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研究氮肥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植株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量情况下,与单施化肥相比(RF1、RF2),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RF1+NS、RF2+NS)可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2.2%和8.8%。与RF1和RF2相比,RF1+NS和RF2+NS处理氮肥表观回收率分别显著提高了9.26和6.20百分点。综上,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有助于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途径,包括氮肥深施覆土,长效氮肥、氮肥增效剂、脲酶抑制剂使用,氮肥与有机肥、磷、钾肥等肥料配合使用,根据土壤条件、作物或品种对氮素的需要量和需要肥料的形态进行科学分析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冷浸田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水稻田,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以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肥用量和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冷浸田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依据.试验设5个氮肥施用水平:0(N0),90(N90),120(N120),150(N150),180(N180) kg/hm~2, 3个氮肥运筹方式,即底肥:分蘖肥:穗粒肥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0∶40∶0(T1),40∶60∶0(T2)和40∶20∶40(T3),以及控释氮肥1次施用处理(T4).结果表明, N120,N150和N180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N0和N90处理,其中以N150处理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 466.65 kg/hm~2和30.75%,氮肥的回收利用率比N120和N180处理高2.37,3.54个百分点,且N15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显著高于N120和N180处理. 3种氮肥运筹方式及控释氮肥处理间水稻产量、生物量及籽粒氮素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氮肥采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60∶40∶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结实率、每穗粒数均高于其余氮肥运筹及控释氮肥处理.鉴于西南地区的冷浸田氮素水平和基础地力较高,施氮量宜为120~150 kg/hm~2;氮肥运筹以普通尿素按底肥∶分蘖肥∶穗肥=60∶40∶0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玉米氮素动态变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雨养条件下玉米单产进一步突破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选择先玉335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播种密度(8.5万株/hm2和9.5万株/hm2)。化肥施用总量一定,磷钾肥作为底肥施入,氮肥按不同比例分期施用,以尿素作为追肥肥料,在拔节期和吐丝期施入。分别于拔节期、吐丝期、吐丝后15 d、吐丝后30d、吐丝后45 d、吐丝后60 d测量叶、茎、鞘、苞叶、籽粒、穗轴、雄穗和花丝的氮含量。[结果]氮素积累量在吐丝后45 d前后达到最大;高密度有利于氮量积累;植株总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高密度下相关系数大;高密度下籽粒氮含量和氮收获指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吐丝期氮肥比例相对高有利于叶片和穗部(籽粒+苞叶+穗轴)氮素在生育后期的积累及茎鞘氮素的转运,前期氮肥比例大易造成穗部氮代谢延后。氮素吸收高峰在吐丝到吐丝后15 d;吐丝期氮肥比例高的施肥方式提高了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速率,在较高密度下吸收速率前移。[结论]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后移,对氮肥利用有利;前期氮素累积太多对后期氮素吸收利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秉恒 《中国农资》2007,(12):43-43
<正>在业内,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淑兰为氮肥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是出了名的。她所工作的中国氮肥协会更是视每个企业就如自己的孩子,关注企业的冷暖,呵护企业的发展。氮肥行业有刘淑兰是一种幸运,因为刘淑兰一言一行都是为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她用坚持的态度赢得了业内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7.
以通州区小麦产量调查结果为依据,大致划定高、中、低3个肥力水平。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了通州区主要土壤类型的无氮基础地力产量、每100kg籽粒吸氮量与氮肥利用率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精确施氮技术体系,从而为小麦主产区合理确定氮肥用量及其运筹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通过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水平,发现氮肥后移,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穗肥的氮量,后期分蘖增加、最终收获穗数增加,水稻的中后期叶色加深,水稻孕穗结实期光合能力强,水稻结实率提高6.64百分点,千粒重提高0.02g,实际施肥总量比常规少37.17kg·hm-2、实际施氮总量比常规对照少7.17kg·hm-2,而水稻地上吸收氮素量多28.18kg·hm-2,氮肥的表观利用率高27.21百分点、实际产量增加453.4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山东褐土传统农业种植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增产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条件下,以氮肥分3次均施增产效果最好,施肥比例为1∶3∶2的处理增产效果次之,氮肥不做基施、只追施两次的处理小麦产量最低。从产值和纯收益分析结果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的最高,其次为施氮量12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不施氮肥处理的产值和纯收益最低。分析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可知,氮肥分3次施用高于氮肥分2次施用的处理,施用比例为1∶1∶1的处理高于施用比例为1∶3∶2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的影响。[方法]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用氮量的增加和基肥比例的提高,拔节期分蘖、次生根、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增加到270 kg/hm2时千粒重及产量最高,300 kg/hm2时结实粒数最多;基肥与追肥比例6.5∶3.5时结实粒数最多、产量最高,5.5∶4.5时千粒重最高。[结论]大面积生产时施氮量以270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例掌握在6.5∶3.5到7.0∶3.0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麦/油-稻轮作体系麦/油减量施氮与水稻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于2017—2018年开展麦-稻轮作和油-稻轮作的田间试验,在麦/油季设置常规施氮(小麦,N 150 kg·hm-2;油菜,N 180 kg·hm-2)、减量施氮(小麦,N 120 kg·hm-2;油菜,N 150 kg·hm-2)2个处理,在水稻季N 150 kg·hm-2用量基础上设置3个运筹M1~M3,基肥、分蘖肥、穗肥的用量比分别为2∶2∶6、3∶3∶4和4∶4∶2。结果表明:在麦-稻轮作体系下,小麦季减量施氮小麦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15.36%、14.21%和17.14%,小麦氮肥偏生产力显著(P<0.05)增加5.79%。小麦季常规施肥处理下,M3运筹的水稻产量最高,而减量施氮处理下,M2运筹的水稻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在油-稻轮作体系下,油菜季减量施氮显著(P<0.05)降低了油菜的产量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降幅分别为14.28%和16.76%。无论油菜季减氮与否,M3运筹的水稻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表现最佳,产量最高,达8 668kg/hm2。氮素用量减至80%的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分别为8390kg/hm2和8 512kg/hm2,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产量均没有达到1%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中,33.3%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9.1%,可见适当的施肥方式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6.8%和49.5%,均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13.
1.控氮法: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抗寒力下降。追肥要早,以促使菜苗健壮。不能施用速效氮肥,宜追施一次磷钾胆,以增强抗寒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茬底施商品有机肥条件下水稻氮肥用量与运筹技术。结果表明:与常规田相比,绿肥茬底施商品有机肥能明显提高水稻当季氮肥吸收率,通过数学模拟效应方程得到水稻适宜的氮肥(N)用量为135~150kg/hm2,运筹方式为分蘖肥40%、促花肥60%,或分蘖肥30%、促花肥40%、保花肥30%。  相似文献   

15.
甘薯施用氮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N 9 kg处理产量最高,达4 095 kg,较对照增产55.65%,达极显著水平;该处理氮肥利用率为26.17%,氮肥偏生产力为209.23,产投比2.34,每667 m2增加纯收入972元。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番茄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番茄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施氮量为324 kg/hm2时表现为徒长,但各处理之间茎粗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无氮处理,施氮量为162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量低于243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植株地上部吸氮量逐渐增加,但进一步增施氮肥会导致番茄产量和吸氮量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施氮量为162 kg/hm2时达到最高。综合分析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以发现,本试验条件下番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62~243 kg/hm2。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中籼杂交稻高产高效的控释氮肥应用技术,设置了3种控释氮肥[CRU80、CRU120和BBF(CRU80∶CRU120=1∶1)]一次基施、尿素常规分次施肥(CK)和不施氮肥(N0),共5个处理,探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阶段供氮规律及对中籼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N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氮肥的田间氮素释放差异明显,CRU80和CRU120分别集中于水稻移栽-穗分化期和穗分化-抽穗期供氮,而在其他时期则明显供氮不足。BBF处理表现水稻整个生育的平衡供氮,BBF稳定提高了水稻移栽-抽穗期生物量,保证了充足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同时显著增加了水稻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BBF的产量为11 233.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控释氮肥处理,且与CK无显著差异。同时BBF的NUE为53.8%,较CK处理显著提高21.0%。研究表明,采用CRU80和CRU120按照1∶1复配适用于中籼杂交稻一次施肥生产,较常规分次施肥可保证稳产的同时,显著增加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11月27日,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南昌召开的全国小氮肥第十三次技术交流会上,氮肥生产汗水零排放综合治理技术、温和气化炉制合成氨原料煤项目、尿素工艺冷凝水深度水解装置等15个项目获得全国氮肥行业第四次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19.
苏南太湖流域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淋洗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苏南太湖流域,对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50kg/hm^2的高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产量已经下降,植株发生氮素“奢侈”吸收,氮肥利用率下降,氮的淋洗量迅速增加。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分析原理求得,221.5-261.4kg/hm^2N为苏南太湖流域目前生产条件下,水稻兼顾生产,生态和  相似文献   

20.
王迪轩 《湖南农业》2002,(13):14-14
三、适于蔬菜的氮肥品种及施用方法 1.尿素属酰胺态氮肥,含氮45%左右,肥效较铵态氮肥或硝态氮肥迟,作追肥时应提前4天~8天施用,灌水要求在追肥后3天~5天进行.表层施尿素会引发部分氨的挥发损失.可作基肥、追肥,不作种肥,作根外追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