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促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办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中职涉农专业的发展现状,基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从指导思想、实践基地建设、如何搭建平台等方面对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中职涉农专业的发展现状,基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从指导思想、实践基地建设、如何搭建平台等方面对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观念创新、学校与社会共育人才的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就农业职业院校培养一线创业人才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5.
涉农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涉农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涉农中职教育教学上的不足,提出了涉农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对策:首先是明确涉农专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改善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的课程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此外,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探讨了未来涉农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走向: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模式,实行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涉农专业骨干人才。  相似文献   

6.
以整合和开发各类涉农信息资源、解决广西省农产品信息化"资源共享"问题为目的,构建以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新农村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农业信息系统;提出了农业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流技术应用模式,在对系统整体详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同时对各子系统之间整合方法和工作流引擎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为未来农业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人才的培养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该文从如何探索更加有效的涉农人才培养途径出发,阐述"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内涵,结合涉农专业的特点,对涉农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构成耍素、教学实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具体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循环农业已经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以农业为主、山区面积占98%的临沧市,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肥力下 降,降低农业竞争力,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循环农业,保护土壤肥力,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提高农民 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针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学生,结合种植、养殖实践教学,依学校条件以蚯蚓养殖实训为纽 带探索适合山区农村生态循环农业的可行性模式,以期激发学生将来回乡创业的创新思维,立足当地实际发挥优势, 举一反三探索更多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阐述高校产学研合作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的方法和运行模式,提出"三创一传承"创新型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总结了"三阶段两导向"的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通过将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的创新贯穿于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三创"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所以需要一些地方本科涉农院校积极参与、发挥作用,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层次人才,这就需要对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牢牢坚持为地方(或行业)服务为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有地区特色以及学校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11.
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为例,根据实训基地各功能与人才培养任务直接相关的程度,对创新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有必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信息化、智慧化目标、教学资源共享、专业结构优化等策略不断推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到来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农业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整体发展薄弱、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落后等巨大差距。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其挑战与机遇,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为农业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指出了我国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设计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研究围绕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农业标准化课程的特点,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微课教学方法,拓展创新实践项目,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进而构建了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是推进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基础。文章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全面总结分析了其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人才培养载体和多途径促进人才成长等人才培养工作的做法与经验,以期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金峰  王金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22-8423,8427
针对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定位.通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配置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手段实施教学体系,提出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介绍了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蔚晓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778-2779,2809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随着企业对食品类人才需求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天津农学院为例,从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对食品类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3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农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全国涉农高等院校农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分析,提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农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优化过程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体系已从自身成长向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转型发展。对面新农科建设肩负的“四大使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国际农经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传统农经专业转型发展等新形势、新状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势在必行。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养要求以及课程支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各类典型农业院校农经人才培养体系特征和差异,结合地方农业院校办学实际与特色,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联动协同,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地方农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都市型现代农业需要的人才,北京农学院对传统农学专业进行了深度改革,通过调整专业方向、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形成了北京都市型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