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一批分离自楚雄,大理,昆明,曲靖,宣威等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在利马豆-V8琼脂培养荐与A1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47个功株中出现了10个A2交配型菌株。亲和性菌株交配时产生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有性结构。对卵孢子,穿雄生的藏卵器以及雄器的形态特征和大小进行了描述,这是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中存在A2交配型菌株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996— 1997年采自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 2 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在白云豆 -V8蔬菜汁培养基上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发现 ,在 2 8个菌株中 ,18个菌株为A1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6 4.3% ;10个菌株为A2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35 .7% ,其中 9个菌株采自承德市围场县 ,1个菌株采自张家口市康保县。说明在河北省的 2个马铃薯主产区均存在A2交配型 ,且在同一块田中同时存在A1和A2交配型。同时还发现该病菌单位面积产生卵孢子的数量差异很大 ,为 10~ 2 30 0个·cm-2 。并对藏卵器、雄器、卵孢子的大小、颜色、形态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发生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thora infestans)A_2交配型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北京,内蒙古、山西和云南省等省区的10个菌株,在黑麦琼脂培养基和立马豆V—8琼脂培养基上进行交配型试验,发现其中3个菌株为A2交配型,7个菌株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菌株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对卵孢子、藏卵器和雄器的形态进行了描述。te,a*ffn.WhetherA,existsornotinChinahasneverbeenstudiedbefore.In1995webegantheillvestigationanddiscoveredA,inChina'Thepreliminaryresultsofthestudywerepresentasfollow.TheobjectivesofthisstudyistofindoutbysurveywhethertheA,matingtypeexistsinChina,andfurtherresearchontheimmigration,movement,reasonfordevelopmentandepidemiologyoftheA,wouldbecarriedoutlater.1Materialsandmethodsl'1COllectionofsamp?  相似文献   

4.
晚疫病是严重危害全球马铃薯生产、且具有毁灭性的一种卵菌病害。该文在简要介绍马铃薯晚疫病菌起源、分类地位和生活史的基础上,着重概述了晚疫病菌卵孢子形成的可能机制、交配型遗传规律及检测方法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研究了中国马铃薯的主产省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本试验在白云豆培养基上测试了1995-198年采自河北、内蒙、云南、四川、重庆和北京的142个菌株的交配型。结果表明,其中28个菌析为A2交配型,占被测菌株的19.7%。同时发现不同省份A2交配型的发生频率明显不同,河北、山西和内蒙的A2交配型菌株的比例明显高于云南、四川和重庆,并发现2个自育菌株,占测试菌株的1.4%。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与DNA多态性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方法初步研究了马铃薯疫病菌DNA多态性与A2交配型的关系,共用27个有多态性的引物对22个菌株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275条有多态性的DNA谱带用于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阈值为8时,将供试的22个菌系划分为4个类群,10个A2交配型菌系中的8个均在第Ⅳ类群中,由此认为该病菌的DNA多态性与A2交配型有一定相关性。同时还发现各地的晚疫病菌系有不同程度的群体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8.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布及发生频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8-1999年,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 结果表明:253个晚疫病菌株中,A1交配型有204株,仍为优势侵染病原,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A2交配型菌株41株,发生频率为16.2%,除昭通、沾益、嵩明、寻甸和大理外,其余7个产区均有分布。8个自育型菌株被检测到,对其形态特征及有性结构分别进行了描述。本文还讨论了A2交配型的扩散对云南省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并据此提出了对种薯调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和探讨我国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表现型多样性,对1997~1999年和2002~2003年采自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区的3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交配型和生理小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交配型均为A1,A1交配型在被测菌株中占绝对优势;在38个内蒙古供试菌株中,共发现1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其中以小种3a.3b.4.7.10,1.2.3a.3b.4.5.6.7.8.9.10.11和3a.3b.4.6.7.10发生频率较高,分别占被测菌株的21.05%,13.16%和10.53%,并且发现能克服全部12个抗病基因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5株,占被测菌株的13.16%,但菌株中克服抗病基因R2的菌株比例很小,仅为15.8%。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生理小种与全世界的生理小种变化趋势一致,已越来越复杂化并出现了优势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Y病毒(PVY)对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室条件下,以脱毒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了PVY对晚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PVY汁液接种脱毒马铃薯28d后,用晚疫病菌接种,其孢子囊悬浮液浓度为1.0×104个·mL-1时,PVY对晚疫病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马铃薯植株体内PVY的浓度与晚疫病的发病率、病斑大小及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说明马铃薯感染PVY后诱导了植株对晚疫病的抗性,不同因子影响降低了马铃薯感Y病毒叶片对晚疫病菌的感病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峙培养在RSA和RTA上对重庆地区主要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自重庆地区8个县(区)的186个致病疫霉菌株均为A1交配型,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这一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致病疫霉仍以A1交配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表现型群体遗传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世界各国晚疫病菌交配型的分布、生理小种组成及病菌对瑞毒霉抗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同时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如mtDNA指纹、RFLP、RAPD、AFLP和SSR在研究晚疫病菌基因型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中国今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高抗,11.97%表现中抗,27.35%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4.
Historical weather data of recent seven years from 22 weather stations in Switzeriand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crucial weather conditions for the epidemic of potato late blight(Phytophthora infestans). Clos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disease incidence and the crucial weather conditions. Checking the growing season with crucial weather conditions by treatment intervals of 6, 9 and 12 days, the treatment times for each potato growing region wereachieved. June has been prov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month for both disease developmentand chemical treatment. Although because of the great variation of the weather, such suggestions are rather general. It is beneficia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difference amongdifferent regions and to get a perfect diseas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选用抗性品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对 2016 — 2020年分离自甘肃、青海和宁夏等3省(区)25个县(区)的694株马铃薯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 de Bary]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供试菌株中只检测到了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未发现A1A2和SF(自育型),其中A2交配型菌株为优势菌株,2016 — 2020年占所测菌株的比例分别为86.4%、96.3%、86.4%、80.9%、96.5%。5年间A2交配型菌株占比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A2交配型比例的增大给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和抗病育种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广西番茄晚疫病菌交配型鉴定及生理小种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6年,从广西8个番茄产区采集了508份番茄晚疫病标样,分离纯化获得239个晚疫病菌株.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番茄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为主,占总菌株数的96.65%;发现8个A2交配型菌株,分布于田阳县、田东县、武鸣县和柳州市.利用6个含有不同单显性抗番茄晚疫病基因的番茄材料Ts19、Ts33、W.Va700、CLN2037B、L3708和LA1033为鉴别寄主,初步鉴定了来自7个番茄产区32个代表菌株的生理小种,结果共鉴定出5个小种,即T0、T1、T1,2、T1,2,4、T1,2,3,4,5;其中小种T1,2和T1,2,3,4,5是优势小种, 分别广泛分布于5个和3个番茄产区,出现频率分别占37.50%、34.37%;其次是小种T0和T1,分别分布于5个和3个番茄产区,出现频率分别占15.63%和9.37%;小种T1,2,4仅在田阳县发现,出现频率为3.13%.这表明广西番茄晚疫病病菌具有复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1997-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并进行了交配型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为:采自内蒙古的143株菌中有140株是典型A1交配型、3株是可自育的A1交配型;采自甘肃的41株菌中有40株是典型A1交配型、1株为可自育的A1交配型;二省都未发现A2交配型。表明内蒙古和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对甲霜灵(metalaxyl)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内蒙古菌株中有50.8%表现高度抗性、42.5%表现中度抗性、只有6.7%表现敏感,说明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普遍对甲霜灵具有了抗性;甘肃的菌株中,26.8%表现高度抗性、29.3%表现中度抗性、43.9%表现敏感;同时发现甲霜灵可刺激某些技性菌株的生长。试验还测定了35株菌对烯酰吗啉(dimethomarph)和腈嘧菌脂(mzoxystrobin)的敏感性:其中对烯酞吗啉表现敏感的占94%、中度敏感的占6%;对腈嘧菌脂敏感的占71.4%,中度敏感的占28.6%;未发现对二种药剂高抗或不敏感菌株,且烯酰吗啉和腈嘧菌脂与甲霜灵均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