究区的立地质量等级,在林业生产应用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津稻作五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1949-1998年的50a间天津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变化的历程与成就,展示了当时水稻生产各阶段所达到的水平,反映了不同生产阶段水稻生产发展的顺应变化情况及其对种植域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追溯码的编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余华  吴振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3):4801-4806
 【目的】设计一种农产品追溯码,实现公众不需查询专业数据库便可获知企业信息的愿望。【方法】根据每个区位码唯一对应一个汉字的特点,采用区位码表示生产企业信息,针对码长增加的问题设计加密算法。【结果】追溯码由产品码、产地码、生产日期码、认证类型码等部分组成,其中产地码由行政区划码与企业名称相结合构成;通过进制转换、划分区段等编码算法对产地码、生产日期码进行加密转换,并将产地码、生产日期码中的区段标识码与认证类型码进行排列组合生产校验码后,34位的追溯码缩短为20位。【结论】本文设计出的20位追溯码长度较短,加密性较强,可以脱离数据库追溯出与生产企业和农产品相关的关键信息,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到企业以采取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U_7(7~6)均匀设计,探索黑土区水稻耗需水过程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响应关系,建立试验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抽穗期耗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乳熟期耗水量影响最低。各时期耗水量对有效穗数影响为: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中期分蘖后期;各时期耗水量对穗粒数影响为: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前期;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对各时期耗水量响应分别为: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分蘖后期,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后期;抽穗期耗水量对WUE正影响显著高于其他阶段;分蘖后期耗水量对WUE呈负影响。选择Jensen、Blank、Stewart和Singh用于水分生产函数地区性验证,确定和平灌区最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分蘖中期、拔节期、抽穗期为水稻需水敏感期。研究可为黑土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粮食问题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及粮食安全问题有潜在的影响。基于1997-2016年我国31个行政区的省域面板数据,从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维度解析我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全局Moran'sⅠ指数检验我国各省域粮食产量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我国各省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逐渐北移,且各省域粮食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及人均耕地面积均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粮食产量的格局在近20年发生了演变。基于此,建议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加强各省份之间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协调等方面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