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明确几种新药剂及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等5种农药在水稻孕穗期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80%烯啶·吡蚜酮WG 9g/667m~2、50%吡蚜酮WP 12g/667m~2、25%噻虫嗪WG 4g/667m~2药后3d防效分别为94.66%、86.31%、83.30%;药后7d防效分别达到97.05%、93.13%、90.73%;药后14d防效仍分别保持在99.29%、96.75%、94.41%。10%吡虫啉WP 40g/667m~2和25%噻嗪酮WP 80g/667m~2药后3d防效分别为80.53%和68.46%;药后7d防效分别为85.84%和82.24%;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3.77%和84.94%。【结论】80%烯啶·吡蚜酮WG 9g/667m~2、50%吡蚜酮WP 12g/667m~2、25%噻虫嗪WG 4g/667m2对稻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当前防治稻飞虱比较理想的药剂,建议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25%噻嗪酮WP 80g/667m2和10%吡虫啉WP 40g/667m2对稻飞虱还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效比使用初期已明显大幅下降,建议逐步减少使用或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区田间试验法筛选防治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 et Li)的速效、长效药剂.结果表明,单药剂处理组喷施25%噻虫嗪WG 7 500倍稀释液后平均防效为79.90%,且药剂持效期较长;混合药剂处理组喷施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2 500倍稀释液+25%噻嗪酮WP 1 000倍稀释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2 500稀释液+25%噻虫嗪WG 7 500倍稀释液、24%灭多威SL 1 000倍稀释液+25%噻嗪酮WP 1 000倍稀释液后,其平均药剂防效分别为90.23%、91.53%和90.07%;与24%灭多威SL1 000倍稀释液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8种不同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结果表明,20%啶虫脒SPX、25%噻虫嗪WG、50%烯啶虫胺SG、25%噻嗪酮SC、25%吡呀酮WP均有良好防效,宜在生产实践中选用。  相似文献   

4.
李红阳  周加春  张俊喜  顾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99-10300,10303
对稻飞虱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SL 90.00 g/hm2、25%噻嗪酮WP 150.00 g/hm2和25%噻虫嗪WG11.25 g/hm2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对稻飞虱防效较好,可作为稻飞虱防治的轮换药剂和复配组成;45%吡蚜酮·噻嗪酮SC168.75 g/hm2、25%噻嗪酮·异丙威WP 450.00~ 562.50 g/hm2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在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试验药剂80%吡蚜酮·烯啶虫胺WG和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防治稻飞虱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吡蚜酮·烯啶虫胺WG对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每667 m2用药量为12 g时,药后3d、7d、14d、21 d防效分别达84.97%、89.19%、91.26%、92.28%;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0%噻嗪酮水分散粒剂对柑橘介壳虫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70%噻嗪酮水分散粒剂250 mg/kg对介壳虫的防治效果最佳,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防治火龙果褐圆蚧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宜的药剂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火龙果褐圆蚧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40%杀扑磷EC 800倍、1000倍的总体防效最佳,药后20d防效分别达到94.84%、92.94%;25%噻嗪酮WP 1000倍和50%啶虫脒WG 25000倍的防效次之,药后20d防效分别达到81.21%和82.77%;40%噻嗪·毒死蜱EC 1000倍较差,药后20d防效为78.77%。  相似文献   

8.
章守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75+3277-3275,3277
[目的]筛选防治稻蓟马的有效药剂.[方法]开展了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防治稻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药后15d,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各剂量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为98.42%~ 99.20%,药后30 d,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各剂量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为93.79% ~ 99.29,药后40d的杀虫防效为32.83% ~ 92.89%.[结论]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的适宜用量为96g/100kg.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7种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啶虫脒微乳剂、25%速灭威WP、50%吡蚜酮WG和75%噻嗪酮WP在高、低2种用量下,防治效果都超过80%,其中防效最低的50%吡蚜酮WG在药后3d防效为83.49%。20%仲丁威微乳剂、600g/L吡虫啉悬浮剂和25%噻嗪酮·异丙威WP在高、低用量下,药后3~7d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其中以25%噻嗪酮·异丙威WP562.5g/hm2防效最高;且各药剂较高浓度的防效都极显著高于较低浓度的,特别是5%啶虫脒微乳剂36g/hm2药后的3~7d的防效比27g/hm2的高4.76和4.11个百分点。可见7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的安全性较好,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种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啶虫脒微乳剂、25%速灭威WP、50%吡蚜酮WG和75%噻嗪酮WP在高、低2种用量下,防治效果都超过80%,其中防效最低的50%吡蚜酮WG在药后3d防效为83.49%。20%仲丁威微乳剂、600g/L吡虫啉悬浮剂和25%噻嗪酮·异丙威WP在高、低用量下,药后3~7d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其中以25%噻嗪酮·异丙威WP562.5g/hm2防效最高;且各药剂较高浓度的防效都极显著高于较低浓度的,特别是5%啶虫脒微乳剂36g/hm2药后的3~7d的防效比27g/hm2的高4.76和4.11个百分点。可见7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的安全性较好,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对堆蜡粉蚧若虫有较好防效的杀虫剂,为堆蜡粉蚧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喷雾施药法分别测定9种杀虫剂单剂及其中两种药剂按不同比例混用后对龙眼上堆蜡粉蚧的田间防效.[结果]药后7d,22.4%螺虫乙酯SC 4500和3500倍处理及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质量比为7∶3)2000和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均高于90.00%,50%噻虫胺WG、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1∶1)和10%吡虫啉WP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在80.00%以上,其余药剂的防效均低于76.00%.药后15d,22.4%螺虫乙酯SC 4500和3500倍、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1∶1)2000和1000倍、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3∶7) 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在95.00%以上,48%毒死蜱EC和10%吡虫啉WP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在90.00%以上,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3∶7)2000倍处理、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7∶3)和20%甲氰菊酯EC 1000倍处理防效在80.00%以上,其余药剂的防效则在80.00%以下.[结论]22.4%螺虫乙酯SC、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质量比1∶1、3∶7和7∶3)混用可作为果园中防治堆蜡粉蚧的首选药剂,48%毒死蜱EC和20%甲氰菊酯EC可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几种农药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比较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对5%丁烯氟虫腈、25%噻虫嗪(阿克泰)、25%噻嗪酮(优乐得)、48%毒死脾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药后3、7、15 d均以每667 m2用25%噻虫嗪6 g的防效最佳,防效分别达到82.71%、96.49%、88.975%.其中药后7 d的防效最好,且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各药剂均在施药后7 d防效最好,25%噻虫嗪的防效最好,其次是5%丁烯氟虫腈(87.81%).  相似文献   

13.
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5%氯虫·噻虫嗪GR、0.4%氯虫苯甲酰胺GR和25%噻虫嗪WG撒施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撒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0.4%氯虫苯甲酰胺GR 42.0 g/hm~2撒施1次,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但对稻飞虱防效较差;25%噻虫嗪WG 37.5 g/hm~2撒施1次,对稻飞虱防效较高,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本无效。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于移栽后5~10 d撒施1次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间隔40 d再补施1次,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的上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添加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和杀虫剂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喷雾试验,测定增效剂的适宜用量,对比分析杀虫剂田间常规用量减少10%、20%、3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的防效。【结果】0.15% Fieldor Max EC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适宜用量为450.0~ 675.0 mL/hm2;杀虫剂减量后配施增效剂对棉蚜防效增加或相当,药后1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5.5%~81.4%和62.2%~78.5%,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3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8.4%~85.2%和63.5%~79.6%,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7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59.2%~78.5%和56.5%~71.1%,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增效剂0.15% Fieldor Max EC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减量增效作用,推荐使用量为450~ 675 mL/hm2;减少吡虫啉和噻虫嗪用量10%~2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利用增效剂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和提高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10%吡虫啉WP、25%噻虫嗪WC、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药后7 d内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为害,药后14 d仍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优于其他4种供试药剂;25%噻嗪酮WP药后3-7 d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持效性和速效性较差;20%异丙威EC和40%毒死蜱EC防效一般、持效性差,但速效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对荔枝蝽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品种,在室内用喷雾法研究了10种杀虫剂不同浓度下对荔枝蝽的毒力,并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荔枝蝽的毒力,2.5%功夫SC≥2.5%敌杀死EC20%甲氰菊酯EC50%噻虫胺WG10%醚菊酯SC5%啶虫脒ME25%噻虫嗪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25%噻嗪酮WP;田间对荔枝蝽的杀虫效果以2.5%功夫、10%醚菊酯、2.5%敌杀死3000倍和50%噻虫胺2 000倍最佳,其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94.93%、93.46%、91.14%和92.93%。上述对荔枝蝽效果优良的拟除虫菊酯类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品种可轮换使用,这对环境及该虫的可持续治理将更有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常规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筛选出对白背飞虱具有高效药剂,本试验于2021年开展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噻嗪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这5种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 20%氟啶虫酰胺、25%噻虫嗪、30%毒死蜱处理1天的防效分别为达67.95%、73.11%、72.31%,与另外两个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0%氟啶虫酰胺和25%噻虫嗪处理3天防效分别达86.04%和84.91%,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20%氟啶虫酰胺处理后的7天防效达90.01%,10天防效达94.97%,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显示出较好的持效性。生产上可将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作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主要轮换药剂,限制噻嗪酮,对吡蚜酮做好抗性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20%呋虫胺SG(护瑞)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药后2~7 d 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在施用制剂量为60~600 g/hm~2时,其防效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60~120 g/hm~2基本相当,优于50%吡蚜酮SG 300~60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300~600 g/hm~2的防效。田间施用20%呋虫胺SG推荐剂量为60 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38%吡虫啉o噻嗪酮悬浮剂防治芒果介壳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对芒果介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按照253 mg/kg的使用量,第一、二次田间使用该药剂,防效分别为82.94%、89.96%,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5%吡虫啉悬浮剂(使用量253 mg/kg)的防效(76.84%、82.18%)和40%噻嗪酮悬浮剂(253 mg/kg)的防效(76.85%、83.96%)。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芒果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噻虫嗪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评价噻虫嗪残留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和土壤中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为噻虫嗪在甘蔗上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5和2016年在海南和广西开展10%噻虫嗪颗粒剂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试验和最终残留试验,并根据蔗茎和土壤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残留量,评估其对人类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和对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结果]噻虫嗪在甘蔗植株中的半衰期为8.4~18.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7.3~22.4 d;甘蔗蔗梢和蔗茎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LOQ)(0.05 mg/kg),但施用高剂量562.5 g a.i/ha后,收获期土壤中噻虫嗪残留量高于LOQ,达0.146~0.153 mg/kg;噻虫嗪和噻虫胺对我国一般人群的估计每日摄入量(EDI)仅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0039%~0.0049%,估计短期摄入量(ESTI)仅为急性参考剂量(ARfD)的0.17%~0.29%;噻虫嗪对蚯蚓的风险商(RQ)<0.01,噻虫胺对蚯蚓的RQ=0.016.[结论]在甘蔗苗期按照375.0~562.5 g a.i/ha沟施10%噻虫嗪颗粒剂1~2次,甘蔗中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最终残留量低于我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且该残留对人类健康的急慢性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建议该产品在甘蔗上登记使用时注意其代谢物噻虫胺对土壤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