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农村居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其膳食健康状况仍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分析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家庭生产理论,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和健康膳食指数(HEI),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回归、门槛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评估我国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分析收入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对比分析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之间的影响差异,从膳食健康视角评估当前贫困线标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明显优于贫困居民;收入对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贫困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明显高于非贫困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存在内生性,不考虑内生性会低估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从膳食健康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应提升至3 159元,高于当前的贫困线标准(2011年为2 300元)。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仍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膳食健康的重要途径。如果计划对贫困人口的营养状况进行政策干预,现有的贫困线有必要进行上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经市场调查计算,我国健康体检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在100亿左右,目前年增长速度在20%~30%之间,但其中农村居民健康体检的比例仍然很低。2008年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的意见》的出台,表明政府看到了健康体检普及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体检问题十分重视,所以,及时地了解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分析原因,找到抓手,解决好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是我国实现民富国强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也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三农政策的顺利贯彻提供了健康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农村劳动力占据了我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为了让农村劳动力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就需要切实关注他们的生活,首先值得关注的就是他们的健康状况。所以农村劳动力健康状况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库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劳动力健康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较低的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挖掘,制约城镇工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阻碍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很多,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规模、政策支持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大,以此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农村人口结构空心化特征及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路径基础上,利用在湖北省内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微观层面以家庭人口结构视角研究了人口结构空心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家庭中少儿占比对家庭消费产生正影响,老人占比与妇女占比产生负影响,综合分析得出人口结构空心化总体上会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会抑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进而建议应通过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根据空心化的人口结构调整产品市场供给、继续推行全面二孩等政策合理引导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6.
人口的健康状况低下和其经济贫困存在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2011~2013年,在新的扶贫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989万人,贫困发生率也大幅下降。但是,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低下,或因健康状况低下引发的经济收益短缺,还普遍存在于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因此,本文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试图研究分析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人口经济贫困的关系,为农村扶贫减贫的政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截面数据,在描述分析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活习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农民收入、医疗保险和生活习惯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扩大医疗保险服务的覆盖面以及引导农村居民改善生活习惯对农村居民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研究了城乡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相互关系。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变量序列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年均收入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后者与职工平均工资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使得寿光农村人均总收入高于寿光乃至潍坊市的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收入角度的比较利益使得城市对寿光农村居民不具有吸引力,极大地减小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压力。从而指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就地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居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偏低,农村市场启而不发。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的差异.指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农村居民内部消费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玉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307-12308
以云南省玉溪市300户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为资料,研究了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因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找出了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子,分别为宏观环境因子、个人特征因子、个人生活的客观条件因子、个人生活的主观感受因子、收入因子、健康状况因子和子女教育因子。  相似文献   

11.
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注重农民收入问题,对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因此基于南疆四地州7个县8个自然村500户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农村劳动力家庭特征视角,分析影响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比例多、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国语水平好、家中劳动力人数多、劳动力平均年龄等因素对工资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家中劳动力平均年龄对工资性收入具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相关建议,即注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重视劳动力就业培训;多方面、多形式注重农村劳动力国语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88-94
为准确把握江苏省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就业结构特征及差异性,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2014年江苏省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就业结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在就业结构上具有较大差异。低收入农户与农林牧渔业就业关系密切;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农户与建筑业就业关系相对密切;中高收入农户与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就业关系密切;高收入农户与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三产行业就业关系密切。苏北地区农村居民就业与农林牧渔业关系密切;苏中地区农村居民在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相对较高;苏南地区农村居民就业与工业关系密切,其在工业行业内就业人员比重相对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江苏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歧视经济学”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歧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模型,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能够提高城乡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城市资本存量远大于农村资本存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能完全消除城乡收入差距。要提高我国农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政府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改变目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状况;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促进农村资本存量的增长,以便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余斌  秦向东  朱少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37-4739
讨论了方买劳动力市场结构中不同期限的非就业补偿支付制度对雇员和雇主的影响。模型以从微观经济个体为基础,自底向上地分析了非就业补偿支付制度对宏观经济中失业、效率以及劳动力市场中的雇佣关系双方的效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延期支付期限的非就业补偿收益对买方劳动力市场结构下的雇员和雇主影响的差异十分明显。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从总体来看为买方劳动力市场,因此研究过程和基本结论对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42-16343,16346
介绍了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现状,2004年中央惠农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机械的保有量不断增加;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分析了生产力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变迁的推动作用:夯实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改变的物质基础;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的社会化程度。提出了培育农村地区新的消费热点的对策建议:引导农村居民树立起现代消费理念;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6.
基于MIV和GA-BP模型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MIV值,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小;户均人口数、水稻播种面积比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其它因素有正向影响。从区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是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户均人口数在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缺地,西部缺人"的现状。从趋势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玉米播种面积比重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在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水稻播种面积比重、户均人口数的负向影响在波动中逐年减弱。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突破稻作农机技术瓶颈,发展适合山区作业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同步推进农机专业服务市场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城乡产业各有其自身特性,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政府对农副产品价格实行控制,农村居民承受不合理的税费负担和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城市劳动力市场封闭等几个方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要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农民就业中的作用,认为现阶段应统筹城乡发展,并提出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经济收入角度探讨了迁安市居民的健康公平现状,为迁安市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基础信息及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6年迁安市卫生资源配置调查资料,以迁安市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以经济收入作为分层的客观变量,以居民两周患病人次数作为评价健康状况的指标,选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和差异指数法,对迁安市的健康公平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Lorenz曲线与公平线比较接近,位于公平线的上方,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下2周患病人次数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08355,差异指数ID为0.0735。[结论]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下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但相对比较公平。  相似文献   

20.
慎丽华  曲聪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14-1615,1639
通过对青岛崂山区农村居民的调查研究,从农村居民对旅游的了解情况、旅游态度、旅游欲望3方面分析了城市近郊农村居民旅游的认知特征,同时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验证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城市近郊农村居民旅游市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