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关于粮食补贴政策增量粮食补贴资金要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倾斜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高了种粮农民的收入,稳定了粮食的生产面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土地抛荒在一些产粮区仍然存在,而且种粮面积还在逐  相似文献   

2.
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建立粮食直补机制是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所做出的重大决策。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据对两年来粮食直补政策在浦江县的执行情况分析,粮食直补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粮田面积的稳定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现了预期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家顾问》2008,(5):6-6
湖北省2008年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简称“粮食两补”)。具体补贴政策是: 1.2008年的“粮食两补”按各县(市、区)确定的补贴品种和2007年核定的实际种植面积以及全县(市、区)统一的补贴标准计算分解到种粮农户。  相似文献   

6.
粮食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和增加粮农的收入,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都制定了直接补贴政策,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省份也相继制定和出台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取消粮食定购(保护价收购).放开粮食市场和制定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2004年3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目标同时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农户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认知与种粮行为变动影响有助于政府明确政策实施效果,调整政策措施,缓解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改革压力。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调查农户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认知与规模变动反应基础上,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粮农种粮规模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户种粮行为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很高,达80%以上。农户粮食生产收入增加会促使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农户认知的粮食补贴对其粮食生产越起作用,农户越倾向于多种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量越多且价格越合理,农户扩大种粮的积极性越高。农户在当地找非农工作越难,越倾向于扩大种粮面积;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和承包耕地面积的多少对其种粮规模变动不显著。研究表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粮食补贴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因此,未来主产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调整中,政府需要构建粮食价格与补贴的融合机制,要分层次分类别对农户进行重点补贴,要加大对农户生产投入产出的补贴。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自2004年开始执行粮食直补政策,该政策对北京市的农业生产及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北京市相关文件及统计年鉴数据,归纳了粮食直补政策在北京市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了政策实施带来的初步成效,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纯收入,增加了种地收益产值,从而增强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粮食直补政策对北京市的种粮面积及粮食产量也有重要相关影响.同时指出目前粮食直补政策存在补贴标准不稳定,狭小的农业生产规模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需坚持执行合理稳定具体的粮食直补政策,加强资金发放程序的监督管理,并设立合理的粮食规模经营标准,加大规模生产补贴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过2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也存在对促进粮食生产拉动力不大之问题.为保护农民种粮持久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6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问题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整个粮改框架下,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认为虽然从总体上来讲,该政策直接惠及农民,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购销市场化的推进和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改进创造了条件,可以有效利用粮食风险基金。但是作为一种改革,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补贴类型纷繁复杂,补贴标准地区差异悬殊,农民对政策的持续性信心不足等。需要进一步采取-系列改进措施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明确补贴目的,规范补贴类型;加大中央财政在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份额;推进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2.
粮食补贴:激励效益及竞争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夏玉莲  曾福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81-14383
首先,介绍了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是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制度时期;第二阶段是国家对粮食收购实行价格补贴时期;第三阶段是国家对种粮实行直接补贴时期。其次,在给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分两种情况分析了粮食补贴的激励机制。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粮食补贴政策能达到最优效果。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可分为两种情况考察。当信息完全不透明时,粮食补贴政策呈零效益性;当信息半透明时,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只能达到次优结果。为提高补贴政策的效果,对补贴激励机制进行了调整设计,并根据种粮户业绩的评定函数,分析了农户的种粮选择。最后,探讨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户种粮积极性没有相应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政策背景:为了进一步减轻农资涨价对农民种粮成本增加的影响,经省政府批准,今年我省继续稳定粮食直补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力度。粮食直补每亩补贴20元,与去年相同;农资综合直补每亩补贴62元,比去年增加32元,国家发改委最近宣布自6月20日起,对种粮农民在今年已增加的农资综合直补的基础上,财政每亩再增加5元补贴。  相似文献   

14.
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利民工程,是贯彻党的“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有效措施。自2004年国家实行粮食补贴政策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农家顾问》2012,(6):6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中央财政今年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13,(8):22-23
眼下正是"粮补"发放时节,粮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我国粮食直补政策从2004年起全面实施以来,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倒逼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定民心等方面意义重大。粮食直  相似文献   

17.
种粮农民补贴包含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是国家特制的系列惠农政策,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是解决土地谁来种,粮食谁生产,粮食安全谁保证的重大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态化、良种化、优质化的重要途径,对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各项补贴资金,虽然存入农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日前公布了"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30多项政策涉及国家支持农业的方方面面。有业内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201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19.
《农家顾问》2014,(6):7-7
<正>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5月归纳出2014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政策50项,现辑录实施较为普遍、农户直接享受的部分补贴政策做一简介。1.种粮直补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农资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遵循"价补统筹、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补贴的政策绩效与粮食累进补贴方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2004年以来国家将以前实行的由流通环节改为直接补贴农民的粮食补贴政策产生的绩效:即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分析了不与当期播种面积和价格挂钩,而与当期农民实际种植面积和售粮量挂钩,向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方式的局限性.提出把农民经营土地的面积和出售粮食的数量结合起来,实行累进补贴的粮食补贴方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