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藜麦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一种一年生的藜科草本作物,发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近年来,藜麦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利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概述了藜麦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和国内外对藜麦耐盐碱、抗旱、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国内藜麦引种种植现状及推广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藜麦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为起源于南美安第斯山区的苋科(Amaranthaceae)藜属(Chenopodium)一年生作物。因籽粒具有较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加之,藜麦对不良环境,特别是干旱、冷冻、盐碱及土壤贫瘠等有较强的适应与抗性特性,被引种种植于世界各地,备受生物学、栽培及育种者的关注。由于云南独特的生态地形和气候多样性,较适合藜麦的周年生产,本文结合我们研究组近几年从南美洲原产地的引种、种植与育种研究,拟从云南藜麦种质资源的引进研究、产业发展的现状、区位优势与发展趋势,种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以期为云南藜麦推广种植、新品种(系)的培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藜麦全植株的综合利用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属藜科,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其富含有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等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降糖、降脂等多种药理作用。藜麦的全植株都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文中综述了藜麦全植株的主要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开发利用现状,展望了藜麦全植株的开发利用前景,为拓宽其应用领域及研发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藜麦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藜麦耐盐碱、抗旱、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国内藜麦种植现状及其推广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藜麦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藜麦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藜麦耐盐碱、抗旱、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国内藜麦种植现状及其推广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藜麦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藜麦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藜麦概述藜麦,为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双子叶植物。以全草食用或入药。又称:南美藜、印第安麦、或是奎藜、奎奴亚藜。藜麦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据不完全统计其品种有1000多种。种子形状呈药片状,扁圆形。大小跟小米差不多。其种子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2倍多,尤其含有一般谷物缺  相似文献   

7.
“粮食之母”、“超级食物”——藜麦“落户”青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2014年,在青海西宁、乌兰、德令哈和格尔木市进行了适应性种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丰富区域杂粮资源、高效开发盐碱地资源,引进试种具有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特性的藜麦,从品种选择、播期划定、田间管理、水肥控制等多个方面描述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藜麦栽培技术要点,为当地藜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藜麦在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及整理,汇总其起源分布、遗传多样性、抗逆性及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也指出藜麦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如藜麦种质资源匮乏、创新应用不足以及藜麦高产栽培技术有待提高等,提出未来应加强科研及产业投入,深入开展藜麦新品种的培育及突破性种质的创制研究。藜麦作为一种新兴的保健型粮食作物,在食用、农用和药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了解藜麦中有效成分及其相关特性,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藜麦成分提取和特性分析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后期藜麦品种的推陈出新以及特性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藜麦叶片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优化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叶片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和分析基因型间的差异,为藜麦黄酮的开发和高黄酮的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藜麦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对10个不同基因型品种藜麦的叶片黄酮得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叶片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70%乙醇,1∶40料液比,80℃水浴下回流浸提0.5 h。在优化条件下,1次提取工艺得率达85%以上。各因素对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比较结果发现:藜麦叶片黄酮得率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其中品种PI814932的叶片黄酮类物质得率最高,达0.933%。所测藜麦品种的叶片黄酮平均得率为0.619%,变异系数为34.44%。研究表明:乙醇回流法适于提取藜麦总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早熟昆诺阿藜和晚熟昆诺阿藜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了测定。经多种测验,结果表明这2个品种的昆诺阿藜在萌发期均具有较强的耐盐性。通过与沙打旺和草原1号苜蓿的对比试验,表明其耐盐性强弱依次为晚熟昆诺阿藜>早熟昆诺阿藜>沙打旺>草原1号苜蓿。  相似文献   

13.
藜麦的特性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麦(Cheuopodium quinoa)是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uopodium)1 a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有5 000 a以上的种植历史。近年来藜麦因自身特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藜麦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利用途径、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我国藜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藜麦资源进行抗旱性评价并研究渗透调节剂对藜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以黑藜(black quinoa)、白藜(white quinoa)、红藜(red quinoa )、蒙藜(mongolian quinoa)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干旱胁迫(DS)和正常浇水(CK)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藜麦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用水、5%蔗糖和1%磷酸三种渗透调节剂对藜麦种子进行前处理后,对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处理,研究渗透调节剂处理种子对其幼苗的抗旱性指标影响,最后综合评价不同藜麦资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①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藜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积累逐渐减少,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②渗透调节剂处理过的藜麦种子,其幼苗的抗旱性变化不同,5%蔗糖处理的幼苗抗旱能力较水处理显著高22.22%;而1%磷酸处理的幼苗抗旱能力显著低于水处理,表明5%蔗糖处理可以提高藜麦幼苗抗旱性,而1%磷酸对藜麦抗旱性影响不显著。③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显示,4种藜麦资源的表现为红藜>白藜>蒙藜>黑藜。综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藜麦,应优选抗旱性强的红藜和白藜,5%蔗糖可以作为提高藜麦抗旱性的渗透调节剂。研究结果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藜麦资源进行抗旱性评价并研究渗透调节剂对藜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以黑藜(black quinoa)、白藜(white quinoa)、红藜(red quinoa )、蒙藜(mongolian quinoa)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干旱胁迫(DS)和正常浇水(CK)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藜麦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用水、5%蔗糖和1%磷酸三种渗透调节剂对藜麦种子进行前处理后,对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处理,研究渗透调节剂处理种子对其幼苗的抗旱性指标影响,最后综合评价不同藜麦资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①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藜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积累逐渐减少,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②渗透调节剂处理过的藜麦种子,其幼苗的抗旱性变化不同,5%蔗糖处理的幼苗抗旱能力较水处理显著高22.22%;而1%磷酸处理的幼苗抗旱能力显著低于水处理,表明5%蔗糖处理可以提高藜麦幼苗抗旱性,而1%磷酸对藜麦抗旱性影响不显著。③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显示,4种藜麦资源的表现为红藜>白藜>蒙藜>黑藜。综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藜麦,应优选抗旱性强的红藜和白藜,5%蔗糖可以作为提高藜麦抗旱性的渗透调节剂。研究结果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北京藜麦的发病种类并筛选出对黎麦病原菌有效的杀菌剂种类,在藜麦病样中分离出黎麦筓霉茎腐病菌,并在室内测定了4种杀菌剂——戊唑醇、氟吡菌酰胺·肟菌酯、甲基硫菌灵以及多菌灵对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这4种杀菌剂对藜麦筓霉茎腐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且随着杀菌剂浓度的增大抑菌效果逐渐增强,其中25%戊唑醇悬浮剂和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较高浓度的70%甲基硫菌灵,杀菌效果最差的是50%多菌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NaCl胁迫对灰绿藜根、茎、叶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探寻灰绿藜的耐盐机理。[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100、200、300、400和500 mmol/L)处理灰绿藜,5、10、20和30 d后测定根、茎、叶中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甜菜碱含量的变化,并测定株高。[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灰绿藜根、茎、叶中的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逐渐升高;根中的甜菜碱含量始终都高于茎和叶的;株高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渗透调节可能是灰绿藜耐受盐胁迫的内在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