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南太平洋公海智利竹筴鱼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利竹筴鱼是一种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对其生活史关键过程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根据2006年5-8月在智利公海采集的智利竹筴鱼样本,利用其中963尾智利竹筴鱼耳石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估算了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关系以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并分析了智利竹筴鱼耳石重量(OW)与年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最大年龄9龄,最小年龄2龄,样本年龄组成以4龄为主(71.5%)。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方程参数a、b分别为0.000 03和2.801 9,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为738.4 mm,k为0.107,t0为-1.08。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关系(r=0.74,P<0.001),表明耳石重量可用于智利竹筴鱼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年龄与生长特征,本研究针对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矢耳石年轮结构开展年龄鉴定,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 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拟合其生长方程,分析其年龄组成与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样品体长范围为40~200 mm,平均体长为(96.73±26.27)mm,体质量范围为0.8~185.9 g,平均体质量为(23.79±23.67)g;(2)经检验雌雄间体长(L)与体质量(W)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体重幂函数关系式为W=2×10-5L3.0021(R2=0.9800);(3)鉴定157个耳石磨片,年龄范围在0~4龄之间,0龄为优势年龄组,占65.60%,1龄占18.47%,2龄占6.37%,3龄占7.64%,4龄仅占1.91%;(4)雌雄间体长(L)与矢耳石短半径(SR)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关系式为SR=0.0108L-0.3106(R2=0.8766);(5)生长方程拟合以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效果最佳,生长方程为Lt=204.2(1-e-0.4(ti +1.56) ),拐点年龄为1.19龄,对应体长L=136mm,W=50.8 g。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型拖网渔船开欣轮2010年7-10月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211尾智利竹鱼样本,对其矢耳石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的矢耳石存在4个区,即前区、后区、背区和腹区。有明显的基叶,基叶均长于翼叶。对矢耳石的24项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耳石总长(L1)、耳石中心到末端的距离(L3)、耳石末端到翼叶的距离(L11)、耳石末端到矩口的距离(L13)可作为耳石长度特征参数,耳石中心到腹部的距离(L5)、耳石末端到腹部的距离(L10)、耳石腹部到矩口的距离(L18)、耳石翼叶的长度(L23)则可作为耳石宽度特征参数。耳石长度特征参数L1、L3、L11、L13与叉长和体重,以及耳石宽度特征参数L5、L10、L18与叉长和体重分别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05),参数L23与叉长以及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金沙江长鳍吻鮈年龄与生长,为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从金沙江丽江市永胜县片角乡江段收集161尾长鳍吻鮈作为样本,用鳞片鉴定年龄并退算鱼的体长,通过相关分析,拟合出长鳍吻鮈体长与鳞长、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求出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及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方程。[结果]长鳍吻鮈渔获物由5个年龄组组成,以1-3龄为主;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L=25.373+56.331R;体长(L)与体重(形)的关系式为形=1.7×10^-5L^3.0073;其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为Lt=278.6966(1-e^-0.32962(t+0.25886)),Wt=383.4364(1-e^-0.32962(t+0.25886))^3.0073;生长拐点年龄为3.08龄,此时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86.02mm和113.69g。[结论]严格限制捕捞3龄以下约200mm长的个体,有利于该鱼资源科学保护与增值。  相似文献   

5.
似鮈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3年间对湖北神农架林区关门河中的似鮈进行生物学调查。依据鳞片上环纹的切割现象鉴定年龄。体长-鳞长关系为L=2.515s—3.210.体长-体重关系为W=0.0000123L3.0396。用Voa.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该鱼生长过程,各生长参数为:L_∞=238,W_∞=219.6,K=0.258,t_0=-0.805,拐点年龄ti=3.48,拐点体重Wi=65.0。似鮈为杂食性鱼类。其食物主要为水生昆虫幼虫。第一次性成熟年龄为3龄。绝对繁殖力5.17—36.65(平均15.66)千粒,相对繁殖力112—368(平均212)粒/克体重。绝对繁殖力与体重。体长、年龄的关系为:R=0.1784L-14.585,R=0.2004W+2.728,R=4.2703t-0.01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察隅河流域贡日嘎布曲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ilabiatus)的年龄与生长特征,2021年8月在西藏察隅县察隅河支流贡日嘎布曲采集95尾弧唇裂腹鱼,通过耳石进行年龄鉴定,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对弧唇裂腹鱼进行生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弧唇裂腹鱼体长和体重关系呈幂函数,关系为W=4.708×10-5L2.7457。拟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260.65[1-e-0.096(t+1.805)],W=202.59[1-e-0.096(t+1.805)]2.7457。察隅河流域贡日嘎布曲弧唇裂腹鱼属于异速生长,且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7.
利用鳞片、矢耳石、脊椎骨3种材料对水口水库野生罗非鱼(Tilapia sp.)606尾进行了年龄鉴定,并对其生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以鳞片为主,矢耳石、脊椎骨为辅助鉴定的年龄由1~3龄组成;体长与鳞径拟合出直线回归方程为:L=45.991R-3.124 1(r2=0.944,N=606);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262.8(1-e-0.2(t+1.28));Wt=690(1-e-0.2(t+1.28))2.890 6。2龄前随着体长的增加,体重增长缓慢,2~3龄体重较体长增长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矢耳石的形态参数、生长特性及其与鱼体生长的关系,依据耳石日轮鉴定了日龄.黄唇鱼矢耳石大小与鱼体大小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耳石长半径与体长以及长半径与短半径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耳石重与体质量、耳石重与体长以及耳石厚与体长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矢耳石长半径与体质量、矢耳石重与矢耳石长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矢耳石平均生长轮宽度随着日龄的增加有变窄的趋势,表明日龄与平均耳石生长轮宽度之间存在一种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尼洋河双须叶须鱼年龄与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2015年在尼洋河收集的203尾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样本,以鳞片为主要的年龄鉴定材料,对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由2~15龄和18龄共15个年龄组成。其中优势年龄为2~10龄(占87.19%)。体重和体长的关系方程为W=1.44×10~(-4)L~(2.537)(n=203,R~2=0.876,P0.01)。其生长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为L_t=489.938[1-e~(-0.119(t+1.245))];W_t=1 202.529[1-e~(-0.119(t+1.245))]~(2.573)。生长拐点位置在t=6.69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为L=299.578 mm,W=399.028 g。双须叶须鱼生长较慢、体型较小,是对尼洋河生态与环境适应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0.
对2005~2006年采集于江西鄱阳湖的79尾达氏鲐年龄与生长进行统计分析.鄱阳湖达氏鲌样本,年龄范围0~6,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180~260 mm,占总个体数的59.49%,优势体重在30~250 g,占73.42%.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L=89.660 4+18.919 6 SL,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5×10-6L33319,属匀速生长,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353.644 9×[1-e-0.2218×(t+0.6582)],Wt=775.374 9×[1-e[1-e-0.2218×(t+0.6582)]3.331 9>.生长拐点年龄为6.08龄,对应体长为274.03 mm,体重为332.54 g.  相似文献   

11.
智利竹筴鱼渔场海表温度及叶绿素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5年3月~7月大型拖网加工船"开富号"在智利外海东部智利竹筴鱼渔场(38°~47°S、78°~93°W)得到的生产调查数据及通过NOAA卫星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SST)及叶绿素浓度分布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整个调查期间平均日产量为146.33 t,其中以4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2)平均CPUE为10.49 t/h,其中以7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3)随着季节从秋季进入冬季,智利竹筴鱼渔场总体从南向北移动,秋季(3~5月初)的渔场由东向西移动,而冬季(5月末~7月)的渔场则突然向东转移;(4)智利竹筴鱼渔场主要分布在SST为10~18℃的海域,其中又以13~14℃的渔获率较高;(5)智利竹筴鱼渔场主要分布在叶绿素浓度为0.12~0.26 mg/m~3的海域,其中又以0.14~0.18 mg/m~3的渔获率较高;(6)随着秋冬交汇,智利竹筴鱼鱼群明显分裂成两片渔场进行聚集,其中西部渔场大规格个体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型拖网渔船"开欣"轮2010年9-10月以及"开富"轮2011年8月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441尾智利竹鱼样本,对雌鱼卵巢进行组织学切片与观察。结果表明:(1)智利竹鱼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其中第2时相核膜外出现透明层,第3时相胞质中形成大量卵黄颗粒和油滴,第4时相核膜开始溶解并且能观察到精孔结构,第5时相成熟卵粒与滤泡膜分离;(2)卵径分布图显示,Ⅳ期卵巢中有各种不同卵径的卵粒,并且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峰;(3)卵巢内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产卵类型属于分批非同步型;(4)从8月底到10月初是智利竹鱼性腺发育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我国大型加工拖网远洋船队集中北太平洋生产,造成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经过连续三年的探捕活动,我国于2003年开始正式在东南太平洋公海捕捞生产智利竹笑鱼,而此区域处于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CPPS)的管辖范畴。为此简要介绍了智利竹笑鱼渔业状况、CPPS渔业管理趋势。分析了这些趋势对我国发展智利竹笑鱼渔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确保渔船遵守《执行协定》和《框架协议》的规定;(2)加强与智利方面的沟通;(3)健全情报体系,加强船员培训。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我国大型加工拖网远洋船队集中北太平洋生产,造成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经过连续三年的探捕活动,我国于2003年开始正式在东南太平洋公海捕捞生产智利竹笑鱼,而此区域处于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CPPS)的管辖范畴。为此简要介绍了智利竹笑鱼渔业状况、CPPS渔业管理趋势。分析了这些趋势对我国发展智利竹笑鱼渔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确保渔船遵守《执行协定》和《框架协议》的规定;(2)加强与智利方面的沟通;(3)健全情报体系,加强船员培训。  相似文献   

15.
根据拖网网囊网目尺寸与鱼体生物学存在关系 ,对智利竹鱼的优势叉长组成、形体特征、初次性腺成熟时的叉长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测试得出 2 0 0 0年智利竹鱼的优势叉长为 2 5 0~ 30 0mm ;体高、体宽和体周与叉长存在线性关系 ,分别为 2a =0 .185 8L - 3 .5 2 19,2b =0 .1339L - 4.2 99,c =0 .480 3L - 3 .4794。并对智利竹鱼拖网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与计算 ,认为智利竹鱼拖网网囊的最适网目内径为 115~ 12 0mm。  相似文献   

16.
根据拖网网囊网目尺寸与鱼体生物学存在关系 ,对智利竹鱼的优势叉长组成、形体特征、初次性腺成熟时的叉长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测试得出 2 0 0 0年智利竹鱼的优势叉长为 2 5 0~ 30 0mm ;体高、体宽和体周与叉长存在线性关系 ,分别为 2a =0 .185 8L - 3 .5 2 19,2b =0 .1339L - 4.2 99,c =0 .480 3L - 3 .4794。并对智利竹鱼拖网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与计算 ,认为智利竹鱼拖网网囊的最适网目内径为 115~ 12 0mm。  相似文献   

17.
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是目前全球已知的最大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对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03-2016年我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竹夹)鱼渔捞日志资料,结合Niñ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分析智利竹(竹夹)鱼渔场资源丰度和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智利竹(竹夹)鱼渔场重心变化与ENSO现象存在着显著相关性,Niño 3.4区SSTA与经度重心的关联度为0.700,与纬度重心的关联度为0.726,与CPUE月间变化的关联度为0.520,与CPUE年间变化的关联度为0.703。厄尔尼诺期间,渔场重心存在向西北移动的趋势,其CPUE高于正常月份平均值;拉尼娜期间,渔场重心存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其CPUE低于正常月份平均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3-2012年中国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公海的生产统计数据,基于GIS的地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智利竹(竹夹) 鱼资源密度时空分布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竹夹)鱼不同年份空间分布趋势变化明显,2003与2004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78°~85°W的东北部水域,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2005、2006及2007年,分布情况与前两年类似,但变化梯度较以前缓和;2008与2009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散乱,无明显规律;2010年,整体上资源密度呈西高东低的趋势,高值区多分布在93°W以西的水域;2011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西北部水域;2012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28°~38°S的西北部水域,由西北部向东部递减。热点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结果一致,它们之间可相互印证。智利竹(竹夹)鱼资源密度高值点均分布在45°S以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