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筛选玉簪外植体最佳消毒灭菌处理方式,寻找适合‘金标’玉簪组培快繁的不定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和生根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以‘金标’玉簪腋芽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腋芽处理为0.1% HgCl2溶液消毒15 min;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5 mg/L 6-BA)+(0.50 mg/L NAA);丛生芽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是MS+(4 mg/L 6-BA)+(0.50 mg/L NAA),增殖系数达到4.12;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0 mg/L IBA),生根率达到96.67%。将组培苗采用草炭∶珍珠岩(3∶1)作为基质移栽至育苗盘中,根据环境条件进行适时喷淋和遮阴,移栽成活率达到94.5%,建立了‘金标’玉簪组培快繁体系,可为‘金标’玉簪进行种苗繁殖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培养脱毒大蒜的典型品种材料、对大蒜外植体材料进行脱毒初始培养、对脱毒培养的大蒜基础苗进行病毒检测、脱毒组培苗快繁培养基配方筛选、脱毒组培苗生根培养基配方筛选、脱毒组培生根苗炼苗及移栽、脱毒原原种培育及快繁等方面总结出了大蒜脱毒种工厂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东北玉簪组培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4.
观赏植物无糖组培快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真正能够用于商业化生产的观赏植物组培苗的种类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组培苗的培养及驯化周期长、污染率高、移栽成活率低、生产成本高[1-2]。日本千叶大学的Kozai等针对这些问题研发了无糖组培技术,给予植物组培技术一种全新概念。无糖组培快繁也称光独立组培快繁,是在培养基不加糖分的基础上,采用环境控制手段,通过对CO2、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调节,使组培苗加强自身的光合作用,由异养型转变为自养型,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的成本,达到快速繁殖优质种苗目的[3-5]。本文…  相似文献   

5.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1980年由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发明,1996年开始引入我国,并逐渐得到应用,它是一种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组培必须用糖的观念,有效地提高了组培苗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对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在花卉、中草药等其它植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组培污染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和控制污染是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苗工厂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铁皮石斛组培快繁过程中产生污染的原因、菌源类型以及污染的防控措施,探讨如何通过降低污染率达到降低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台湾大肥姜为试材,进行了茎尖组培、组培快繁、生根培养、组培苗移栽等探索,成功获得了茎尖组培苗,筛选出适宜茎尖组培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 1.5 mg/L NAA 0.5 mg/L,适宜组培快繁培养基为MS 6 BA 1.0 mg/L NAA 0.2 mg/L,适宜生根培基为MS NAA 0.2 mg/L.田间试验明确了组培姜二代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对姜瘟的抗病性,组培姜二代比普通姜增产25.9%.  相似文献   

8.
综合十二卷属多肉植物组培快繁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了不同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对十二卷属多肉植物的诱导分化、增殖、壮苗和生根的影响,介绍了十二卷属外植体褐变和玻璃化的预防措施以及生根壮苗培养的方法,并分析了十二卷属多肉植物组培快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茎尖诱导的组培苗为材料,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开展慈姑组培快繁激素组合的筛选、慈姑不同代数继代材料的培养效果、不同接种密度对慈姑组培增殖影响及不同间歇频率对慈姑组培快繁的影响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TIBs系统可以使慈姑组培苗一代增殖19.5倍以上,比传统方法提高3倍以上;培养基含6-BA 3.0mg/L+NAA 0.01 mg/L的TIBs适合组培苗继代增殖培育;TIBs系统中,以第5代继代材料为宜,接种密度10株/L,间歇浸没频率在10 min/3 h时,最有利于慈姑组培苗的增殖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组织培养法快速繁殖袋鼠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袋鼠花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生长诱导与增殖培养基的筛选;生根及驯化移栽等关键技术环节;整理了一套适合袋鼠花属植物的组培快繁体系,使袋鼠花通过组培快繁实现大规模育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玉簪是百合科玉簪属(Hosta)植物的统称,多年生宿根草本,生性强健,是园林中极好的花叶兼美的植物。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玉簪属植物繁殖、栽培技术及园林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玉簪新优品种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新引进玉簪系列品种为试材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休眠终期玉簪芽尖为外植体进行培养成功率为69.7%;适合多数品种的增殖培养基MS 6-BA 3.0 mg/L IBA 0.1 mg/L,繁殖系数最高达4.9倍;适宜的生根培养基MS ABT 0.3 mg/L,生根率达96.5%,同时生产周期缩短;草炭 珍珠岩(v/v=2/1)是玉簪生长较为理想的移栽基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花叶玉簪的组培技术。[方法]以花叶玉簪为研究对象,采用浓度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NAA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观察生长状况。[结果]MS+4.0mg/L6-BA+0.1mg/LNAA增殖效果最好,苗生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1mg/LNAA+0.3%活性炭;20d后平均根长可达3cm,且根系比较粗壮,移栽后易成活。幼苗移栽时以蛭石:珍珠岩(5:1,W/W)、泥炭土:珍珠岩:蛭石(3:1:1,W/W/W)或腐叶土:蛭石(3:1,W/W)的成活率较高,小苗生长健壮。[结论]采用组培方法繁殖花叶玉簪,虽然具有繁殖系数高,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万魏”玉簪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培军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4):319-320,323
以"万魏"玉簪的花葶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配比,探索生长调节剂对"万魏"玉簪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万魏"玉簪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以MS+NAA 0.05 mg/L+6-BA 3.0 mg/L为最佳,增殖倍数可以达到4.7;IBA对花葶诱导不定芽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玉簪属植物研究进展玉簪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玉簪属植物资源分布、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应用等角度对玉簪属植物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目前对玉簪属植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园林应用,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力度不够,应加大对玉簪属植物药用价值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玉簪属(Hosta)植物的花叶嵌合体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与玉簪属植物花叶性状稳定遗传有关的嵌合体特性,以性状稳定并具应用价值的花叶玉簪品种Hosta 'So Sweet'为材料,对叶片不同色块的生理和形态解剖学进行研究,并比较与野生种紫萼Hventricosa叶片的差异结果表明,花叶玉簪叶片黄色部分的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均显著低于叶片其他部分和紫萼叶片,而叶绿素b含量明显较高;花叶玉簪比紫萼多1条酯酶同工酶谱带,可能为特异性条带;叶绿体超微结构中,从绿色部分一过渡色部分一黄色部分出现由椭圆形转变为圆形、基粒类囊体肿胀、囊泡产生和噬锇颗粒增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伞形科药用植物利用组培技术在快繁、脱毒、种质保存、遗传改良和生产次生代谢物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50%全光照的栽培条件下,用Li-6400测定引进及本地的10种玉簪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比较其光合特性,为选择适宜的玉簪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组培满天星最佳生根途径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克服组培快繁满天星移栽成活率低,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条件要求严格等,进行了组培满天星最佳生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茎尖组织培养的新茎,用生根粉处理后进行扦插水培,其生根率达90%以上,较试管培养高16%,较基质扦插高50%;育苗周期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缩短约20d;移栽成活率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分别提高35%、84%。结论:用生根粉处理后进行扦插水培是满天星最佳生根方式。  相似文献   

20.
花叶玉簪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花叶玉簪的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其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结果表明:芽诱导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1mg/L;MS+6-BA1.0mg/L+NAA0.1mg/L作为继代培养基效果最好,可以保持原来的花叶特征;以MS+NAA0.2mg/L作为花叶玉簪的生根培养基,生根数较多;以蛭石∶珍珠岩=5∶1配比的成活率为最高,生长势也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