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防,就是预先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后反复。古人称预防为“治未病”。传统医学历来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养耕集·治牛皮风发表针法》中说:“世之善为医者,治病当治于未病之先,不治于既病之时也。”这些都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近代清·叶天士提出了外感热病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冬病夏治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中医“春夏养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自然界夏季阳气盛,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缓解和根治。  相似文献   

3.
<正>一防余寒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湿度也大,风湿顽疾易复发。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钊提醒,早出晚归者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不要久居潮湿之地,还需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二防过敏春暖花开时节,人们的室外活动也增加了,此时最易诱发过敏性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林主任指出,防过敏的根本办法还是调理好体质,推荐每天晒晒项背,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  相似文献   

4.
郑学勇 《北京农业》2013,(9):123-124
养猪业在国家政策性扶持和良好市场效益的双重影响下,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数量逐年递增,而疫病仍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有效防制生猪疫病,猪场应在建场、引种、饲养管理和疾病诊治等方面应遵循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和行业要求;同时包括畜牧主管部门的职责,即行业引导、服务和监管职能。总之,生猪疫病要以"未病先防,防重于治"为根本宗旨。疫病防制需要从生产各个环节加以实施,才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磅推出"卡勒根?茬无疾"系列产品,据了解,"卡勒根?茬无疾"系列产品是根力多股份以第三代生防功能菌群为核心,以中国科学院技术通过高温蒸养工艺研发的含纳米级微孔土壤调理剂为载体,集生物防控、土壤修复、盐碱地改良、有益元素补充四位一体的多功能抗重茬和多年生果树种植专用产品,可全面提高土壤生物、化学、物理三大综合肥力。  相似文献   

6.
正盛夏,艳阳高照,加之空气湿度大,正是阳气旺盛的季节,根据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这时的人体也是阳气旺盛之时。如果这时我们不顺应天时变化,而好贪凉、贪风,睡眠减少,或者大量进食一些热性食品,如羊肉、狗肉和肥腻肉类,吃一些辛辣食品,如葱、姜、胡椒、桂皮等调料,那就如同"火上添油",身体就会"上火",会出现头晕、嗓子痛、牙疼、便  相似文献   

7.
未病观是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医临证四大核心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内容,具体有不同的方法,《黄帝内经》从宏观上给予了指导,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孙教授的养生总则是“合则安”;养生要诀是“上善、中和、下畅”;养心法则是:“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推崇的养生方法是干祖望教授提出的:“童心、蚁食、猴行、龟欲”。具体操作方法有顺应自然、修心养性、护肾保精、运动锻炼、调摄饮食、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养生,避其邪气以防病等。  相似文献   

8.
徐晓慧 《新农村》2010,(6):44-44
<正>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较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养生专家提示,夏季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饮食宜清淡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新鲜、易消  相似文献   

9.
正夏季烈日炎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于内,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避免暑邪侵袭,热毒积于体内。那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养生模式,让自己舒适地度过夏天呢?夏季养生重在"养心"早起晨练养阳养心。入夏后,可以晨起后饮用1杯白开水,再进行短时的晨练,运动不要太剧烈。午时养心宜小睡。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改善冠脉血供、消  相似文献   

10.
 烟草丛枝症病害表现为黄化丛枝症,导致烤烟经济性状和产量产值明显下降。未筛选到治疗病害的有效药剂,"治虫防病"措施的平均防效为61.9%,"以治虫防病为主体,综合防治烟草丛枝症病害技术体系" 的平均防效为86.9%,20hm2中心示范样板田的防效为77.2%,每hm2挽回产量87kg、挽回产值1131885元,确认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而可靠地控制烟草丛枝症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