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
论述了陕北渭北粮食开发的重要意义,定量分析了陕北渭北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总产量增长潜力。结果表明,在现有栽培技术条件下,“二北”粮食总产量最高可望达到78.50亿kg,较“八五”期间净增产43.67亿kg.最后分析了潜力开发的可能途径与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陕北渭北粮食开发的潜力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陕北渭北粮食开发的重要意义,定量了陕北渭北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总产量增长潜力。结果表明,在现有栽培技术条件下,“二北”粮食总产量最高可望达到78.50亿kg,较“八五”期间净增产43.67亿kg,最后分析了潜力开发的可能途径与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1999~2003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使得供求关系不断趋于紧张。2004和2005年,在市场机制和有利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有恢复性增长。本文在对未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粮食增长潜力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农业生产也由数量的增长向效益增长方向发展。由于扶持粮食生产力度加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粮食播种面积难以稳定,同时粮食生产向着种植品种良种化、栽培管理简单化、除草化学化、生产成本降低化、播种生产收获机械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来看,粮食生产水平仍较低,增产还有潜力。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能力是粮食生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耕地质量分级的基础上,按照耕地分布和粮食生产现状,对浙江省富阳市粮食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抽样调查分等单元的可实现生产力,依据耕地质量的地力指数建立可实现产能的核算模型,对区域粮食的生产能力和可实现的增长潜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富阳市粮食生产潜力38 778 t,可实现潜力为25.95%。粮食作物复种指数极大地影响产能提升,若能确保2005年以来的最高生产水平,富阳市可提升粮食产量26 332.53 t,提升17.18%。此外,加大旱粮品种开发和生产技术改进,对提高富阳市粮食生产潜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3,(6):24-26
一、我国玉米的增产贡献我国玉米生产对国家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增产主要来自面积增长,而单产增长较缓慢,今后增长压力和潜力并存。最近23年(1990~2012年),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2年,玉米总产量从9880万吨增加到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对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均衡增产技术进行分析。[方法]探讨河南省自然条件和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潜力,分析影响小麦-玉米两熟生产能力的因素。[结果]河南省粮食的增长主要是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而玉米增产潜力较大。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为周年两熟均衡增产奠定了技术基础。[结论]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全国粮食生产也存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取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水产专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筛选出19个对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工厂化养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4种类型,从而为工厂化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布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brunetti)是鸡的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性原虫,但是我国球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很少谈及,有关研究报道更为少见。为此,笔者回顾了自1942年Levine首次报道布氏艾美尔球虫以来人们对这个种所做的研究。主要对这个种在世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内生性发育、体外培养、致弱及在球虫疫苗中的地位作了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Walsh J 《Science (New York, N.Y.)》1982,215(4540):1592-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