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热效应对小麦醇溶蛋白起泡性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来源于小麦面筋的醇溶蛋白由于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能,其通过乙醇-水溶液反溶剂制备的胶体粒子展现突出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然而,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热效应作用下的泡沫特性表现还未得到揭示。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麦醇溶蛋白在不同温度下(50、70和90℃)分别处理15、30和60 min后,通过反溶剂法制备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测定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通过测定热处理后胶体粒子的尺寸、表面电势、蛋白溶解度的变化,借助原子力显微镜、SDS凝胶电泳、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紫外光谱、DSC及小角X光散射分析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表面形态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了25%和85%。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了部分聚集,粒子尺寸增加,颗粒尺寸主要分布在105—122 nm,ζ-电位降低,90℃时聚集程度更高;加热温度对蛋白溶解度无明显影响,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蛋白的溶解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热效应使蛋白分子内部的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了表面疏水性的增加;二硫键含量减少,游离巯基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醇溶蛋白在受热过程中发生了SH/SS交换反应。高温处理改变了小麦醇溶蛋白二级结构,90℃下的蛋白荧光强度降低,β-折叠含量减少,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蛋白结构高度伸展,并伴随着部分去折叠。DSC结果显示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最高能量从54.33 mW降低到3 mW左右,加热后的谱图比较平缓,蛋白质的构象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趋向于无定形态。【结论】热效应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聚集,蛋白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使粒子表面疏水性增强;热处理改善了小麦醇溶蛋白的结构柔性(尤其是90℃的处理),这更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界面膜从而更好地稳定泡沫,能够有效改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泡沫特性,对于增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质结合后,溶于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以改善姜黄素水溶性低、稳定性差的缺陷,并揭示姜黄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将姜黄素与实验室自提大豆7S、11S蛋白结合,确定姜黄素与蛋白质结合的最优条件;将结合物溶于制备的6种NADES中,考察结合后姜黄素的光、热稳定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后姜黄素对蛋白质的结构影响并采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与大豆7S、11S蛋白结合后的姜黄素在NADES中的光、热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的结合强度均较弱,且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间为静态猝灭,生成了摩尔比约为1∶2的不发光的复合物,同时,姜黄素与蛋白质的结合引起蛋白质部分二级结构的展开与折叠。[结论]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姜黄素水溶性低、稳定性差的缺陷,且制备的蛋白质材料可能被用作新型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油菜籽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刘刚  何永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376-2378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试了9个油菜品种的45个油菜籽仁样品的光谱。光谱显示,油菜籽仁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对各品种油菜籽仁的平均光谱差异和吸光度比A1657/A1054和A1576/A1512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可用于区分不同品种的油菜籽仁。对1 700~1 600 cm-1范围的二阶导数光谱进行分析,发现各品种的振动谱带差异明显,可用以区分不同品种的油菜籽仁。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可以鉴别不同品种的油菜籽,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对不同吐丝环境下获得的棒络新妇蜘蛛牵引丝(自由爬行分泌的牵引丝,垂直下落时分泌的牵引丝,在20 mm·s-1的速度下人工强制抽取的牵引丝)纤维大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特征谱带的分析结果表明,蜘蛛牵引丝蛋白中包含了β-折叠,β-转角,α-螺旋以及无规卷曲结构;酰胺I带中,不同的方式获得的牵引丝中所含的4种二级结构的比例不同。其中人工强制抽取获得的牵引丝中包含较多的β-折叠结构,α-螺旋含量最少,说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蜘蛛分泌牵引丝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改变可能会导致丝纤维的力学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以鸡肝为原料,采用NaOH溶剂为提取剂,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鸡肝蛋白,并与常规水浴提取法得到的鸡肝蛋白作比较,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研究超声辅助提取对鸡肝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浴提取的鸡肝蛋白相比,超声辅助提取鸡肝蛋白的得率和总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58. 1%和9. 6%,超声辅助提取导致鸡肝蛋白结构发生伸展,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与常规水浴提取相比,超声辅助提取可显著提高其凝胶性能,超声辅助提取并没有改变鸡肝蛋白的亚基组成,但超声辅助提取的鸡肝蛋白的溶解度、持水性及吸油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和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高(P0. 05),因此超声辅助提取能显著提高鸡肝蛋白的功能特性,该研究结果为鸡肝蛋白的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玉米胚乳胚芽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鉴别不同种类玉米提供科学手段。[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对3种类型的玉米实体样本的胚乳胚芽进行研究。[结果]原始红外光谱700~1800 cm-1总体特征相似,主要是由多糖、蛋白质、脂类等吸收谱峰组成,在此范围内三种样本的原始光谱存在微小的差异。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用二阶导数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二阶导数光谱700~1800 cm-1范围按玉米胚芽和胚乳样本聚类效果较好,52个样本能按3个种类很好地聚类,分类正确率达96.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鉴别不同种玉米胚乳胚芽,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磷脂酰胆碱(PC)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相互作用机制,分别采用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法研究Hsp90内源荧光的变化和磷脂主要基团的变化。结果显示:PC对Hsp90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PC对Hsp90的猝灭属于形成复合物产生的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为0.92,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Hsp90与PC的相互作用发生在磷脂极性头端和非极性侧链上,并使磷脂的结构发生改变。磷脂可以稳定地与Hsp90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了红碎茶发酵过程中简单蛋白质组成和复合蛋白的含量变化规律。在发酵过程中,简单蛋白质含量逐步减少。复合蛋白含量不断增加,两者的含量变化高度相关。发酵叶的简单蛋白质中,谷蛋白占64%左右,发醇过程简单蛋白质的含量减少主要是谷蛋白,占减少总量的66%-72%,其次是醇溶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研究表明,红碎菜发酵过程能与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产生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是谷蛋白。发醇叶温度,蛋白质与多酚类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水稻品种蛋白质亚基的百分含量,探讨水稻谷蛋白(PB-Ⅱ)亚基和醇溶蛋白(PB-Ⅰ)亚基的相关性.以日本现行的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方法,利用Labwork4.5电泳凝胶成像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对水稻不同品种进行全蛋白电泳及蛋白质亚基检测及进行电泳凝胶谱带13 kDa醇溶蛋白单一亚基含量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龙粳8号的醇溶蛋白亚基含量较低为11.53%;富士光和松99-135的谷蛋白亚基含量较高为72.87%和69.52%;绥粳3号的醇溶蛋白亚基舍量相对较高为15.25%.醇溶蛋白与PB-Ⅱ谷蛋白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77315.16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94356.13 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13779.绥粳3号和籼粳交的特优21在单一亚基分析中,其13 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也就是说,不同水稻品种的蛋白质亚基含量不同;不同品种的13 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存在差异;醇溶蛋白总量、13kDa、16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蚕豆病害叶片,结果显示不同病害蚕豆叶片红外光谱图整体相似,它们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多糖的振动吸收带组成,仅在1800~1300 cm-1范围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有一些微小差异。对1800~1300 cm-1波数范围的光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结果显示蚕豆病害叶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对健康和病害蚕豆叶1700~1500 cm-1范围光谱进行傅里叶自去卷积和曲线拟合处理后,得到蛋白质酰胺Ⅱ带(1550 cm-1)、木质素(1605 cm-1)和酰胺I(1650 cm-1)3个子峰,相应子峰的峰面积比例显示差异,黄化卷叶病分别为24.01%、36.55%、39.44%,赤斑病分别为15.42%、42.98%、41.61%,轮纹病分别为32.39%、35.63%、31.98%,锈病分别为13.97%、46.40%、39.65%,健康叶片分别为38.86%、28.68%、32.47%,健康叶的酰胺Ⅱ带子峰相对面积比病害叶的大,而其木质素子峰相对面积比病害叶的小。对于子峰面积比 A1563/A1605、A1650/A1605和 A1563/A1654,4种病害叶的比值均比健康叶的相应数值小,4种病害叶之间也有差异。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曲线拟合可望对不同病害的样品进行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霍山石斛中的生物碱,通过对固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酶解时间、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1∶1等活力混合)质量分数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最佳的条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霍山石斛中生物碱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变换谱图快速鉴定霍山石斛和铁皮石斛。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40(g·mL-1),超声时间为20 min,超声波功率为200 W,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1∶1等活力混合)添加量1.5%,酶解时间1.5 h为提取条件时,提取效率最佳,生物碱得率为0.053%。根据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结果可得知,相对于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的石斛碱和6-羟基石斛次碱为其特殊生物碱。二阶导数变换谱图可更直观地通过二者峰形状、个数和强度的不同来区分。因此,可以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结合在一起来高效鉴定霍山石斛与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碳点(CDs)在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以季也蒙毕赤酵母菌(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PG-1)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良好、光学性质稳定的蓝色荧光碳点,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衍射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CDs进行表征。获得的CDs近似圆形,尺寸在11 nm左右,表面含有大量亲水性官能团,432 nm处有最强的发射光谱。进一步将CDs用于水中微量盐酸四环素(TC)的检测。结果显示,基于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TC能够快速猝灭碳点荧光,荧光猝灭效率在0.02~0.18 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碳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TC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细胞壁吸附固定特性的小飞蓬耐Cd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小飞蓬根、叶细胞壁在Cd吸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小飞蓬为供试植物,扫描电镜(SEM)观察Cd在小飞蓬组织中的分布及受损情况,通过细胞壁化学改性,利用吸附动力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小飞蓬根、叶细胞壁的Cd吸附固定特性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Cd胁迫下小飞蓬根、叶组织结构排列不规则,并出现晶体堵塞导管的现象,皮层组织是小飞蓬吸附固定Cd的重要部位;经酯化改性、氨基甲基化改性和果胶酶改性后,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根细胞壁对Cd的累积吸附量分别相对降低了49.1%、38.5%和26.1%,叶细胞壁分别相对降低了39.47%、20.14%和30.23%。根细胞壁上的羧基和氨基在Cd吸附中的贡献作用较大,而叶细胞壁上的羧基和果胶在Cd吸附中的作用较明显。利用FTIR表征了小飞蓬根、叶细胞壁上Cd吸附位点的官能团信息后表明,在小飞蓬根、叶细胞壁吸附Cd的过程中,羟基、羧基和氨基是Cd的主要结合位点。其中,果胶为Cd的结合提供羟基官能团,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Cd的结合提供羧基官能团,而细胞壁蛋白提供了氨基官能团等结合位点。由此可见,细胞壁各组分中的羟基、羧基和氨基提供Cd结合位点,使细胞壁对Cd具有较高的吸附固定能力,是小飞蓬耐Cd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绵羊肺炎支原体贵州株P113基因生物信息学特征,应用DNAStar、Mega 5.0、Protparam、Protscale、IEBD等工具对其(GZ-QX1株)P113蛋白特性、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绵羊肺炎支原体GZ-QX1株P113基因序列大小为3 240bp,编码1 079个氨基酸,与绵羊肺炎支原体Y98标准株、四川SC01株、猪肺炎支原体P97、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81.9%、60.4%、3.9%和5.2%。P113蛋白是分子质量约119ku的碱性蛋白,具有较多优势抗原表位;蛋白结构分析显示,P113蛋白无跨膜结构,有9个N糖基化位点,59个丝氨酸、16个苏氨酸的磷酸化位点,14种保守的特异性蛋白质激酶的结合位点;蛋白功能分析认为,P113可能是某信号传导通路的信号分子,也是一种具有良好抗原性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青海枸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信息,并对枸杞APX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基因表达研究,通过RT-PCR和RACE方法克隆枸杞APX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基因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枸杞APX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047bp(Genbank No.KX981601),命名为LcAPX基因。该基因含有1个753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50个氨基酸,包含亚铁血红素结合位点、底物结合位点和K~+结合位点。枸杞LcAPX与茄科植物的APX蛋白聚为一类,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LcAPX基因在枸杞的成熟叶中表达量最高,花中表达量最少。其在聚乙二醇(PEG)、氯化钠(NaCl)胁迫下诱导表达,显示LcAPX在枸杞抗干旱和抗盐逆境过程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宏新  刘娟  薛海燕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11):1645-1650
探索文冠果种子蛋白质及其蛋白质组分的提取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分析,为文冠果种子蛋白的高效提取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文冠果种仁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6.29%,经脱脂后其脱脂粉中蛋白质量分数为62.04%。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得到文冠果种脱脂粉中球蛋白、清蛋白、谷蛋白及醇溶蛋白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6.38%、21.50%、2.49%和1.99%,并采用一次直接提取法可得到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醇溶蛋白与碱溶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34.63%、75.57%、7.26%和80.09%。采用碱溶酸沉法对脱脂后的文冠果种进行蛋白提取,蛋白质提取率达84.06%,得率为36.40%,可得到纯度为83.92%的蛋白粉。SDS-PAGE分析图谱表明文冠果种子蛋白的主要亚基分子质量分布在20~60ku,并计算得出4种蛋白组分的主要亚基分子质量,为文冠果蛋白组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六倍体小黑麦进行了研究,以鉴定其含有的黑麦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特点,了解小黑麦基因组组成,为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分别以黑麦基因组DNA及pSc200和pSc250探针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结果显示该小黑麦含有21对染色体,来源于黑麦的2对染色体的长臂端部出现pSc200和pSc250信号,而另外5对染色体的两端部都有该信号.以Oligo-pSc119.2-1,pSc200和pSc250探针对小黑麦进行了双色FISH分析,发现小黑麦的Oligo-pSc119.2-1信号与黑麦基本相似,而pSc200和pSc250信号与黑麦的差异较大.以黑麦基因组DNA及Oligo-pAs1-1和Oligo-pSc119.2-1为探针对小黑麦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鉴定其基因组组成为AABBRR;同时发现小黑麦染色体的一些FISH信号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小黑麦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小黑麦的DNA重复序列呈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采用碱提法、酸提法、盐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双叉犀金龟幼虫蛋白质,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还原力为指标,测定4种方法所提取的蛋白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碱提法蛋白质提取率显著最高,蛋白质浓度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种类蛋白质的抗氧化能力有所不同;其中盐溶蛋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及总还原力最强,IC50和A700为1时的浓度分别0.360 4 和4.780 5 mg·mL-1;酸溶蛋白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IC50为4.439 0 mg·mL-1。综合来看,提取方法不同时,双叉犀金龟蛋白质具有一定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还原力,可为后续进一步向食品、医药等方向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遏蓝菜硒蛋白的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辅助酶提法和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从遏蓝菜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两种硒蛋白组分(PSP-2和PSP-3),运用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PSP-2和PSP-3各含有15种氨基酸,包括6种必需氨基酸,两种蛋白组分氨基酸组成合理,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PSP-2和PSP-3具有典型的蛋白光谱特征,均存在Se=O键、O-Se-O键、氢键和二硫键,结构不稳定并呈现出聚集体及碎片的外观形貌;抗氧化活性检测表明,PSP-2和PSP-3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遏蓝菜中存在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的天然硒蛋白,为进一步研究遏蓝菜硒蛋白的构效关系和开发具有抗氧化功效的产品提供了依据,可为遏蓝菜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究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松仁肽与其Zn2+螯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对比分析两者的结构区别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采用超滤过滤、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15分离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氨基酸组成、紫外扫描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能谱的分析测定结构表征。分离纯化得到抗氧化能力最强的组分P-4-1和P-Zn-3-1,并对该组分进行结构分析。松仁肽与松仁肽-锌螯合物的氨基酸组成分析可得出氨基酸质量分数在螯合前后有所变化。其中天冬氨酸的质量分数由6.306%上升至12.083%,谷氨酸的质量分数由14.953%上升到16.076%。紫外扫描得出松仁肽吸收峰为220 nm,Zn2+螯合物的吸收峰为240 nm,发生了红移。红外扫描显示出螯合前与螯合后的透射率、吸收峰和吸收强度均有所变化。在能谱分析中,根据不同元素的能量来辨别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得出的能谱结果显示螯合前无Zn2+的能量柱,螯合后出现Zn2+。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抗氧化能力最强的2个组分结构表征有明显的区别,并且与Zn2+螯合后的松仁肽抗氧化能力高于未螯合的松仁肽,由此可以推断有Zn2+参与的螯合反应会对松仁肽的抗氧化能力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