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菏泽市2013年气象要素对农作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5,(1):113-114
2013年菏泽市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平均年降水量比历年偏少,日照比历年偏多。四季气候特点分别是: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冬季、春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夏季、秋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冬季、春季全市平均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值偏少,夏季、秋季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值偏多。总体来看2013年极端天气较少,气候条件总体上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尚属较好年景。  相似文献   

2.
刚竹毒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64-1964,1966
刚竹毒蛾是安徽省南方毛竹产区近年新发生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以幼虫危害竹叶,大发生时造成全林枯死.介绍了刚竹毒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云南农业》2018,(水稻生育)
正一、水稻生育期间气候条件2017年水稻生育期间(3-9月)全州10个县(市)平均气温19.8℃,比历年同期偏高0.2℃;累积降雨量734㎜,比历年偏多2%;日照时数1180 h,比历年同期偏少9%(见表1)。(一)播种育秧期水稻播种育秧期(3-4月)全州平均气温16.2℃,比历年同期偏低0.5℃;平均降水85 mm,比历年同期偏多147%;平均日照时数406 h,比历年同期偏少19%。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余庆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其特点为成虫始见期比2019年晚、比历年早;主迁入期第3代成虫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蛾量大,迁入主峰期推迟;第3代残存虫量大,第4代田间蛾蜂期长、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幼虫量第4代大于第3代;危害高峰期比历年早,危害期长,第5代发生比历年同期平均轻.原因如下: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成虫的迁入、交配、产卵和卵孵化;5月份气温回升快,水稻大田移栽提早,迁入成虫很快扩散于稻田产卵繁殖;第3代残存虫量和第4代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积累虫量大;6月上中旬及7月上中旬低龄幼虫盛发期雨日多,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不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等因素,造成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和特殊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防控必须进行统防统治,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2020年3~10月八五六农场平均气温12.7℃,比历年同期偏高0.3℃;降水量899.5mm,比历年同期偏多390.8mm;日照时数1654.4h,比历年同期偏多111.5h;≥10℃活动积温2841.8℃,比历年同期偏高95.2℃,终霜期略早,初霜期比历年同期晚8d,无霜期比历史同期偏多13d.受春季低温、大风,夏...  相似文献   

6.
造成夏玉米秃顶、缺粒现象原因除品种特性外有以下几方面。一、气候因素2006年任丘市7月份降雨次数虽较多,但降雨量只有159.1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少14.8毫米,且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中旬;8月份平均气温26.2℃,较历年平均值偏高  相似文献   

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于2012年设在黑龙江省克山农场科技示范园马铃薯试验区,属丘陵漫岗地,海拔315m,属淋溶黑钙土,前茬大豆、秋整地、春施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kg、尿素125kg、硫酸钾50kg. 1.2 气象因子对试验总体影响 1.2.1 温度偏高 4~5月平均气温9.8℃,比历年同期高2.3℃;6~7月平均气温为21.3℃,比历年同期高0.7℃;8~9月平均气温16.6℃,比历年同期高1.4℃. 1.2.2 降水  相似文献   

8.
引言:2010年科右中旗地区平均气温略高,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春季降水偏多,地下水位比历年同期有明显回升趋势。 一、基本气候概况气温:年平均气温为6.0℃,比历年年平均值的6.3℃略低0.3℃,比2009年年平均值低0.6℃;各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高、低不均。  相似文献   

9.
刚竹毒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98~ 1 999年在福建南平西芹对刚竹毒蛾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 ,组建了越冬代生命表以及 5个世代平均生命表 .刚竹毒蛾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属 Price A型 ,平均种群趋势指数 I为1 .658,越冬代种群趋势指数 I为 1 .872 ,1~ 2龄幼虫的自然死亡是影响种群的重要因子 ,4龄幼虫至蛹期关键因子是天敌因子  相似文献   

10.
<正>项城市2014年度的气候特征为:气温、降水、日照均属正常;年内异常气候事件主要表现为:大雾、暴雪、道路结冰、连阴雨、高温、暴雨、干旱、寒潮等气候事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一、气候状况评价(一)气温项城市2014年度平均气温为15.1℃,较历年同期平均值15.1℃持平,属正常。各季度及12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冬季本季度全市平均气温为3.0℃,较历年同期平均值2.9℃偏高0.1℃,属正常。春季全市平均气温为16.3℃,较历年同期平均值  相似文献   

11.
进行蜀刺腿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渝东地区1年发生1代和2年完成1代同时存在;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以及湘、黔、鄂武陵山区海拔300~1 200 m的柏树林、栎林内;其个体大,食性杂、食量大,危害期逾200 d;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是抑制该虫成灾的根本措施;在虫口密度较大的虫源地,用20%氰戊菊酯乳油等化学农药防治。在越冬前,喷施从蜀刺腿僵虫上分离生产的白僵菌,防效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两年一代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年一代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的生物学特性。完成一个世代跨3个年度730d左右,下一世代约有10%进入1年一代虫,1年一代虫的下一世代均进入2年一代虫。2年一代虫在第2年的小署及大署期间进行越夏。大虫、大虫在奇数、偶数年间交替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云杉小卷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该虫在青海为害云杉,一年1代,以幼虫取食芽基、嫩茎,并钻入顶芽。在成虫期、幼虫期喷洒化学农药可获得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玉溪市红塔区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的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的历期和年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红塔区小叶榕上完成1代夏季需要25~31 d,春秋季需要42~47 d,冬季需要54~60 d。随着气温的下降,各虫态历期也相应加长,完成1代的时间也随之延长,榕管蓟马在红塔区一年可发生8~9代,周年可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卵的发生表现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时间在7月中旬到10月下旬,第二个高峰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第一个高峰期发生数量大于第二个高峰期,其发生数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与降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及其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伊藤厚丝叶蜂在吉林省1年3代,以预蛹在落叶层下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于6月上旬孵化,7月初可见成虫。第二代幼虫于7月末进入暴食期,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再次进入暴食期。9月中旬幼虫下树结茧于落叶层内开始越冬。该虫暴发危害期通常为2a,间隔周期为8~10a。人工模拟危害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一次性失叶,可影响3年材积生长,其中以第2年生长损失最大。受害当年,当失叶率为20%~30%时,落叶松表现出超补偿现象。如果针叶全部被食尽的话,第2年材积生长损失率最高可达65.6%。  相似文献   

16.
臭椿沟眶象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椿沟眶象在青海省民和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是专门蛀食臭椿的一种枝干害虫,此虫隐蔽为害,造成被害木生长衰弱或整株枯死,在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青海省定为省内补充检疫对象,此虫一旦普遍发生,防治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及时开展防治。2004—2006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进行了无公害防治试验,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M onochamus a lternatus)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南岳低山马尾松(P inusm as-son iana)林内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蛹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孔,盛期为6月;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可采用多种防治方法有效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8.
刘海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63-4564
对承德柳九星叶甲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九星叶甲在河北承德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内、土缝或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上树为害,至6月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并在树上为害到10月下旬下树越冬;每年7月上中旬为该虫为害盛期。  相似文献   

19.
对亮壮异蝽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黄山风景区13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大量发生,危害黄山杜鹃、榆树、栎类、椴类、湖北海棠、女贞和鸟桕等,在该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5~10月连续可见成虫。白僵菌生物防治和潜所诱杀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以来,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对柳准球蚧采取了野外定期观察,室内饲养观察及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柳树的枝干部越冬,成虫的发生期为5~6月中旬,6月中旬出现初孵若虫。柳准球蚧有三种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的控制力最强,一年发生两代,越冬代寄生率为12.1%,第一代寄生率为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