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以印楝素A为原料,采用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22,23-二氢印楝素A,用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2,23-二氢印楝素A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24和48h,22,23-二氢印楝素A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AFC50值为6.55和12.61μg/mL,处理后48h,3μg/mL 22,23-二氢印楝素A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0.29%,5μg/mL 22,23-二氢印楝素A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1.16%.  相似文献   

2.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12-羧基印楝素,以浸叶喂食法研究了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室温敞开体系贮存15 d后,印楝素、印楝素干粉和印楝种子甲醇粗提物溶液中印楝素大部分降解,但溶液仍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处理后24 和48 h,3-羟基, 12-羧基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37.19 和 50.18 μg/mL.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 46.69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75.65 %;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61.28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47.65%;在 2.0 μg/mL 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8.93 %;在1.0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 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1.18 %.  相似文献   

3.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印楝素。3-羟基印楝素处理后24、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拒食中体积质量(media antifeedant concentration,AFC50)分别为14.10和35.82mg.L-1。在3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65.93%;在5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0.05%;在3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79.34%;在5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79.81%;在2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重下降率为89.06%;在1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重下降率为51.89%。  相似文献   

4.
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1:1,m/m)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拒食中浓度(antifeedant medial concentration,ARC50)分别为0.97mg/L、2.42mg/L和1.0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1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AFC50分别为176.67mg/L、224.48mg/L和149.99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6:1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3mg/L印楝素A和印楝素B能延缓斜纹夜娥的化蛹,降低蛹重,且印楝素B对蛹的影响高于印楝素A。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能明显降低斜纹夜娥幼虫的体重,处理后3~5d,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A。  相似文献   

5.
从7.920%印楝素A干粉中分离出印楝素B,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2 μg·mL-1;处理后24 h和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AFC50分别为0.18和0.22 μg·mL-1.印楝素B对大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对大菜粉蝶幼虫非选择性AFC50为224.48 μg·mL-1.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忌避活性,处理后24 h,50、30、10 μg·mL-1的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的平均忌避率分别为86.24%、85.06%和70.83%;处理后48 h,其平均忌避率分别为67.70%、59.49%和59.74%.  相似文献   

6.
从7.920%印楝素A干粉中分离出印楝素B,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2 μg·mL-1;处理后24 h和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AFC50分别为0.18和0.22 μg·mL-1.印楝素B对大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对大菜粉蝶幼虫非选择性AFC50为224.48 μg·mL-1.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忌避活性,处理后24 h,50、30、10 μg·mL-1的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的平均忌避率分别为86.24%、85.06%和70.83%;处理后48 h,其平均忌避率分别为67.70%、59.49%和59.74%.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印楝素干粉及印楝素A、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建立印楝素干粉中印楝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浸提法制备印楝素干粉,HPLC法检测印楝素含量,叶碟法测定生物活性。【结果】处理24 h后,印楝素干粉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2龄幼虫和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 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28和70.71μg·m L~(-1),拒食活性明显高于印楝素A和印楝素B。【结论】该干粉制备方法不仅简单有效,且生物活性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印楝素与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的毒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印楝素和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和鱼藤酮单剂的毒力作用为一种剂量依赖关系;其复配混剂的触杀最佳配比为2∶6,此时印楝素和鱼藤酮浓度分别为200μg/mL和100μg/mL,共毒系数为423.15;其复配混剂的拒食最佳配比为3∶5,此时AFC50为1.2mg/L,发育抑制率达90%以上只需35mg/L。  相似文献   

9.
引种印楝国产种子的印楝素含量及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海南省种植的印楝树(Azodirochta indica A.Juss)上收获的种子中印楝素(Azadirachtin)含量为0.48%,甲醇提取物获得率为16.395,其中含印楝素2.95,国产印楝种子提取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ccalis)和小菜蛾(Ptutella xylostella)幼虫均有强烈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活性,提取物馏分F3-5(含印楝素0.883%)500ppm饲喂亚洲玉米螟4-5龄幼虫造成100%畸形死亡和变成“永久性幼虫”,113ppm时也有显著效果,2%处理小菜蛾四龄幼虫也使之100%畸形死亡,试验还发现不含印楝素的其它馏分对上两种害虫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毒力与防效,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浸叶法与喷雾法测定了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条件下,0.3%(φ)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59和0.46 mg/L;40%(w)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0.93和0.79 mg/L。0.3%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30和0.12 mg/L;40%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53和0.30 mg/L。0.3%印楝素乳油稀释500倍喷雾处理后1、3和7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了24.83%、50.34%和75.50%。【结论】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与拒食活性,7 d后的防治效果较好;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