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西省主要农业土壤中十种元素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关中(土娄)土、陕北黄绵土及陕南水稻土为重点,兼顾其它土类,共采集土壤样品947个,对其进行了铬、砷、汞、铅、铜、锌、镉、镍、硒、氟等十种元素的测定,在土壤剖面中还测定了钛。测定结果经数理统计,确定了以上十种元素在不同土类中的分布类型及环境背景值,绘制了背景值分级图,并探讨了不同元素在各土类中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五金工业之都——永康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181个表层土壤样品,对样品中钛、铬、锰、钴、镍、铜、锌、砷和铅共9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及分析,计算单因子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永康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利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方法分析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9种土壤重金属元素中,钛、铬、锰、镍、铜、锌、钴和铅等8种元素的均值超过了金衢盆地土壤背景值,砷元素均值略低于金衢盆地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富集。(2)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铬镍钴钛锰铜锌铅砷,铬元素存在轻度污染,其余各元素均为潜在污染。(3)铬、镍、铜、钴、砷元素的积累主要受到工业生产影响,锌和铅元素的积累主要受到交通运输活动的影响,钛、锰来源于工业冶金及制造活动,同时钛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成土母质。(4)永康市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均值为49.05,处于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局部地区处于中度潜在生态风险,其中铜、砷和钴元素分别存在局部地区高度、中度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北京北部水源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北京北部以密云水库为中心的水系沉积物中砷、镉、铬、铅、铜和锌的分布特征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采样区域内砷、镉、铬及锌含量均高于北京土壤背景值,且在靠近市区的几个采样点各重金属浓度偏高尤为明显。采用连续提取法处理样品,评价了各种金属的生态有效性,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镉>铜>铅>锌>铬>砷。镉为中高污染水平,对水体环境的污染突出。该研究数据将为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及城市规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宁强燕子砭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进行采样,采用欧洲参考交流局(BCR)提出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样中铜、锌、铅、锰、镍、锗、钒、钡8种重金属总含量和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铜、锌、铅、锰、锗、镍6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含量,污染最严重的是锗元素;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法表明土壤受到锗的偏重度污染,受到锌、铅的偏中度污染,受铜、锰的轻度污染;铜、锌、钡、锰、锗、钒6种重金属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从"非稳定态"占金属总含量比例看,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性符合如下顺序:铅镍铜锰锌锗钡钒。  相似文献   

5.
采集左权县谷车沟项目区玉米、谷子、向日葵等5种农地14处0~10、10~40、40~60 cm 3个土层的土壤剖面样品,同时结合GPS对样点精确定位,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样中铜、锌的含量,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统计分别对其进行垂直与水平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铜、锌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2~0.270 mg/kg和0.015~0.185 mg/kg,远低于山西土壤中铜、锌含量的背景值;研究区内不同典型农业用地土壤中铜、锌含量在垂直分布上无一致的变化趋势,上层0~10 cm土壤中铜、锌的含量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受农业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太行山大枣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18种植物营养元素以及动物、人体必需元素的背景值与影响元素背景值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钙(Ca)、镁(Mg)、钠(Na)、铝(Al)、铬(Cr)、锶(Sr)、磷(P)、镍(Ni)含量相对富集,而硼(B)、钼(Mo)、氮(N)、钾(K)、铁(Fe)、铜(Cu)、锰(Mn)、锌(Zn)、硒(Se)含量相对贫乏。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成土母质类型、土壤类型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也是影响土壤元素含量背景值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海拔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如皋市土壤中的铁元素总含量较为丰富,铜元素略低,锌、锰元素严重缺乏。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铁、有效硼含量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部分土壤锰、锌缺乏原因是土壤中总量不足,而且两元素活化率较低。土壤理化性状及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来源于母质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土壤有机质的逐步提高和微量元素肥料投入量的增长,锰、锌、铜有效态含量大幅度上升,含量小于临界值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壤pH值、有机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铁、有效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土壤锌、铜、锰、铁、硼的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胶东半岛棕壤区域主要农业土壤中元素环境背景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胶东半岛棕壤区域共采集435个上样,测定了铜、锌、铅、镉、鎳、砷、鉻、汞8种元素;土壤剖面各层加测了钛元素,共取得4459个数据。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統计,获得本区粗骨棕壤、棕壤和草甸棕壤三个亞类的8种元素环境背景值。分析了該区域成上母质与土壤化学元素环境背景值的相关性和化学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慈溪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慈溪市为研究区,研究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镉和铅的含量与分布状况。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应用ILWIS3.2软件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应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结果表明,慈溪市农田土壤中铜、锌、镉、铅4种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超出当地背景值,但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4种元素皆属轻度污染,其污染指数处于中度污染程度以上的样点数较少,土壤并未形成大面积中度或其以上污染。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铜、锌、镉和铅的基台值与块金值的比值分别为42.6%、64.2%、47.6%和26.3%,4种元素在土壤中均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插值结果图反映了4种元素在当地土壤中分布的高值区均位于城市发展较快,工业发达的中、南部地区,其分布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土壤中4种元素的主要来源与当地剧烈的人为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土壤铜、锌、铝、镉、镍、汞、铬、砷、氟、锰、钴等十一种元素背景值与地形、地貌、土壤质地、有机质、土壤亚类及地下水位等环境因素的关系,找出了影响元素背景含量的主导因素。应用显著性检验分级统计图法编绘了环境背景值图。  相似文献   

11.
常见污染元素土壤背景值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土壤污染元素含量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土壤与不同母质土壤表层(0~20 cm)中13种常见污染元素背景值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母质土壤常见污染元素间的相关关系不全相同.但共同之处是土壤中铯与砷、钴与镍、钴与铜、钴与铬、砷与铬、砷与镍,铬与镍、铬与铜、铜与镍、铜与锌、汞与锌、汞与铅、铅与锌呈极显著正相关;铀与铯、铀与铅、铀与锌、铀与砷、钴与砷、钴与锌、砷与镉、镉与锌、镉与铜、镉与汞、锰与锌、镍与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规划中应考虑这些污染元素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桔园土壤中量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桔园126个表层土样的有机质、pH、土壤全锌、锰、铜、铁、钙、镁及土壤有效态锌、铜、铁、代换态钙、镁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探明了示范区柑桔园土壤中量、微量元素含量状况,结果表明该柑桔园全量铜、锌和锰含量低,全钙、镁缺乏严重,但全铁含量高;中量元素代换性Ca、Mg也严重缺乏,有效铜含量极缺,有效锌含量缺乏,而有效Fe含量高量或过量。柑桔园土壤pH值范围为3.75~4.65,有效铁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代换性镁、代换态钙、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与pH值没有相关性。同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效锌、有效铜、镁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对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分异明显,土壤分布规律性强,是我国自然条件复杂的省份之一。全省自北向南明显分为三大自然经济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稻米、玉米和谷子。经过调查,共采集各类样品366个,对铬、砷、汞、铅、铜、锌、镉和镍等8种元素进行了测定,确定了各元素在各类粮食作物中不同区域和土类上的环境背景值,并探讨了各元素背景值的自然分布特征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江苏海涂土壤环境元素的自然背景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测定了江苏省赣榆至启东沿海10个县、市平均高潮线以上海涂土壤中铜、锌、铅、铬、镍、镉、砷和汞8种环境元素的含量。通过统计分析说明,采样区内未发现污染,从而获得了各元素的自然背景值。铅的自然背景值为2.14~20.66ppm;其他元素经正态化后的自然背景值分别如下:铜为6.30~23.74ppm,锌为24.37~69.93ppm,铬为42.17~78.05ppm,镍为14.29~25.49ppm,镉为0.028~0.056ppm,砷为5.90~8.86ppm,汞为0.011~0.035ppm。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矿区土壤铜、铅和锌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活性。[方法]选取广东某金属硫化物矿区外围2个代表性的农田深层土壤样品,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其铜、铅和锌的总量和5种化学形态。[结果]结果表明,土壤中铜、铅和锌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次之,碳酸盐结合态很少,可交换态最低。不同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壤层位的形态分布有很大差别。以生物活性系数来评价重金属的危害性,这3种元素的生物活性均偏低,其中铅〉锌〉铜,生物可利用性不高,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性不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土壤铜、铅和锌的环境生物效应及其迁移转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温州鳌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分别采集该河流的表层底泥与河岸土壤,合计31组,共62个样品。样品经处理后使用光谱仪X-MET 7000测量重金属质量分数,使用土壤背景值、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评价法分析其中的重金属铬、铜、锌、镍和铅质量分数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除铅外,河岸土壤与表层底泥中的其他4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温州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0.05),呈现富集现象;底泥与土壤中铬、铜、锌和铅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海口涌潮河水回流是主要原因,而底泥中镍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岸边土壤(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层底泥与河岸土壤中铬、铜、锌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层底泥中铜和镍存在显著相关(P0.05),污染主要来源于制革印染和电镀业;铅和其他元素无显著性相关(P0.05)。(3)元素质量分数空间分布分析表明,在生活垃圾堆放、工业废水排放等人为干扰严重河段底泥和土壤的重金属富集程度较高;流域的5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与流域整体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分别低于40与150,均属轻微污染。应加强流域周边的产业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海南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热带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以海南五指山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土壤养分现状,探讨其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五指山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 H值为5.1;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均为中等或偏下水平,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较为丰富。五指山耕地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选取汞、砷、铅、镉、铬、铜、锌等7种元素,对河姆渡茭白基地的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基地有3种金属元素均高于背景值,超标率为锌>铬>汞,检测的大部分基地受到轻度污染,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顺序为:锌>铬>汞>铜>镉>砷>铅。基地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呈较快的累积状态。  相似文献   

19.
ICP-AES测定海娜植物及土壤中镉、铜、铅、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爱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53-6354
测定海娜植物及其种植地土壤中的镉、铜、铅、锌。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海娜样品,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海娜植物及土壤中的镉、铜、铅、锌的含量。结果表明:海娜植物和土壤中4种元素的含量不高,样品回收率在95.8%~101.3%,RSD均小于2%。结论:实验方法快速、准确可靠,是测定植物及土壤中重金属等微量元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陕西省主要农业土壤中微量元素锌、铜全量,有效态含量及分布状况,以及土壤中锌铜含量对作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锌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在多数土壤中较低,铜含量比较丰富。作物中,谷子、小麦中锌铜含量普遍高于其它作物,水稻土上生长的各种作物锌铜含量又普遍高于其它土壤上生长的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