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间采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4个地区8个棉铃虫种群,室内采用浸叶法监测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2016-2017年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5.2~65.7倍和24.2~48.8倍,近几年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有上升的趋势;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各地区之间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有差异,其中沧县、阳谷和夏津种群抗性上升明显,抗性倍数由2016年的21.3、51.9和128.9倍上升为2017年的90.2、187.5和269.3倍,邱县和安阳种群抗性由高水平抗性转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由145.4和165.7倍降低为72.2和59.1倍;2016-2017年棉铃虫种群对甲维盐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2~92.8倍和10.6~89.8倍。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棉铃虫种群对3种药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避免重复使用或限用同一种药剂,注意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棉铃虫的抗药性上升。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苍南县稻田第一代二化螟的抗药性进行了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灭多威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迅速,尤其是对三唑磷的抗性达到极高抗水平(2 367.3);对水胺硫磷与甲胺磷抗性变化不大;而对氟虫腈的抗性则有所下降.在室内用三唑磷对采自浙江省苍南县的二化螟进行连续14代筛选,结果抗性由203.3倍上升到3 272.6倍,室内三唑磷筛选抗性的现实遗传力(h2)为0.310 5,表现出较大的抗性风险.生物适合度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田间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均低于敏感品系.在抗性筛选过程中,当抗性达到1 523.7倍(第9代)时,停止筛选,5代后抗性水平下降到327.1倍并保持相对稳定;恢复筛选后,抗性水平又上升.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应采取早期治理.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发生动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浙江省苍南县稻田第一代二化螟的抗药性进行了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灭多威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迅速,尤其是对三唑磷的抗性达到极高抗水平(2367.3);对水胺硫磷与甲胺磷抗性变化不大;而对氟虫腈的抗性则有所下降。在室内用三唑磷对采自浙江省苍南县的二化螟进行连续14代筛选,结果抗性由203.3倍上升到3272.6倍,室内三唑磷筛选抗性的现实遗传力(h^2)为0.3105,表现出较大的抗性风险。生物适合度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田间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均低于敏感品系。在抗性筛选过程中,当抗性达到1523.7倍(第9代)时,停止筛选,5代后抗性水平下降到327.1倍并保持相对稳定;恢复筛选后,抗性水平又上升。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应采取早期治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点滴法监测了湖北省4个地区二化螟对三唑磷和氟虫腈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对这两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但各地区之间抗性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监利种群的抗性水平最高,而且抗性发展速度也比其他地区快,对三唑磷的抗性倍数由12.65上升为27.85倍,对氟虫腈的抗性倍数由8.40上升为12.70倍.  相似文献   

5.
水稻白叶枯菌对叶枯宁的抗药性活体产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室稻株上试验表明,水稻白叶枯菌对叶枯宁和敌枯双都易产生抗药性。250ppm施一次后,病叶中遗留(?)的抗药性都上升了,病菌抗性上升到5倍以上的病叶占3/10;施二次药后,病斑中的遗留菌基本上都是抗性菌,与原始敏感菌相比,其EC_(50)至少上升了11倍,能抗16000ppm的叶枯宁,叶枯宁用于保护时产生抗性的机率要比治疗时少。这种抗性现象可解释叶枯宁使用时间及次数的药效差异现象,也可为正确使用叶枯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吡虫啉、烟碱等 9种杀虫剂对北疆棉蚜的毒力 ,并与 1988年的测定结果比较表明 ,北疆棉蚜对各类药剂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发展较为缓慢 ,抗性倍数为 0 .3~ 6 .8,处于敏感和低抗水平 ;对溴氰菊酯处于高抗水平 ,抗性倍数达 118.2 ;对氯氰菊酯处于低抗水平 ;对灭多威的抗性发展较快 ,抗性倍数上升至 15 .9。在供试药剂中吡虫啉的毒力最高 (L D5 0 =0 .2 7ng·头 - 1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MEAM1烟粉虱隐种[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对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风险,预测交互抗性发展速率,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群体汰选法获得抗性品系,采用数量遗传学的域性状分析法估算交互抗性现实遗传力( h2) ,并预测不同选择压下交互抗性发展速率。【结果】 在50%~70%药剂选择压力下,MEAM1烟粉虱隐种连续汰选9代后,吡虫啉抗性汰选品系对噻虫嗪和啶虫脒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上升了8.72和19.21倍,分别达到低等和中等交互抗性水平,平均交互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198 1和0.285 4;啶虫脒抗性汰选品系对吡虫啉和噻虫嗪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上升了10.08和9.83倍,表现出中等和低等交互抗性水平,平均交互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242 3和0.128 1;噻虫嗪抗性汰选品系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上升了3.12和3.11倍,均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平均交互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142 1和0.068 0。【结论】 吡虫啉抗性汰选品系对噻虫嗪的交互抗性风险小于对啶虫脒的交互抗性风险;啶虫脒抗性汰选品系对噻虫嗪的交互抗性风险小于对吡虫啉的交互抗性风险;噻虫嗪抗性汰选品系对啶虫脒的交互抗性风险小于对吡虫啉的交互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夏玉米品种对6种主要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是限制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筛选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手段,河南省作为玉米主产区,筛选多抗性品种可以为该区玉米品种的推广及抗病育种奠定基础。2015—2017年河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针对河南省6种玉米主要病害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鉴定中,不同年份抗性表现相对稳定,中抗品种占主要地位,比率分别为49.22%、52.00%、46.45%,抗性品种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抗性品种极少;在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抗病品种鉴定中,不同年份间品种抗病表现变化较大,2015年高抗性品种比率最高,为35.16%;在玉米南方锈病抗病品种鉴定中,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总体较少,抗性类型品种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玉米镰孢茎腐病抗性种质资源相对较多,抗病品种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玉米瘤黑粉病抗病品种鉴定结果在不同年份中差异较大,2015年和2016年以感病品种为主,2017年以中抗品种为主;玉米镰孢穗腐病高抗性品种较少,抗性品种比率逐年上升,中抗品种比率相对稳定,在40%左右。结合3 a的筛选和鉴定结果,共获得中抗以上的多抗性品种23个。综上所述,近年河南省选育的玉米品种中,对镰孢茎腐病、弯孢霉叶斑病和瘤黑粉病具有中等以上抗性的品种比例较高,而小斑病、南方锈病和镰孢穗腐病的高抗性品种相对较为缺乏,应进一步加强这3种病害的抗病种质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对印楝素的抗性选育及生长适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印楝素(Azadirachtin)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在室内进行抗性种群选育,经过12代次药剂汰选,获得抗性种群(R),与敏感品系(S)比较,抗性指数(RI)为8.29倍,小菜蛾对印楝素的抗性发展呈曲折上升。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相对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的幼虫期和蛹期延长,产卵量下降,抗性品系对敏感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为0.543。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4~1995年,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省不同棉区棉铃虫对常用5种农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临猗县处于中-高抗水平,襄汾县和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对功夫菊酯,临猗县和襄汾县处于中-高抗水平,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3个县棉铃虫对氯氰菊酯、久效磷和对硫磷的抗性分别处于低-中抗水平、中抗水平和敏感水平。抗性水平有逐年上升趋势,尤以对功夫菊酯和氯氰菊酯抗性上升最为突出。3个棉区棉铃虫抗性顺序是临猗县>襄汾县>平遥县,抗药性的大小与用药历史和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诊断剂量监测结果表明,抗性个体频率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3个监测棉区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个体频率均在58%以上,敏感个体只占棉铃虫群体的42%以下,如继续大量单一使用菊酯类农药,可预测棉铃虫对该类农药抗药性将会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稻敏感品种TNl和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Mudgo,ASD7和Rathu Heenati饲养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研究不同品种对褐飞虱体内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在3种抗性品种上饲养一代后,其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种上的试虫相比没有显差异。然而,取食Mudgo和ASD7的雌成虫之间酯酶活性达到显性差异;取食Mudgo和Ruthu Heenati的雄成虫酯酶的Km值分别为取食TNl的2.78和2.58倍。褐飞虱体内酯酶活性还因其生物型的不同而异。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生物型2个酯酶活力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生物型2的雌、雄成虫酯酶活性均显低于生物型1的。研究还表明,在ASD7与Rathu Heenati上饲养一代后,褐飞虱雌、雄成虫GST的活性显高于取食TNl和Mudgo的个体,但抗性品种对褐飞虱成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因品种的特性,代谢酶的类型,甚至褐飞虱的性别而异。中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用马拉硫磷筛选的褐飞虱抗性品系(R)对马拉硫磷的抗性达到184.4倍,对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的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有一定的交互抗性,而对氰戊菊酯不表现显的交互抗性。进一步研究显示:在抗性品系中,磷酸三苯酯对马拉硫磷和仲丁威的增效作用分别达到9.15和2.38倍,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这两个药剂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2.32和1.42倍)。抗性品系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2,4二硝基氯苯为底物)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分别为敏感品系(S)的14.67、1.52和1.11倍。在抗性品系中,磷酸三苯酯对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也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抗性品系对马拉硫磷抗性和对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中起到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昌地区斜纹夜蛾种群的抗性水平及与两种解毒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生测与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了南昌地区斜纹夜蛾种群对多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体内两种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与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江西南昌地区的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高水平的抗性,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而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氟铃脲等药剂尚未产生明显抗性。与敏感品系相比,南昌地区斜纹夜蛾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和酯酶活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在不同饥饿程度的刺激之下(5 d、10d、15 d和20 d)的肠、胃、肝3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①随饥饿时间的延长,两种泥鳅EST同工酶种类呈减少趋势;②不同种类的EST同工酶在两种泥鳅抵抗饥饿过程中的作用不同;③肝脏是酯酶的标志性器官,在抵抗饥饿中起主要作用;④两种泥鳅抵抗饥饿的策略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胁迫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5.
稻褐飞虱新抗源的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筛选抗源、抗性遗传分析,水稻品系BPHR9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具有高水平广谱抗性,其抗性遗传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性基因聚合可以有效地获得高抗广谱的抗虫材料,甚至可以从4~6个抗性基因重组后代中获得1级的高抗材料.同时,利用褐飞虱优异抗源BPHR96,获得一大批抗褐飞虱的创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BPHR96是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BPH抗性资源,抗性基因重组与聚合是培育广谱持久高抗性水稻品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利用BPHR96与其他抗源进行抗性基因重组和聚合可为水稻育种提供更理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白叶枯病原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感染稻苗后,诱导病株叶片PAL活力的增强,感病品种的酶活力上升更为显著.PAL和酯酶同工酶谱带和各谱带活力在感病后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AL同工酶谱在感病叶片中条数减少。部分酶带活力减弱,抗性强的品种尤为明显;酯酶同工酶谱,在感病后抗性强的品种,慢速区谱带增加1—2条,抗病和感病品种在该区酶活力均增加.相反,高抗品种在中速和高速区均表现酶活力降低.高抗品种只对强毒力菌株反应灵敏,感病品种被中毒力菌株感染后酶谱出现差异,而被高低毒两菌株感染后的酶谱则相似.  相似文献   

17.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1)褐稻虱若虫在感性品种上的存活率、发育速度高于抗性品种.(2)褐稻虱成虫在感性品种上的卵巢发育程度、产卵量以及卵孵化率均高于抗性品种.(3)在感性品种上取食的褐稻虱,其分泌的蜜露量较抗性品种的多.(4)抗性品种对褐稻虱的种群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还对抗性品种在褐稻虱综合防治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酸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O)以及 ̄(14)C-氰戊菊酯为材料,选择对氰戊菊酯具有不同抗性程度的棉铃虫自然种群为试虫,研究其抗性机理。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无关,而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直接相关;同时,表皮对氰戊菊酯的渗透性降低也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性的强化因子。  相似文献   

19.
酯酶同工酶在家鸡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合组织特异性染色和酶谱区带活性扫描技术,对家鸡的心、肝、肾、脾、胸肌、睾丸、卵巢、脑、眼晶体共9种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进行了测定,发现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均有分布,呈现广谱性,但谱带模式又各不相同,具有很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酯酶谱带活性与各组织器官所执行的功能相吻合,说明酯酶在调节组织器官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Rice blast, bacterial blight(BB) and brown planthopper(BPH) are the three main pests of ri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pyramiding genes resistant to blast, BB and BPH to develop restorer lines. Ten new lines with blast, BB and/or BPH resistance genes were developed using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technique and agronomic trait selection(ATS) method. Only HR13 with resistance genes to blast, BB and BPH was obtained. In addition to blast and BB resistance, four lines(HR39, HR41, HR42, HR43) demonstrated moderate resistance to BPH, but MAS for BPH resistance genes were not conducted in developing these four lines.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unknown elite BPH resistance genes in the Zhongzu 14 donor parent. A more effective defense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lines with Pi1 and Pi2 genes although the weather in 2012 was favorable to disease incidence. Blast resistance of the lines with a single resistance gene, Pita, was easily influenced by the weather. Overall,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through pyramiding multiple resistance genes on developing the restorer lines is helpful for rice resistan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