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做好保障粮食安全工作,应聚焦"两稳"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近年来,湖南加快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动粮食稳生产、提质量、增效益,对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受诸多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农民兼职种地现象越发普遍。那么,我们必须思考"未来谁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在多种破解种地难题的路径中,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农业制度建设的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崇明县种粮农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以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从而解决今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同时,对培育和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原则、目标和建议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一过又到了播种希望的季节,"谁来种田,怎样种田"再次被提上议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空心村"、"老龄农业"现象渐成农业发展隐忧,明天谁来种粮的问题备受关注.湖南省是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肩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尽管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但农村耕地抛荒、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等问题依旧醒目.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奖励和扶持粮食生产大户,有力地提高了粮食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种粮大户数量明显增加,大户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国内耕地面积下降的同时,海外种粮讨论日益激烈.笔者主要从海外种粮事件回顾入手,揭示国内粮食耕种现状,包括耕地面积和种粮收益变化;具体分析海外种粮的利弊;最后指出应充分利用本国耕地资源,有效发挥粮食价格信号作用,采用"政府租地+农民种地"模式海外种粮,适当补充国内粮食供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现象普遍,"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有效整合耕地资源,组建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和经营效益已成当务之急。文章阐述并分析翼城县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出路,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就当地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从2004年以来,我国最大力度的农业补贴制度调整终于尘埃落定。近日,财政部和农业部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将启动对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工作。从过去"撒胡椒面"似的全民补贴到现在重心偏向种粮大户,补贴政策显然要鼓励热爱种地、真正种地的人。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不断增加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在廉价进口农产品的冲击下,原有的农业补贴制度体系逐步"失效"。政策对农民种植积极性的调动作用减弱,并且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或者不种地,也能得到补贴。而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流失,未来谁来种地成为了政府、专家、民间一直讨论的一个问题。这些年国家为了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农业补贴是只增不减;也想办法鼓励大家回归农村,例如扶持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等等。但是在政策引导下,有多少人是真的因为想种地而回到了农村呢?谁来种地不是问题,问题是谁来种好地,不但有稳定的粮食收入,还有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只是纠结谁来种的话,只要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支持保护补贴1.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2.发放部门及发放形式:县级农业部门组织相关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包括农户基本信息、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并应对补贴给农民的资金进行7天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县级  相似文献   

10.
世界农业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现代化农业的科学发展,使得中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0%的耕地产出占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全球22%以上的人口。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动力不断外移,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副业化、兼业化现象日渐严重,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谁来种地"的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谁来种地"的现状,说明了解决"谁来种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育新生代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的根本出路,对推动农业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但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严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全面提高务农农民的素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一个历史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农民技能与素质的提升是必备条件之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就要大力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大量农民跨出"农门",农村"三空"化和老龄化问题凸显,"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农村"空心"、农户"空巢"、农业"空壳"是当今不少乡村面临的难题。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7.35%,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大量农民跨出"农门",农村"三空"化和老龄化问题凸显,"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3.
种粮农民补贴包含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是国家特制的系列惠农政策,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是解决土地谁来种,粮食谁生产,粮食安全谁保证的重大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态化、良种化、优质化的重要途径,对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各项补贴资金,虽然存入农  相似文献   

14.
谁来种地?     
《中国农村科技》2013,(3):24-25
伴随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当比例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留守农村种地的农民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相对而言,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素质较低。而另一方面,我国粮食需求却在不断提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以"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来形容现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面对眼前的形势,"十年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和忧虑,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目前,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公布,这是中央第十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从文件传达的内容来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种粮大户是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新型农民出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河南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也面临着种粮成本上涨较快、灌溉条件差、租种地得不到种粮补贴、种粮风险大、销售价格低和子女不愿接班种粮等问题。据此,笔者建议采取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坚持"谁种粮谁获得种粮补贴"原则、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培育种粮大户等措施,促进河南种粮大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宁晋县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粮成本的日益攀升、种粮比较效益的低下和非农就业机会与收入的增加,"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土地撂荒又不甘心"等实际问题成为不少农村家庭的困扰。宁晋县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探索出了一条"粮食生产联盟+服务产业园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准确解决了农民打工与中粮两难的问题,提高了效益。而分析"垄上行"模式的特色,发现现阶段农户迫切的需要,以期将"垄上行"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向全国推广此种模式,加快我国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梁春丽 《现代农业》2015,(2):116-117
现代农业催生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崛起,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更多高素质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既是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是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8年,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粮食涨价。粮食涨价对于农民来说应该是一个特大利好。那么,种粮为什么不挣钱,是谁侵蚀了农民的收益?政府一再对农业的补贴为什么刺激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19.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困境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普遍存在培训对象比较随意,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训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摆在我们面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民职业化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根本办法.一是要"三位一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以及有职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农民.二是要三类协同,三是三级贯通,四是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