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1986-1988年对滆湖几种渔具(特别是簖)的渔获物进行的统计,对鲫、红鳍鲌、乌鳢等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了滆湖鱼类的群落和种群结构中存在的小型化现象。结果表明,群落结构中以小型、低值鱼类和种群结构中低龄鱼占有较大的比例。用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式分析了鲫种群数量变动,据此提出了合适的捕捞强度和起捕规格。本文还从湖泊渔业生态系统角度,探讨了造成滆湖天然鱼类小型化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1986-1988年对滆湖几种渔具(特别是簖)的渔获物进行的统计,对鲫、红鳍鲌、乌鳢等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了滆湖鱼类的群落和种群结构中存在的小型化现象。结果表明,群落结构中以小型、低值鱼类和种群结构中低龄鱼占有较大的比例。用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式分析了鲫种群数量变动,据此提出了合适的捕捞强度和起捕规格。本文还从湖泊渔业生态系统角度,探讨了造成滆湖天然鱼类小型化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江苏省宝应湖鱼类组成进行研究。[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通过标本采集和走访调查的方法对扬州市宝应湖鱼类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宝应湖鱼类有41种,隶属7目、14科、33属。其中,物种数最多的为鲤形目,达26种,占调查鱼类物种总数的63.41%。从相对重要性指标(IRI)来看,宝应湖鱼类的优势种分别为鲫鱼、红鳍原鲌、条、贝氏条,多数优势种的平均体重为8.63~18.31 g。[结论]宝应湖鱼类种数减少,低龄化、小型化严重。  相似文献   

4.
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水库是2010年末建成投入使用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避咸蓄淡型水库,为掌握青草沙水库建成后鱼类群落结构变动趋势,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青草沙水库按季度进行了为期5年的鱼类调查,结果表明:采集鱼类样本共5158尾,鉴定为51种鱼类,隶属于为9目、16科、41属;鲤形目鱼类占比最高,为87.1%;降海洄游型鱼类、溯河洄游型鱼类、河口型鱼类占比自2015到2019年逐年呈下降趋势,淡水定居型鱼类占比逐年上升;鲢、鳙、鲫3种鱼类在所有调查年份中均为优势种,鲫优势度在逐年增加;Cluste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群落结构相似,2017、2018、2019三年群落结构相似;结合Margalef、Pielou和Shannon-Wiener指数值的年际变化,目前群落结构比较稳定。青草沙水库目前淡水鱼类占优势,洄游型和河口型鱼类逐渐从水库中消失,鱼类组成越来越接近于淡水湖泊的鱼类特征,与其外围的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5.
太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12月对太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鲢、鳙、鲤、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47种,隶属于15科、10目。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nasus Temminck et Schlegel)、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等;鲢、鳙、鲤、鲫的0龄和1+龄鱼的数量百分比较大;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分别为:Margalef指数为4.55,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2.44和2.39,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分别为0.67和0.65。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6-2020年太湖10个鱼类采样站位和33个水环境站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响应。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共在太湖调查发现鱼类55种,主要优势种为刀鲚、鲫、鲤,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9219.28、1698.78和1075.27。太湖87.9%的鱼类全长在200mm以下,88.2%的鱼类体重在50g以下。2016年以来,共在太湖发现鱼类67种,太湖水环境总体保持稳定,但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发生明显改变。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与主要水环境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太湖外排水量、人工增殖放流对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需结合太湖水环境状况建立太湖鱼类精细化捕捞方案及鲢鳙鱼增殖放流方案,引导太湖鱼类群落结构恢复并最大程度挖掘太湖鲢鳙鱼控藻潜力。  相似文献   

7.
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在太湖北部湖湾-五里湖设置10个监测站点,对该湖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湖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五里湖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达氏鲌Erythroculter dabryi dabryi和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为各个监测站点的绝对优势种;各个站点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759~3.011,据此判定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尚处于相对正常水平。各个监测站点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即五里湖的鱼类空间分布比较均匀。渔父岛与鹿丁山以及渔父岛与水上明月间多样性指数在夏、秋季节间以及春、秋季节间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钱塘江下游江段鱼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对钱塘江下游桐庐、富阳和闻堰江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逐季度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捕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6种,隶属9目13科42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60.71%。优势种为光泽黄颡鱼、鲫、鲢和鳙。2015年春季捕获的鱼类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57.89%;冬季鱼类捕获量最高,占总渔获量的26.94%。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4~2.83、0.75~0.89、1.73~2.53和0.56~0.74。与历史记录比较,桐庐、富阳和闻堰江段鱼类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除本地种光泽黄颡鱼和鲫外,增殖放流鱼种已成为了优势或重要种群。另外,外来种和杂交种的存在可能会对该江段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为解长江口江心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于2021年对该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和群落结构分析。共采集鱼类3209尾,分属于9目13科36属46种,以鲤科淡水性肉食性鱼类为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花?(Hemibarbus macul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长蛇鮈(Saurogobio dumerili)、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IRI指数均超过1000,为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分析显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在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这两类食性鱼类的种群规模扩大受到的食物、空间等资源的限制会比生态位重叠较低的更大;鲢、鳙与其它鱼类生态位重叠较低,在水库内受到的食物、空间等生存资源的竞争较小。该年度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5.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01,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78, 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81,与2015-2019年水库的调查相比较,青草沙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提升明显, ABC曲线分析表明,鱼类群落结构受外界因素干扰小,总体而言,青草沙水库发展趋缓,鱼类更加丰富,群落更加稳固,已形成独特群落结构,处于稳中向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花园湖地处安徽省凤阳、嘉山二县交界,是淮河下游的一个中型湖泊。1986年国家下达“七五”重点攻关课题“花园湖、滆湖、?埠悴『刂萍际跹芯俊被ㄔ昂晌氐阊芯亢粗弧N贫ù笏嬗悴》乐未胧┨峁┮谰?1987~1989年对该湖主要经济鱼类寄生后生动物的区系组成和病害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2016—2018年对钱塘江西湖段鱼类进行分季节采样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1种,隶属7目9科27属,其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有21种,占总物种数的67.74%;按生态类群划分则以淡水定居性、中下层、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刀鲚(Coilia nas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与历史记录相比,鱼类资源衰退较为明显,仅江海洄游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就减少了16种,且存在资源小型化、物种单一化的问题。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任意两年之间的鱼类物种组成均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ABC曲线也显示2016和2018年鱼类群落较稳定而2017年处于受干扰状态。鲢、鲫和鳙为该江段目前最主要的鱼类资源,分别占渔获物总质量的49.65%、20.14%和16.19%,其中鲢和鳙完全依靠增殖放流补充。绝大多数钱塘江传统土著经济鱼类虽有长期增殖放流的补充,但未在该江段形成优势种群。鱼类多样性指数虽有一定的季节及年际波动,但其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则与鱼类自身生活习性及水域内水文地理特征均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建议对钱塘江河口段持续开展全面的鱼类群落及鱼类生境调查,为制定细化的鱼类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长江重庆江段渔获物统计分析表明,上层性鱼类继续减少,鲤鱼产量下降,底层性鱼类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白鲟保持了一定种群数量,铜鱼年龄结构变化不大,长吻(?)资源减弱,小型个体种类数量上升,一些珍稀鱼类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异育银鲫饲料中适宜脂肪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要量,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分别添加0、2%、4%、6%和8%的鱼油,配制成5组饲料。对平均体质量每尾(17.00±0.15)g的异育银鲫进行为期4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脂肪含量6.04%的试验组饵料系数最低(2.00)、蛋白质效率最高(1.19)、其增重率与饲料中脂肪水平为4.08%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以添加6.04%试验组最高,且粗脂肪、钠及饲料总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脂肪水平为4.08%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异育银鲫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4.08%-6.04%。  相似文献   

14.
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对天嘉湖水化学、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天嘉湖水质良好,适合鱼类生长;鱼类天然饵料生物量相对较低,不适合鲢鳙生长;主要渔获物为人工放养的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今后应依据其自然条件以放养异育银鲫为主,少放鲢鳙;放养12cm以上的大规格的鱼种,提高成活率和回捕率;控制凶猛鱼类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5.
以草鱼、鲫、团头鲂、黄颡鱼、黄鳝、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血清、皮肤、鳞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及皮肤、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探讨体色相关因子、色素在不同种类、同一种类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在皮肤、鳞片、血清中均有分布;不同种类鱼皮肤、鳞片中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尤其是体色带黄色的鱼如黄鳝、泥鳅的背部、腹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很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鱼种(P〈0.05);即使体色较黑的鱼如鲫、草鱼、团头鲂的鳞片、皮肤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对于同一种鱼,其背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腹部皮肤。本试验表明鱼体体表颜色是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中黄色色泽的深浅与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有直接的关系;黑色色泽深浅与酪氨酸酶活力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七种淡水鱼类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鲫、团头鲂、黄颡鱼、黄鳝、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血清、皮肤、鳞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及皮肤、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探讨体色相关因子、色素在不同种类、同一种类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在皮肤、鳞片、血清中均有分布;不同种类鱼皮肤、鳞片中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尤其是体色带黄色的鱼如黄鳝、泥鳅的背部、腹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很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鱼种(P〈0.05);即使体色较黑的鱼如鲫、草鱼、团头鲂的鳞片、皮肤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对于同一种鱼,其背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腹部皮肤。本试验表明鱼体体表颜色是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中黄色色泽的深浅与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有直接的关系;黑色色泽深浅与酪氨酸酶活力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额尔齐斯河银鲫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结果】共剖检银鲫175尾,发现寄生虫9种,分别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旋形指环虫(Dactylogyrus falciformis)、伸展指环虫(Dactylogyrus extensus)、复口吸虫幼虫(Diplostomum larva sp)、复殖吸虫幼虫(Trematoda larva sp)、绦虫幼虫(Cestode larva sp)、对盲囊线虫幼虫(Contracaecum Railliet larva sp)、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 sp)、短指三指鳋(Paraergasilusbrividigitus),隶属于4门、6纲、7目、7科、7属。【结论】根据S~2/X的判别原则,9种寄生虫在银鲫种群中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复口吸虫、泡吻棘头虫、对盲囊线虫的感染率大于10%,为该区系的核心种;复口吸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江淮地区以花白鲢为主体的传统池塘养殖结构,增加优质鱼放养比重,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我们于1984-1988年间对异育银鲫系列养殖技术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找出池塘主混养异育银鲫系列养殖技术的主要参数.通过相关的生物学测定证实,异育银鲫生长速度比白鲫快0.44倍,比本地鲫快1.02-1.52倍;其肉质营养丰富,食性杂,适应性强,疾病少,容易养殖,是适合我省推广的底层鱼种.  相似文献   

19.
青草沙水库中上层鱼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后的鱼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于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将水库分成3个区域(西区、对照区和放养区)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期间共捕获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分为3个生态类型,淡水鱼类17种、河口性鱼类3种和洄游性鱼类2种。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水库的西区水域宽阔,水草丰富,鱼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各季节的多样性中以春季为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水库的鱼类群落组成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青草沙水库的修建及水库内盐度的下降,近海和河口性鱼类减少,可能是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小型鱼类占主导,建议增殖放流时加大大型鱼类苗种的投放。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esources, some fishes were introduced into Xiangmoshan reservoir. The introduced fishes consisted of different ecotypes such as silver carp (Hypophthahnichthys rnolitrix (Cuvier et Valenciennes)), big head (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 and lake herring (Coregonus clupeaformis (Mitchill)) that were plankton feeders,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and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elonging to the polyphagia, and also the non-native predator Walleye (Stizostedion vitreum (Mitchill)) and big mouth (Silurus soldatovi rneridonalis Chen), et al. Among there were not only the cool water fish Peled (Coregonus peled (Gmelin)), but also the warm water fish big mouth.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fishes resulted in ecosystem changes of the reservoir and some native fishes had gone to decrease their population sizes or been in the condition of depopulation such as 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arnurensis (Berg), Rhodeus sericeus (Pallas) and Silurus asotus (Linnaeus). The native common carp had disappear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species. Roach (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 had been thriven for one or two generations after its introduction and immeidiatly disappeared. Silver fish (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 Lake herring (Coregonus clupeaformis (Mitchill)) and Walleye (Stizostedion vitreum (Mitchill)) died several year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so most of the introduced species has passed out of existence. Via many years introduction of different fishes, composition of specie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reservoir had been changed obviously. It was necessary to further estimate whether the ecosystem of the reservoir had been dama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