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农技站不断加强优质稻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调整水稻品种种植结构,进一步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升,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本次研究以优质稻新品种畾优1068为例,分析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地推动优质稻新品种畾优1068在广大基层地区的种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水稻产量和品质育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广西杂交水稻组合及常规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不能同时提高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今后广西优质与高产水稻品种育种目标是加强大穗中长粒品种的选育,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整精米率,调整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等;在保持高产稳产和总量平稳的基础上,注意协调发展高档、中档、大众化优质稻。通过对优质、高产亲本的收集及选配等育种途径,可同时提高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稻栽培技术中高产与优质不协同的难题,分析了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形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概念,并分析了优质丰产协同栽培应抓好的3个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了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稻栽培技术中高产与优质不协同的难题,分析了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形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概念,并分析了优质丰产协同栽培应抓好的3个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了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铜仁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境内气候环境等原因,导致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产量较低.为了改进水稻种植技术和提高产量,铜仁市引进了国标优质稻.该研究从种植规模、品种优化、技术推广、订单签约等方面介绍了铜仁市国标优质稻集成开发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国标优质稻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开远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云恢290"系常规优质稻,需肥量与需肥规律与杂交稻有较大不同,为了有效探索不同种类复合肥对开远市优质稻"云恢29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该试验,旨在能更有效地为水稻种植户提供较为科学的施肥指导意见,为该市发展优质稻产业增产增效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水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洞庭湖区9个气象站提供的1961—2010年5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期水稻产量资料,研究了水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积分回归方法分别针对洞庭湖区双季早稻、晚稻建立了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早、晚稻产量变化的地域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这主要与各地的生产种植情况、季风气候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增温区域特征有关。研究结果可以为以后采用适宜品种和指明遗传育种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下社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水稻产量的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现阶段我国大力推广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优质稻的保优生产。实现优质稻的保优生产,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加工、栽培措施,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水稻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主要从栽培优质稻的技术出发,并结合农耕经验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洞庭湖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人工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人工抛秧处理和人工直播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84%和24.19%。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于人工直播处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大于人工直播处理。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净收益最高,达11779.16元/hm2,分别较人工抛秧和人工直播处理增加1697.72和3631.84元/hm2。[结论]机械插秧可以促进洞庭湖区水稻的生产效率,并能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农户经济效益的关系协调路径,以中部地区某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定点跟踪及测产数据,详细了解受访农户水稻产量、水稻肥料利用率和农户经济效益状况,进而对影响产量、效率和效益三者协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推广配方施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优质稻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协调水稻产量、效率和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非线性评价模型量化不同生产力水稻土的质量变化,为双季稻种植区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为试验样区,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土壤质量划分为抗物理退化、养分供应与贮藏、抗生物化学退化和保持作物生产力这4项土壤功能。运用专家小组打分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功能和指标的权重,用非线性评分模型对不同生产力水稻土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0和1之间)评分。【结果】结果表明,8个试验区高产水稻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质量;中产水稻土的物理质量比较好,但生物化学质量较差;低产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质量均较差,主要体现在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供应、贮藏能力差。【结论】高产水稻土的总体土壤质量高,对双季稻生长不构成障碍;影响中产水稻土质量的主要因子是养分供应不平衡,采用良好的管理措施可以使其土壤质量在短期内得以提高;低产水稻土的总体质量差,在这类水稻土上需要增加有机肥和无机养分的投入,改善其总体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同地区玉米种子繁育生产中存在的施肥技术问题,进行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稳氮增磷,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产量,亩施磷量10.53kg,种子亩产高达340.83kg,亩经济效益比传统施肥增加3倍以上;中、低水肥地补施锌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和提高种子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栽培模拟优化专家决策咨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水稻栽培专家决策咨询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阐述了系统知识库和推理机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系统(ES)和GIS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咨询系统,并通过了测试与试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土样采集与调查,分析了高产菜园土壤和水稻土的理化性状,阐明了高产菜园土壤和水稻土的肥力特征并进行分析与比较,找出了水稻土种植蔬菜的土壤障碍因素,提出了水稻土种植蔬菜的培肥途径:一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适当深耕改土,加快土壤熟化;三是推广平衡施肥;四是重视"稻改菜"后的菜园土壤农田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圣稻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田旱整条件下,氮肥用量对水稻的茎蘖动态、产量构成、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氮量315.0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0 957.20 kg/hm~2,并能获得较高的出糙率、谷草比和氮肥利用率,过低施氮量不能获得高产,过高施氮量则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田旱整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皖南山区冷浸田农户水稻养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调控该区氮肥用量,合理调配磷钾等养分的施用,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目的。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冷浸田特征和水稻养分吸收规律调控养分,研制冷浸田专用配方肥,并通过示范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稻养分动态需求特征。研制的专用配方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水稻专用肥处理均获得了最高产量,比农民习惯增产23.08%~32.39%,有很稳定的增产效果;增施白云石比水稻专用肥产量增加8.95%。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不合理是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合理调控冷浸田氮肥用量和氮肥的运筹方式,调配其他养分的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49-200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稻谷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资料,分析全国稻谷种植面积重心、总产量重心以及单产重心的移动轨迹、偏移距离等。结果表明:(1)1949-2009年,稻谷种植面积重心、总产量重心,整体上均呈现出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2)稻谷单产重心偏移轨迹从东西方向来看,20世纪50、60年代先向东偏移,此后逐渐向西回归;从南北方向上来看,单产重心呈现波动上升、下降趋势,大约在33°N-34°N之间移动。(3)从重心总偏移距离来看,种植面积最小,总产量次之,单产最大;从偏移方向来看,三者均是向东北、西南方向偏移的年份居多,说明稻谷生产东北、西南方向的发展不平衡状态较西北、东南方向的严重。(4)稻谷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南北方向上的动态变化相对东西向的变化剧烈,而单产则是东西向的变化比南北向的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18.
松辽生态区稻田杂草的危害、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辽生态区,通过对不同开荒年限稻田杂草群落的多年系统调查,基本摸清了本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为指导当前和今后的杂草防除工作,保证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四类稻谷比较优势及近期产量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安徽及其他主要省市区1997-1999年4类稻谷的比较优势并预测近期产量增减趋势。在影响一地区稻谷总产的5个因子中,种稻相对效益X与当地稻谷近2年和近7年总产比Y1或Y2之间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准,回归式分别为Y1=0.7800+0.1065X(r=0.475,P<0.05)和Y2=0=.05124+0.03401X(r=0.534,P<0.02)。其他4个因子即稻谷单产、总产、种稻每一劳动日净产值以及农民年人均所得(收入)与总产比Y1或Y2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准。此二回归式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一省市区种稻相对效益X每增加1,Y1即近2年稻谷总产比就可能上升10.65个百分点,Y2即近7年总产比就可能上升34.01个百分点。按1998-1999年平均相对效益,我国早籼稻具比较优势的生产省份是海南、安徽、湖南、广西。中籼稻具优势的省份是云南、贵州、河南、陕西、安徽、四川、重庆。晚籼稻优势省份是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广西。粳稻优势省份则是宁夏、黑龙江、吉林、安徽、云南、河南、上海、辽宁、山西、河北、江苏。不同稻谷各类比较优势的顺序是粳稻、中籼稻、晚籼稻,反映高品级大米比较符合当前消费需求。安徽稻谷在全国范围内具整体优势,在华东当数一。由于当前种稻相对效益普遍下降,预计近期我国总下调,但东北和西北地区有上升之势,南方不同省市区及不同各类和品级的产量则依各自优势状况而升降。  相似文献   

20.
高产土壤条件下双季杂交稻施磷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完善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湖南省醴陵市高产稻田土壤-河沙泥为供试土壤,杂交早稻V402和杂交晚稻V644为供试作物,对不同施磷水平的杂交稻和土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产土壤条件下,施磷仍能促进水稻提早分蘖,增大水稻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纱量和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但对水稻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无促进作用。施磷处理水稻-生中地上部干特总量稻谷产量与不施磷处理无明显差异。施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