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源是影响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对地处西部农林院校而言,尤为关键.近年来,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也日渐凸现出来.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造成西部农林院校生源渠道单一、生源质量提高缓慢等现状.这些问题已引起了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如何吸引优质生源成为西部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招生的探索实践为例,提出了加强宣传、改革招生方法等四项基本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农林院校生源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源的质量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高校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改革推进,农林院校生源质量面临多方面问题。原有的生源质量评价方法不全面、不符合高校的选拔要求、不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已不能适应招生改革的新形势。提高农林院校生源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新的全面的生源质量评价体系;优化招生专业结构;加强招生宣传咨询,建立生源基地;多渠道、多形式选拔优秀考生;完善制度,做好录取工作。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要建立新的全面的生源质量观和评价体系,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生源质量评价标准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地方农林类院校农学类研究生招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生源数量严重不足、优秀生源大量流失、复试有效性削弱、研究生培养缺乏个性、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针对这些新问题,国家应加大对农学门类学科的投入,扩大农林院校推免生的推荐比例;学校应努力加强研究生培养平台建设,出台研究生招生优惠政策,高度重视和广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234-236
梳理了我国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高等农林教育的现状,将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对农林教育地位、作用认识不足,优质生源不足,农林教育发展阻力大,办学条件与发展需求存在矛盾,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乐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对策,要求提高对农林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林生源质量和拓展就业渠道,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生源质量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与保证。本文以浙江大学为个案,通过剖析浙江大学研究生生源组织、生源信息化管理、初试和复试等四个环节,探讨了有效提升研究生教育生源质量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林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同步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论述了农林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态势,对目前发展面临的诸多不适应进行了分析,针对农林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提出了若干对策,即营造环境、推进发展,科学定位、彰显特色,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规范求质量、以建设促发展,争取国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农林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生源特征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起点,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终点.结合生源特征和社会需求改进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对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Z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在分析其生源特征和社会需求特征,提出了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导向并重的课程构想,构建起硕士研究生的“飞鸟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业科学》2019,(13):272-274
针对当前农林类院校生源数量质量总体不足、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不佳等问题,分析了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改革和优化招生制度使农林类院校获得优秀生源,选派师生在科学技术试验场站进行科学试验和技术验证,在生产性示范推广基地示范和商用产出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得人才培养联动形成于院校(U)、场站(S)和基地(B)之间。最后,给出了新范式实施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产学研等,以期为培养师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加入世贸组织日期的临近,高等农林院校硕士研究生的计算机教育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农林院校硕士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是目前农林院校硕士生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目前国内农林院校硕士研究生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职院校的建立 ,生源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如何做好生源组织工作就成为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重头戏”。本文着重阐述高职院校生源组织工作的五个基本原则和四个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通过对太湖“零点行动”前后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虽然水质得到改善但尚不能控制富营养化趋势,提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紧迫性;进一步对环太湖流域重点农业面源污染源水肥流失和畜禽养殖业污染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业高校的科研始终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具有技术优势突出、育人效果明显、课题来源多元化和成果相对过剩等特点。在分析农业高校科研特色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农业高校科研计划制定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差异及内源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与农地流转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发展规律及增长源,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农业TFP的时空差异,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探究空间差异存在的内源构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呈持续增长态势,驱动要素主要是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中国7个区域农业TFP增长态势表现不一,各区域的增长来源也不尽相同;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潜力存在显著差异;7个区域农业TFP的总体差异存在逐步扩大的趋势,而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网络农业新闻信息源浅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信息学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新闻传播学的有关知识,探讨了网络农业新闻信息源的类型、特点以夏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15.
蔬菜生产过程的主要污染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农药污染、化学肥料污染、农膜增塑剂污染、大气污染、灌溉水污染等,并针对蔬菜生产栽培过程的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生产无公害蔬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磷指数评价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指数评价法是确定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和进行合理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方法。国外磷指数评价法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993年到2000年为第一阶段,以Lemunyon和Gilbert提出的磷指数评价计算方法为代表;2000年以后以Gburek等提出的磷指数评价计算方法为代表。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磷指数评价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非点源磷污染评价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建立起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太湖西北部主要7条入湖河道沉积物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程度。[方法]2005~2006年,对太湖西北部的7条入湖河道沉积物进行采样调查,采用常量元素摩尔比来划分每条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并采用富集系数评价7条河道中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马山河、梁溪河、西湾河主要受市政污染,直湖港、漕桥河主要受工业污染,大浦河、武进河主要受农业污染;以工业污染源为主的河道重金属污染程度最大,以农业污染源为主的河道次之,以市政污染为主的河道最小。[结论]该研究为太湖流域河道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是昆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当前保护区生产、消费量的增加和其中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方式影响了水源的有效保护。依据超循环理论、人地相关理论和生态学理论分析保护区居民生产、消费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对水源保护与居民生产、消费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解读;提出全面协调松华坝水源保护与居民生产、消费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教改实验探索已势在必行。探究提升农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健康发展,是全面提升农业院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监测了沙河水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库区水质总体上符合Ⅱ类水标准,但是总磷在整个库区呈上升趋势,并全部超过Ⅱ类水质标准。污染源调查发现: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淋失,生活垃圾排放是影响沙河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论文还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对策,以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