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大膳堤段南临草尾河、东临东洞庭湖,为大通湖垸堤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39.919 km,虽经历了洞庭湖一、二期综合治理,但仍然存在堤身堤基渗漏严重、堤(岸)坡垮塌失稳、穿堤建筑物管身断裂和结构老损等问题。文章在现场调研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南大膳堤段综合治理对策措施包括:堤身防渗处理3段长8.051 km、堤基防渗处理12段长7.660 km、护坡2段长11.820km、护脚长1.653 km、穿堤建筑物处理19座。文中提出的对策措施对于加快南大膳堤段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育乐垸为洞庭湖区11个重点垸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长江和洞庭湖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致使南县育乐垸堤防存在堤身质量差、堤身堤基渗漏和堤脚冲刷严重、穿堤建筑物不能安全运行等问题。文章在调查研究南县育乐垸堤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南县育乐垸堤防的综合治理措施,成果对加快南县育乐垸堤防工程建设和防洪保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益阳市资阳区民主垸堤防构筑在水网地区,堤基地质条件复杂,根据该垸堤防堤基的结构类型和渗流特点,通过渗流稳定计算与分析,对渗控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采用水泥土垂直防渗墙和堤后压浸平台等工程措施,有效地控制基础渗透变形。可供洞庭湖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堤防工程是人们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堤防工程安全不仅事关大局,而且特点显著。主要表现为:堤身、堤基情况复杂、隐患多;堤防轴线长,安全监测难度大;水位和水势难以调控,河水来去迅猛、河势多变;堤防隐患及险情随机性大。堤防工程养护修理可以保证堤防工程安全,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使其很好地发恢堤防工程功能。  相似文献   

5.
防洪堤是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工程,其中防洪堤堤基防渗是堤防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要根据堤身堤基的历史现状,通过勘探全面了解堤基组成和各土层情况,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道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御洪水的重要屏障.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防御洪涝灾害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原因,我国的江河和城市防洪能力普遍偏低,不少江河堤防是在原有的堤基基础上经过历年逐渐加高培厚而成,存在堤防标准低、堤身质量差、堤基未作处理及堤后坑塘多、覆盖薄弱等问题,因此,当遭遇洪水时堤防常有发生管涌、滑坡、崩岸和漫溢等险情,严重者导致大堤溃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建有各类堤防25万km,其中,主要堤防6.57万km,堤防作为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建设时期的条件限制,堤防有两大特点:一是堤身建筑质量较差;二是堤基条件差。因此,在遭遇洪水时,堤防经常发生管涌等险情。因此,构建一套灾害应急抢险体系,在管涌发生前探查出薄弱区域,对堤坝的隐患排查、及时除险极为重要,文章对一种以瑞雷波为基础的堤坝管涌隐患探查的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勇  魏虹 《新农业》2004,(2):48-49
我国现有的堤防在遭遇洪水时.经常发生管涌、滑坡、崩岸和漫堤等险情,严重者导致大堤溃决。河道出险有两种形式:一是漫堤,二是溃口险情。河道溃口险情出现的原因多是由于渗透破坏所致。只要河道中有水.堤防的临水侧和背水侧存在水头差,堤防就会有渗流产生。随着汛期水位的升高,堤身浸润线逐渐形成并不断抬高,堤基和堤身内的渗透比降也逐渐增大。当渗流产生的渗透比大于土的临界比时.土体将产生渗透破坏。堤防的内在隐患会加速渗透破坏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道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河道堤防施工技术为主要依据,从对图纸进行严格会审、堤体填筑的有效管理、堤基和岸坡的合理管理、工程外观管理、开采土料合理选择技术、堤防施工中防渗流技术、堤防堤身填筑施工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河道堤防工程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河库堤防在经多年运行后,易发生堤防沉降、堤身裂缝、堤基液化、堤坡冲蚀及渗流破坏等。结合北大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针对加固前围堤出现的各种病害进行了研究,对围堤的各种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除险加固所采用的各种施工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开展研究河库堤防破坏机理和探寻施工对策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堤防工程中,渗透破坏是常见问题,由相关统计资料可知,水利工程的险情事故六成以上是由渗透破坏造成的,因此在堤防工程中采用合理、科学的防治加固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遵循前堵、中截、后排的原则介绍堤防防渗加固的常用方法,然后针对堤身、堤基防渗加固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着重讨论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部分水利工程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 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开始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这些病险水库有的需降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有的带病运行,势必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些堤防工程存在着堤顶高程偏低、堤身断面单薄、土质差、堤身堤基渗漏严重等问题,加之防汛备料不足,致使洪水期间不少堤段产生管涌等渗透破坏.  相似文献   

13.
堤防工程堤身填筑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强且复杂的过程,而堤身填筑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会直接影响到堤坝填筑的质量,最终会影响整个堤防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保证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做好堤身填筑工作,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本文将从堤防工程填筑施工工艺整体要求、施工技术要点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堤防工程堤身填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灯塔市浑太河流域砂堤砂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灯塔市浑太河流域砂堤情况,提出堤身和坡面的防渗治理措施,以为砂堤防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麻沿河麻沿村段堤防工程位于徽县麻沿乡麻沿河2.18 km长的主河道,设计堤线总长度2.283 km。堤防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有水文气象资料及工程地质资料。通过计算结合现状河道的宽度布置合理堤线,通过水面线计算、风浪爬高计算、冲刷深度计算确定堤防高度。堤防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河道的设防标准,改善河道现状,恢复和强化河道行洪、排污等综合功能,稳定河势,改善区域环境,提高基本农田、村庄的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汉寿沅南垸新兴嘴至车脑防洪堤段河道为沅水尾闾典型的分汊型河道。大堤经洞庭湖区一、二期治理后,受堤基地质条件及河势变化影响,汛期仍存在崩岸、渗漏、管涌等险情。剖析了险情的成因,提出了强化河势控制,静水吹填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后在2017年洪水中吹填河段大堤垸内未出现险情,治理成效显著。治理措施对洞庭湖区治河、治堤、治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永慧  赵娜 《现代农业》2011,(11):75-75
一、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河道防洪标准低,堤防险工隐患多。太康县主要河道防洪仅为3年一遇,道上中小型排涝沟渠大部分不够标准,多处淤堵,洪水不能及时排除。老涡河县城段防洪护岩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涡河县城段排污箱涵淤积严重,亟待清淤,涡河涝水的总出水口,也是上游市县涝水下汇的唯一通道,总流域面积1660平方公里,担负着上游3市7县排涝任务,因多年未治理.淤积严重,淤深1~2米,形成多处卡口,排汇能力下降30%,每到汛期,险重,游深1—2米,形成多处卡口,排汇能力下降30%,每到汛期,险情不断,灾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许媛  陈钇西  章昕  杨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73-12375
堤防管理工作中,存在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制约了堤管工作现代化的发展完善。该文通过构建堤防管理现代化评价模型,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现对堤管工作的科学客观评价。为验证给出的评价模型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结合某堤管单位实际,使用该模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9.
李泽勋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7):167-169,163
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襄阳市城市防洪工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实施的,市区堤防险工险段较多,汉江右岸老龙堤在1964年和1983年堤身发生散浸险情。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论述堤防基础防渗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洪水灾害是我国城市中发生较为频繁且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针对已有研究中设定堤防一点漫决堤情景模拟方法较为单一的缺点,提出多点堤防漫决堤洪水演进方法。以哈尔滨市松北区为实证研究区,以水动力学方法为基础,以不规则网格为洪水灾害数值模型骨架,以一、二维非恒定流为洪水灾害数值模型控制方程,综合构建堤防多点同时漫决堤情景下洪水演进模型,并对研究区不同洪水频率情景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多点破堤情景下,即0.5%频率、1%频率、2%频率的洪水演进及叠加效果,其中当破堤1 h后研究区最大淹没水深可达3 m以上,同时利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为防洪规划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