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以来,智利农业发展曲折坎坷,前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土地高度集中,重工轻农,传统农业依靠国内市场,出口农业萎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虽经历两次土改,根除了大庄园制等弊端,但缺乏整体规划,农业投入少,实行农产品价格控制伤害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20世纪70年代初农业生产低于1936年水平,1965~1970年粮食年均进口1亿美元,1972年升至4.5亿美元,1973年高达6亿美元,农业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出口少于进口,国民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政府决心依靠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大批农业专家,进行经济改革,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1):240-242
中国农业史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直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以万国鼎主持的456册、3700万字的《中国农史资料》为代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书的整理和研究,其中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农学史》为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业科技史的研究,其中以梁家勉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为代表。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业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一大批成果。如我所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开始辟有“农业文化研究”专栏,10多年来陆续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在美国农业领域内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美国一些农业经济学家首先应用计算机处理农业规划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普遍进入美国农业科研与决策部门,20世纪70年代逐步推广到农场,到1985年,美国已有8%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处理农场事务,其中一些大农  相似文献   

4.
一、梨树县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三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法国政府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采取积极干预农业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开展领土治理,推动土地适度集中;发展一体化农业,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推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等措施,到20世纪70年代初顺利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台湾为了摆脱农业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但先期措施不得要领,只得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弦更张:重点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后期措施主要包括:扶助农民购买耕地;推进共同经营、合作经营及委托经营;实施农地重划政策;激励农地租借;等等。其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台湾地区的农业政策调整可为大陆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期或中期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到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人均GDP都超过了1万美元,城市化水平均在70%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城乡融合,积累了许多可供中国较发达地区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期或中期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到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人均GDP都超过了1万美元,城市化水平均在70%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城乡融合,积累了许多可供中国较发达地区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第一,正确选择现阶段我国粮食“直补”的最佳目标。农业和粮食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粮食补贴的目标是不相同的。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现为欧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包括农业结构政策、农产品价格政策和农村社会政策等在内的共同农业、粮食政策。近半个世纪以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欧盟调整了农业和粮食补贴政策措施的重点目标: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农业和粮食补贴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刺激农民生产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积极性,增加生产总量。这一政策措施迅速见效,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盟的粮食和主要农牧产品实…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期或中期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到20世纪70 ̄80年代,发达国家人均GDP都超过了1万美元,城市化水平都在70%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城乡融合,积累了许多可供中国较发达地区借鉴的有益经验。(一)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逐步减少农民二战以后,美国工业、交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业推进高度机械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农民年人均农业产值约6000…  相似文献   

11.
1065型联合收割机是迪尔公司20世纪70年代产品,于80年代初分别由开封和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引进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国营农场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大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在大中型机市场中占有较高比例,其中在江苏省的各大农场中高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率先在农业领域中试用"3S"技术,此举大幅度提升了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因而开启了"精准农业"的时代。在一些发达农业的欧盟国家中,信息化技术已在农业的科学计算、智能决策、自动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领域全面进入了产业化阶段。农业信息化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实现产业链与二、三产业链链接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简述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以土地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引起土地所有权结构的变革以及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对土地流通以及建立和完善土地流通制度的需求,而这些变革是由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推动和约束的。一、土地所有权结构的变革俄罗斯(前苏联)曾效仿中国实行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却没有能释放农民家庭经营的潜能,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仿效西方的办法,实行土地全面私有化。1990年12月颁布《俄罗斯农民农场法》,将农地私有合法化,后又在1991年4月通过新的土地法典——《俄罗斯联邦…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稻生产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水稻产量大幅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以来韩国农业发展与近期政策走向(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经济快速发展。70年代中后期,随着“汉江奇迹”的出现,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韩国农业出现了诸如农场规模过小、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户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因此,研究韩国农业政策在这一时期的调整和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在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过度垦荒,滥砍滥伐,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发展规模化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有机肥施用量的减少,使土壤有机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城市农业的定位城市农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进入80年代,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农村农业与城镇工业的界线已不复存在,农村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农业方面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在我国,城市农业经济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90年代末21世纪初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先是在城市密集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随后在东南沿海较发达的城市覆盖区域出现。城市农业是在城市辐射区域内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以高新技术为前沿的科技时代。其中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国外农业发展实践表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已成为世纪之交推动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99-1902
基于晋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晋城市城郊区农业结构的演化过程,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晋城市城郊区存在着明显的蔬菜生产带和粮食生产带,21世纪初晋城市城郊区的农业结构,土地、劳动产生的区块式分布开始显现;晋城市城郊区农业已经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结构与类型更加多元化;晋城市城郊区农业结构的演化必然要求土地利用结构有相应的变化,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土地集约利用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主要包括城市扩张占用菜地、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环境因素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较快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缓解了小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保护了农民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而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为萌发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是起步阶段;从21世纪初开始,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深化阶段。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40多万个。对于其中规模较大.管理较好,活动比较规范的.据农业部2004年初提供的材料,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等)共有95330个,会员1150多万人。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以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专业合作社、联合体、服务中心,甚至公司等称谓出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