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低温耐受度的影响因素,为选育不育性稳定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N28S、安农S、培矮64S、N9S、N2S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各不育系分别进行持续3、7、10 d的21和23℃低温处理,通过调查花粉育性来研究各不育系对短期低温的耐受度差异.[结果]各不育系对低温耐受程度的强弱次序为:籼S、N28S>安农S>培矮64S> N9S、N2S.其中无花粉型不育系籼S、N28S、安农S低温处理3d时花粉均为不育;持续7d时,除安农S出现可育花粉外,籼S、N28S花粉育性均为0;持续10 d时,安农S的花粉可育率高于持续7d的处理,并且籼S和N28S转为可育;典败型不育系培矮64S、N9S、N2S经过持续3、7、10 d的低温处理,除培矮64S经23℃低温处理3d的花粉不育外,其他均出现可育花粉,且花粉的可育程度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和低温强度的加大而增强.[结论]光温敏核不育系对短期低温的耐受度除与不育临界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花粉败育方式有关,低不育临界温度的无花粉型不育系的不育性较稳定.在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选育过程中,可多关注低不育临界温度的无花粉型不育系选育.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报道了华南农业大学庄楚雄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hotoperiod-and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are caused by apoint mutation in a novel noncoding RNA that produces a smallRNA",研究者成功克隆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培矮64S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罗孝和研究员以粳稻光敏不育系农垦58S为供体、以培矮64为受体、以回交选育成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由于其广亲和性及良好的农艺性状,培矮64S已成为了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杂交稻不育系亲本。培矮64和多个籼型不育系虽然由农垦58S转育而来,但它们主要表现出温敏不育特性而非光敏不育特性。这种温敏  相似文献   

3.
通过5d日均温22.7℃人控降温的方法分别对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水稻(Oryzasativa L.)核不育系YW-2S、广占63S、1103S、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对陡降温反应的程度和时间不同,籼型重组型光温敏核不育系YW-2S和籼型光敏核不育系1103S育性波动较小。平均花粉不育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作为评价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的主要生物学指标,但花粉不育率较低的不育系自交结实率并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4.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培矮64S;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和株1S基因源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表现,并以此来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的核不育基因与其供体农垦58S都等位。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则不具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两对可独立遗传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其不育性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系之间以及其衍生系相互之间都具有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株1S与安农S—1及其衍生后代,株1S与农垦58S及其衍生后代W6154S之间具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5.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彦长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289-290,349
选用培矮64S(代表农垦58S)、安农S-1、衡农S-1、5460S、新光S等5种光温敏核不育系,于1995年在海南春季可育期内互交,夏季在合肥种植,以花粉败育率、套袋结实率、自然结实率为育性指标,进行核不育基因等位性研究,结果表明:培矮64S、安农S-1、衡农S-1、5460S的核不育基因位点互不等位,新光S与培矮64S基因位点相同。另选用农垦58S转育成的一批籼粳不育系,以培矮64S为桥梁亲本,粳型不育系直接与农垦58S配组,籼型不育系与培矮64S配组,研究方法同上,结果表明参试的不育系均与农垦58S等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新育成的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H61S、H69S的育性转换特性,于2005—2006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结果表明:(1)温度是引起两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最主要的原因,光照时数对不育系育性影响不显著。(2)H61S、H69S的育性温度敏感期分别为抽穗前19 ̄10d和20 ̄10d,最敏感期均为抽穗前17 ̄13d,与对照培矮64相似。(3)当不育系由不育转为可育,可育花粉率达1%时,H61S、H69S和对照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2℃、25.3℃、26.1℃。(4)两个不育系在湛江自然播种条件下都有较长的稳定不育期和较高的自交结实率,育性转换期均比对照培矮64S短,可以安全制种,也可繁殖,但适宜繁殖的抽穗期范围窄。  相似文献   

7.
李梅  吴献强  奉志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69-7171
[目的]了解几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方法]在南宁自然栽培条件下,观察、分析香125S、安湘S、培矮64S、贺S共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结果]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育期由短到长依次为:香125S、安湘S、培矮64S、贺S;农艺性状各不相同且各有优势;育性表现均较好,不育花粉以典败为主,不育性稳定,花粉不育率高;开花时间较长,花时高峰明显,基本集中在10:00~11:00,午前开花百分率高;除香125S外,其他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均达80.0%以上;张颖时间长,颖尖距离大,张颖角度较大;柱头生命力除香125S保持5d外,其他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均能保持6d。[结论]该研究为香12S等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南宁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外源化学物质对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施用外源化学物质EDTA、IAA、CaCl2、GA3及其联合使用结果表明:长日高温下,外源化学物质IAA、GA3及其与CaCl2联合使用对浙大247S与培矮64S花粉育性有一定恢复作用,但未能改变套袋小穗结实情况。短日低温下,IAA、GA:及其与CaCl2联合使用对浙大247S与培矮64S花粉育性由强至弱依次有较大恢复作用,并能不同程度提高套袋小穗结实率,表明籼型光温核不育水稻秋季短日低温下繁种时,合理辅助施用外源化学物质,能达到提高繁殖系数的效果。夏季长日高温以及秋季短日低温下,CaCl2及其整合剂EDTA对两核不育材料仅有弱效作用,而本实验中所用外源化学物质对协青早A育性基本上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分析了16个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杂交组合后代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与包颈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性与包颈长度极显的相关,即包颈长度越大,不育度越高。根据包颈长度判断花粉育性程度可作为水稻籼型(或灿粳中间型)洮温敏不育系田间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光温条件对自然突变的无花粉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通过大田遮光和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光长(11.5、12.5、13.5和14.5 h)、不同温度(21、23.5、24、24.5和28℃)对幼穗分化期内的籼S持续(7、8、9、10、15和20 d)处理。结果表明,越冬材料在13.5 h光长下处理15 d,24和24.5℃两种处理最终均能使籼S从可育转为不育,21℃低温处理能使籼S可育率高达96.5%;以21℃低温、13.5 h光长的条件持续处理不同时间,仅9、10 d的低温处理才能导致籼S出现持续可育;大田遮光处理仅在晚造时对育性转换产生影响,出现可育花粉的时间早晚及其花粉可育率存在显著差异时的育性高低总体趋势均为11.5 h处理>12.5 h处理>CK>13.5 h处理;人工气候箱内不同光长持续处理20 d发现,28℃高温各处理始终为无花粉型败育;24℃低温处理,仅11.5 h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23.5℃低温处理,11.5和12.5 h两种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故籼S具有较强的温敏性和一定的光敏性,在23.5~24.0℃的低温下,存在一定的光温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玉米ES型雄性不育胞质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对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和正常胞质杂交种进行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与其同核的正常胞质杂交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ES型雄性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无不良影响。又根据ES胞质不育系具有稳定的不育性和ES胞质抗病性的有关研究,作者认为ES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完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线粒体类质粒分析,表明华中农业大学发现的新雄性不育胞质WB带有S组特有的S1、S2类质粒,据此将WB确认为S组雄性不育胞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1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符合1∶3,育性不仅呈非连续分布,且可育株、不育株基本表现为极端分离,13个BCF1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均符合1∶1,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F2不育株禾蔸育性转换与籼S相似,最终均表现为无花粉型败育,且均具有温敏性。【结论】籼S不育性属于隐性遗传,由核基因控制,其不育性基本符合1对主效基因的遗传模式,且其无花粉型败育方式及温敏性能在杂交后代中遗传。  相似文献   

14.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 ,以农垦 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 ,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 ,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 .为探索这一问题 ,以杂种 F1花药培养获得的 2个光温敏不育系群体 [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 ,记为 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 (偏 )籼型不育系群体 ,记为 Hs]为材料 ,对上述 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所有 Hs株系皆为 (偏 )籼型 ,而 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 ,但以中间型居多 .DHS和 Hs中约有一半株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感光性 ,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 .在总共 39个株系中 ,仅发现 3个为光敏型 .其中 Hs- 9和 DHS- 2 4的育性光敏效应极显著 ,其温敏和光温互作效应几乎不存在 ,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 ;DHS- 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 ,但互作效应不显著 ,表明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 .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 .在DHS和 Hs群体中 ,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 ,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 ,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籼稻背景中是可行的 ,而培育早籼光敏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及其感染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安徽省某禽类养殖场疑似心包积水 肝炎综合症的鸡肝脏组织样本,用鸡肝癌细胞(LMH)对病原进行分离,采用PCR、透射电镜(TEM)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方法克隆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基于柯赫法则,用分离毒株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检验其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离毒株对LMH细胞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环鸟苷酸-腺苷酸(cGAS)、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白介素-1β(IL-1β)、IL-6、IL-8、干扰素-α(IFN-α)、IFN-β、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α、MHCⅡ-β等11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结果】分离鉴定到1株FAdV,其在LMH细胞中培养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 nm,符合FAdV-4的结构特征;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分离毒株的LMH细胞内可观察到亮红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荧光;将该毒株命名为FAdV-4-AH-F41。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策略获得了FAdV-4-AH-F41全基因组序列(43 708 bp);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发现,FAdV-4-AH-F41与FAdV-4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9.6%;存在3个重组事件,第1个重组事件发生在30 453-30 674 bp,第2个发生在36 884-36 988 bp,第3个发生在43 401-43 715 bp。致病性试验显示,FAdV-4-AH-F41是导致鸡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的病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DMEM/F12处理)相比,用FAdV-4-AH-F41处理后LMH细胞中11种免疫因子的表达量水平均有提升,其中cGAS、IL-6、IRF7、MHCⅡ β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IL-1β、IFN-α、MAVS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STING、IL-8、IFN-β、MHCⅠ-α差异不显著。【结论】成功分离1株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LMH细胞会诱导强烈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以四类异质(粘果、易变、偏凸和二角山羊草)异核(224,90-110)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与生产上一系列小麦品种(系)进行杂交,系统调查了杂种F1代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及后期出现落后染色体及染色体桥频率,并对中、后期染色体变异率与杂种F1自交结实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其杂种F1自交结实率与其减数分裂中期的单价体频率及后期染色体变异率有一定的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中期单价体频率及后期染色体变异率存在着正相关,且达显著水平;②异源细胞质对染色体配对的影响因父本遗传背景不同而不同;③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育性不仅与染色体配对有关,亦受环境及基因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培育优质、高产油量、多抗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方法]以中双11号为材料,应用化学诱导剂WP2,对诱导剂施药时期、用药浓度和处理次数进行筛选,获取最佳施药次数和浓度,诱导成功中双11A,并应用于新品种选育和杂交种生产.[结果]研究表明,化学诱导剂WP2 0.08 ~0.09 g/L浓度施药2次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效果最好.以化学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为母本,选育了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号.在2011 ~2013年度江西省区试中,该品种2年平均产量2 256.98 kg/hm2,比对照增产11.29%.2年平均产油量983.33 kg/hm2,比对照增产21.15%.含油量43.50%,硫甙含量为21.15 μmol/g,芥酸含量为0.[结论]研究选育的赣油杂8号不仅产量高,稳产性也好,含油量高,抗性强,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将能促进油菜生产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6个籼型水稻核不育系在武昌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3204S、HN5S、8906S、安湘S、113S和945S等6个籼型核不衣系为材料,在武昌自然条件下,对其育性转移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除9451S外,其余5个不育系在7 ̄8月不育性是比较稳定的;6个核不育系,9月份都有一个出现了一定比率的深染色花粉,育性转移明显;平均自交结实率均低于30%。  相似文献   

19.
为了鉴定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之间差异。以F型不育系(FA1-1,FA1-2,FA2-1)、F型保持系、T、K、V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冀5418’等为试验材料,用23对叶绿体和21对线粒体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A与T、K、V、B型不育系的细胞质分属不同类别。FA与中国春(CS)的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FA与FB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表明其可能为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经典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原理有差异,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可能由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