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TOPSIS法在设施农业种植模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设施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品质和高技术含量等特点,探索应用TOPSIS方法对温室不同种植模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根据阿克苏地区设施农业具体情况选择12个评价指标,应用TOPSIS方法对下挖式温室大棚与普通温室大棚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普通温室大棚(芹菜-芹菜-芹菜)的综合效益最好。【结论】在种植模式相同的情况下,下挖式温室大棚的综合效益高于普通温室大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新疆呼图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干旱区呼图壁县为例,通过分析农用地利用现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农用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结果】优化后农业总产值上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上升,经济作物中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饲草作物播种面积也上升;林地和园地的面积也都有所提升。【结论】传统上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因此,干旱区域农用地利用模式选择的着力点在于因地制宜,多元化种植,注重生态平衡,努力实现干旱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江苏省各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助空间分析软件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比较13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间土地利用效益差距悬殊,空间分布呈由南到北整体递减的趋势;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效益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外部溢出效应明显,其中苏南地区为热点区域,苏北地区为冷点区域;各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均处在失调发展阶段,苏南地区多数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而苏北地区多数处于高度失调阶段。【结论】各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间未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平  孟梅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1002-1008
【目的】评价新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探讨农业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制定和实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生态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系统评判指标体系。【结果】新疆生态环境状况波动下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结论】新疆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关系减弱、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河北临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为政府审核开发区扩区升级提供依据。【方法】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土地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分值分别为97.77、45.48、100.00,评价总分值81.88,临城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利用类型。【建议】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土地监管长效机制;严格土地审批制度,逐步建立优扶劣汰的管理机制;优化产业格局,积极推动园区由起步型向成长型过渡;完善土地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保证临城经济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河北临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为政府审核开发区扩区升级提供依据。【方法】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土地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分值分别为97.77、45.48、100.00,评价总分值81.88,临城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利用类型。【建议】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土地监管长效机制;严格土地审批制度,逐步建立优扶劣汰的管理机制;优化产业格局,积极推动园区由起步型向成长型过渡;完善土地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保证临城经济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来实现对土地整治效果、效益和效率的综合评价.【方法】针对庆阳市18个土地整治项目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利用DEA-Gini准则进行定量描述,探究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主要因素,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参考.【结果】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率的高低是由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决定的,通过Gini准则提升后的DEA模型效率值更接近实际投入产出效率值,可以作为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依据.【结论】庆阳市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总体处于中下水平,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0.4107,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并接近第二级的指标值0.45。【结论】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对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率和住宅用地比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工业产值以及单位土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商品房空置率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具有较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正确评价节水农业,有利于规模化节水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分析,探讨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的发展情况。【结果】提出了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结论】综合效益评价已经涉及人类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所使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因此对综合评价的方法和理论进行整理、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述忠  冯晗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189-3196
【目的】过去数十年,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一直处于衰退之中。论文试图研究开放环境对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而预测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在未来的走势。【方法】应用基于Malmquist指数的DEA和效率回归方法。【结果】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倾向,并且这种倾向在开放环境中还会进一步增强。此外,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均衡”水平在近年来已先于真实水平并开始复苏。【结论】在开放的推动下,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衰退将会终止,增长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2.
【背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2018年底入侵中国后对玉米等农作物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远距离迁飞习性是草地贪夜蛾区域性转移危害的生物学基础,其在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流行的气候环境下,可形成纵贯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迁飞路线。据连续两年全国普查,草地贪夜蛾沿西线迁飞路线逐代北侵的终点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全境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但目前,入侵中国西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的虫源地尚未明确,该害虫在整个中国西部地区的迁飞路径研究也鲜有报道。【目的】阐释驱动草地贪夜蛾迁入中国西北地区的关键气象动力因子,明确该地区首次入侵种群的虫源地所在,精准解析亚洲季风气候背景下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为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和指导区域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在西北地区宁夏的成虫种群动态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中尺度气象数值模拟、昆虫迁飞轨迹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分析草地贪夜蛾远距离迁飞的大气动力背景场,模拟计算草地贪夜蛾在中国西北地区连续1—3个夜晚的迁飞路径和回推轨迹落点。【结果】7—9月份出现的偏南夏季风是影响宁夏等西北地区草地贪夜蛾不断迁入的关键气象因子,其虫源主要来自于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其次为陕西西部,此外,重庆西南部、云南东北部和山西西部局部也可为西北地区提供一定的虫源。【结论】在偏南夏季风的主导作用下,草地贪夜蛾经由多个夜晚的连续迁飞可构成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迁飞路径。该路径源自缅甸,自南向北依次经由中国“云南-四川和重庆-陕西和甘肃-宁夏”,最北可达内蒙古。在7—9月份偏南风盛行期提前和风速偏强的气候条件下要加强西北部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颜璐  马惠兰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6):1152-1156
【目的】分析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户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控制和减少流域面源污染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受到文化程度、务农时间、种植规模、是否参加过施肥技术培训、信息获取渠道、农户对化肥施用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态度、个人施肥习惯、土壤质量下降、病虫害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应从加强农户的施肥技术指导、提高农户文化素质、加强施肥技术信息供给、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等方面规范农户施肥行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研究蜜蜂授粉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评估农业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为明确养蜂业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经济地位,推动养蜂扶持政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蜜蜂依存度估价法,评估2006—2008年间中国36种主要授粉农作物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并探讨农业生产对蜜蜂授粉的需求。【结果】蜜蜂授粉对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06—2008年间36种主要作物蜜蜂授粉的年均价值高达3 042.20亿元,是中国蜂业总产值的76倍,相当于中国农业总产值的12.30%。农业生产对蜜蜂授粉的需求很大,2008年仅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需要授粉蜂群的数量就达6 000—8 795万群(15框蜂)。【结论】养蜂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授粉是不可或缺的农业生产投入,且需求巨大。应该重视养蜂业,既要提高蜜蜂授粉价值的社会认知度,同时也要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区域差异,提升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发展共识,发挥新疆在中亚地区重要作用,为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结果](1)吉尔吉斯斯坦农业资源环境总体上优于新疆。(2)新疆在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种植结构、作物单产、农业管理模式、农业技术水平均优于吉尔吉斯斯坦。[结论]建立新疆一吉尔吉斯斯坦技术交流、示范平台,加强两区域科技互补,促进两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俊莉  曹明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552-2560
【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资源型城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影响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榆林市2000—2008年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投入产出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以无偿能值为主,2008年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而劳动力能值占可更新有机能的比例高达68%,仍处于主要依赖人力和环境资源的传统农业阶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自然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优越;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偏低,但发展潜力较大;社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2008年,优势度指数为0.71,优势产业(畜牧业)明显;稳定度指数仅0.49,自稳定性有待增强;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76,系统富有活力。【结论】今后应提高可更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系统结构、加大农业科技辅助能值投入,使系统能值的投入产出向高水平发展,使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现代科学技术型、高度集约型和高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农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效率。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可以为未来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对深入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各产业总产值数据,利用区位商法从整体上了解我国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变化幅度和重点地区的调整情况。【结果/结论】根据区位商法分析结果,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应根据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对农、林、牧、渔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要继续发挥其优势,同时不能忽视处于劣势发展的地区,需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对重点地区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为县域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宁区农业发展现状、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农业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结果】兴宁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为:立足于兴宁区的区位、产业、物流等优势,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强化产业间的带动联动效应;依托三塘工业园区和金桥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寻求农业与旅游业最佳结合,从而推动兴宁区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可首先从养殖规模化和品牌化、蔬菜种植标准化、花卉苗木特色化、甘蔗和木薯种植区域化、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等方面对兴宁区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建议】可从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调整耕地规模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兴宁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蔡荣  韩洪云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6):1277-1282
 【目的】有机肥投入不足将加剧土壤营养失衡和基础肥力下降,严重威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采取措施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已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价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有机肥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销售合同、生产合同、果园离家距离、果园规模、农户有机肥认知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重与农户有机肥施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化肥施用量、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户有机肥施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与合作社签订销售合同和生产合同分别可以使其增施有机肥约678元/hm2和1 497元/hm2;此外,果园离家距离、果园规模、农户有机肥认知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非农收入比重也是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山东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农业产业升级转型需求迫切。而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山东省率先开展了信息化推进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尝试。通过分析总结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践与成效,进一步验证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全国其他省份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的方式了解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以调研获取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定量研究,不仅从宏观角度上把握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信息化政策措施。【结果】山东省主要开展了省级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三网融合”信息服务高速通道建设,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工作。目前,省级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并试运行,建成了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业信息服务高速通道,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2 000多个示范性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围绕蔬菜、果树、畜禽、水产等重点产业开展了科技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等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了一大批信息化成果,探索建立了农业信息化工作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结论】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关键举措,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山东省乃至全国发展农业信息化,实现“四化同步”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