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曦 《云南农业》2023,(5):18-20
<正>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这就需要集中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如何在坚持家庭承包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创新现有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文章通过在沾益区龙华街道各村(社区)的调研,提出一些粗浅观点,为土地股份合作制顺利推行助力。  相似文献   

2.
农地规模经营是解决兵团农业发展中“人少地多”矛盾的出路之一。从影响家庭农地规模经营的成本因素和土地边际产出因素看出:单位土地承包成本上升是制约兵团农地规模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土地边际产出,就粮食作物而言,从1994年以来规模收益基本处于不变期,只是在个别年份出现小幅振荡;但就棉花而言,则从1997年以来就处于规模报酬的递减期,至2002年几乎跌至到最低点,不利于兵团“经济支柱-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兵团农地规模经营的措施是,改革兵团双层经营体制,降低弹性较大的制度引起的土地承包成本;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打破农地规模经营的土地边际产出“瓶颈”。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民将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进行流转,是在其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土地经营权的暂时转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加快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荆州市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不断提高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临清市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不断提高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背景下,以及相当长期内土地还将承载社会保障功能这一基本国情条件下,不能依靠土地买卖式兼并,只能通过创新机制,规模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背景下,以及相当长期内土地还将承载社会保障功能这一基本国情条件下,不能依靠土地买卖式兼并,只能通过创新机制,规模化、规范化流转,才能实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采取有效政策措施,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主体的利益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创新机制,合理调配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大胆探索和实践,创新了通过市场引导土地流转的模式。汪集模式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四句话: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阶段,应对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应尽快探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市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实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正确分析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实现涉及到诸多问题,就目前而言,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土地所有制形式。农业产业化要求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而土地承包30年不变是党的基本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处理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呢?笔者认为,一是应坚持家庭经营体制不变,在农业内部实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二是深化土地所有制改革,建立比较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环境下,应用Visual Studio.NET 2003开发平台和MapXtreme 2004集成开发环境,结合沈阳市东陵区农业土地资源详细数据资料以及土地管理部门的需求,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农业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区域性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高效管理,方便快捷地获取土地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信息,为相关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数字化农业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旱地农业在宁夏农业中的地位及发展战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旱地农业在宁夏农业中的战略地位 ,针对宁夏旱地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 ,从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建设农林牧复合型旱地农业体系 ,建设特色旱地农业产业化体系 ,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旱地农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宁夏旱地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熊本县是广西的海外姐妹城市,也是日本少数几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份之一。文章综述了熊本县的自然概况、主要土壤类型及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县近年来主要农作物产量及栽培面积的变化情况;指出熊本县农业优势地位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环保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及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出现阶段广西应学习借鉴熊本县先进的环保型、省力化生产技术、品牌意识及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实现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勤 《农学学报》2013,3(5):74-78
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强农业市场主体活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分析了农民的“恋地”情结、基层组织引导不力、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成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少且实力弱等是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照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供给市场,大力培育土地流转需求市场,努力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理念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是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农业企业制度和农业产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理念,它同时也吸收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理念中的有益成分,其中关键是要形成重组农业资产存量的有效机制,对外拓展农业的外延,对内提高产业的收益,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产经营的颓势,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新型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营造与国际市场对接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流转后的变化不大、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7.
王琳 《热带农业科学》2010,30(1):47-51,61
分析土地经营权流转对休闲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土地经营散碎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制约,提出建立与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相适应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以促进海南休闲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自然条件造成的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解决耕地细碎化,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农村田块分类互换方法,本研究以山西省太谷县温庄村为例,选取地块面积、地块坡度、地块形状指数、地块连片性、地块规整度、耕作通达度、耕作距离及地块产量等8个影响耕地优劣的因子,并利用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数据,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8项因子数据进行分析,将地块分为5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同类地块以居民区为中心近似于环状的形式分布于居民区周围;在村集体耕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同类地块之间可以根据农户意愿进行互换,不同类地块可根据地块产量调整地块承包经营权,使承包经营权相同的地块在空间上尽量集中在一起,提高耕地的耕作效率。[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村集体内部耕地互换,为农村耕地经营权的调整,解决耕地细碎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阳利永  吴利  渠甲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98-12200
基于土地可持续管理视角研究了其作用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机制,并提出了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土地可持续管理通过影响干旱风险性、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来作用于农业旱灾脆弱性,不同土地可持续管理方式作用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城郊地区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北京东郊的顺义区为例,利用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对20世纪80年代土壤二次普查和2007年两期土壤有机质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0多年时间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与南部地区上升明显,两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一致,这种分布格局是自然和人为利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产生正面影响,从精准农业角度出发研究结论对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