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风电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风力发电已形成一个重要的新兴能源产业,风电机组单击容量和风电场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场安全高效运行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损坏部位从高到低依次为:电气系统、风轮叶片、控制系统、传感器;本文最后对风电场机组叶片、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等提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光伏发电、风电等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电网的调度变得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更多不稳定的因素。作为一种有效的用于管理各种分布式电源的技术,虚拟发电厂技术对于多分布式电源的电网经济调度具有较好的优势。首先建立了简易的虚拟发电厂模型,在保证风电和光伏发电全额上网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虚拟发电厂的电网经济调度模型,然后以发电资源消耗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计算,最后以包含一个风电场、一个光伏电站和6个火电机组的系统为算例进行了验证。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虚拟发电厂的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合理,求解较好地达到了电力生产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黄灏  杨琳  李涛  齐晓朋 《农技服务》2015,32(5):133-134
通过对华电莱州金城风电场风电机组所处的特殊雷电环境以及遭受雷击后果的分析,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国家现行防雷技术规范,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防雷部分相关标准,对风电机组雷电防护进行设计和探讨,以期达到其各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损失。  相似文献   

4.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项目发展迅速,而风电场的建设不可避免会对地表造成扰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急剧增加。文章在总结湖南山区风电项目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山区风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为道路工程区和风电机组区,并对重点防治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建  鲁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54-9055
以廉江市塘蓬镇49.5 MW风电场项目为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导则,分析了风电项目产生环境影响及其带来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廉江市塘蓬49.5 MW风电场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力发电的优势不言而喻,但风电发展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介绍了我国风电场的分布环境特点,并从植被破坏、噪声污染、鸟类安全、电磁辐射、视觉景观污染等方面阐述了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择湍流分析模型,对照风电场设计指标来计算复杂条件下的风能资源相关参数,将微观选址技术和风机设备选型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以一个实例建立的湍流模型,对比分析其与传统的线性模型算法的差别所在,提示了导敛风电设备的质量及安全可靠性不高、运行控制困难、实际出力也比预测评估低的原因所在,对避免潜在的破坏风险、预先制定复杂条件下的运行控制方案、有效提高风电场综合出力有较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风电场的参数变化对电力系统动态电压稳定的影响。首先应用延拓算法,以风电场无功功率为控制参数,进行了单参数电压稳定性分岔分析。然后在单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有功功率作为第2个控制参数,进行了双参数分岔边界的确定和双参数制约性分析。最后对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对Hopf分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电场吸收的无功功率限制了风电场有功功率的输出,SVC可以延迟Hopf分岔,提高风电系统电压稳定域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发电机并网时的电流冲击已不能忽视,必须对并网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总结现有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柔性并网”问题,即可通过励磁控制调节发电机输出并满足并网条件。研究双馈电(DFIG)的空载模型、变频器的整流控制模型和并网控制模型,建立整个并网发电系统,并通过完整的仿真验证系统建模与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风速预测对风电场和含风电的电力系统的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风速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可以有效地减轻或避免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风电场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预测方法得到广泛地发展。本文重点分析随机时间序列法、工神经网络法、卡尔曼滤波法、模糊逻辑法、小波分析法、空间相关法等几种基本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在风电场规划阶段,测风塔位置的选择是否合理、测风数据完整度等因素直接影响风电项目可研阶段风电场产能计算的准确性。从而关系到风电场建成投运后整体效益。合理的测风塔位置选址和正确的数据采集、处理方法是风电项目前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引领下,形成了新能源产业特别是风电快速开发建设的新格局,给电网管理和接网后的风场运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管好风电场,如何做到网企和谐发展,成为当前风电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着重对风电场的运营管控和接网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将张家口近年风电装机容量和历年气象数据结合在一起,研究风电场建立与风速、风向的相关性问题。结果表明风电装机容量与风速之间不具备显著的相关性,与风向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风电场的生态修复难易程度进行了综合区划,为不同区域风电场采取适合当地的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影响风电场生态修复的气象、土壤、植被、地理信息、风能资源5大类要素12个指标因子,并通过不同的拟合模型对相关指标因子进行建模。利用8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及2 005个自动观测站2016—2018年观测资料,分区域建立气象要素模型,得到了年降雨量、夏季降雨量、年平均最低气温等指标的分布。利用月降水量,建立了简化的土壤降雨侵蚀力模型,得到了土壤降雨侵蚀力指标,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得到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指标。通过陆地风能资源高分辨率(1 km)评估(30年平均)数据集,得到70 m高度风速、70 m高度风功率密度2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气象影响在风电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占主导的思想,对各指标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影响系数,通过加权综合评分的方法得到了湖北省风电场生态修复综合区划等级,即易恢复区、较易恢复区、较难恢复区、难恢复区。易恢复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大部,襄阳中部的岗地平原,鄂东的浠水、蕲春、团风等地;较易恢复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北部分丘陵地区;较难恢复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北的大别山区、鄂东南幕府山区、鄂北桐柏山区、大洪山、恩施大部区域等中低山区;难恢复区分布在湖北省部分中高山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风电消纳的能力,本文针对风电—固体储能技术联合供热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及试验,充分地考虑了电、热系统协调运行的物理特性。首先对典型风电场参数波动特性及弃风时段进行了分析,并与固体储能技术相结合展开供热试验,以此建立合理的风电消纳方法。结合城市集中燃煤供热系统,在一个供热季内,通过折算电价和煤耗量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经济性和环保效益。借助国家政策性补贴,对风电企业、电力公司和供热公司三方进行企业效益核算。结果表明:弃风联合固体储能供热技术用于风电消纳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并网异步风力发电机组为例,建立了笼型异步发电机组电磁暂态的详细模型、简化模型以及稳态模型等。针对不同组合的5个风力发电机组模型,采用Matlah/Simulink对发电机端部发生三相短路故障的情况下进行仿真分析,求出不同模型下机组故障的临界切除时间。仿真结果表明,不同风力机组模型对机组暂态稳定性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最为合适的是发电机的简化模型和两个质量块的风力机轴系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某无人机撞网回收系统为例,基于LS-DYNA软件,提出了柔性带、阻尼器等关键部件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系统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了不同入网位置的动力学仿真计算,并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无人机撞网回收系统模型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提出的动力学建模仿真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建模方法大多局限于时间域内的分析,且没有考虑计算过程和物理过程,通过网络实时交互对系统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扩展了传统模型以刻画系统中的时空相关、网络交互以及模型结合等问题,将时间和空间的事件信息明确地抽象到编程模型中,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及一体化建模。以猪舍中风扇开启为例,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证明该模型可应用于精准农业中,从而有利于设计人员更好地分析网络化计算过程在与物理过程融合、物理环境交互中的动态行为,对加深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光油田曙二区S33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随机建模中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相控建模的思路,选择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中的球形变差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三维数据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合理制定八面河油田面一区油气田开发方案,需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此应在精细的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质、测井、地震研究成果为背景,采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建模思路,以确定性方法建立构造模型,以随机建模方法利用Petrel软件建立离散的沉积相岩相模型,采用算法稳健的序贯高斯模拟建立连续性的储层参数模型,即孔隙度、渗透率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