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沪渔公司鱿钓船于1999年10-11月在西北太平洋165℃E以西海域随机采集的柔鱼样本,测定其胴长、鳍长、鳍宽、眼径、右1腕长、右2腕长、右3腕长、右4腕长和右触腕穗长9个形态特征指标值。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变权聚类分析方法,对柔鱼种群结构进行初步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独立种群,其形态特征值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褶柔鱼和柔鱼的腕足断裂强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cespacificus)和柔鱼(Ommastrephesbartram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FAO划定,61渔区)两种主要的经济头足类资源,在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董正之,1991],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周边海域,柔鱼分布在北太平洋广阔海域,资源都较为丰厚,目前主要作业方式都为钓捕作业。1989年和1993年我国先后成功地开发了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和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渔获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脱钩率是抑制钓捕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的测试结果表明,太平洋…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cespacificus)和柔鱼(Ommastrephesbartram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FAO划定,61渔区)两种主要的经济头足类资源,在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董正之,1991],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周边海域,柔鱼分布在北太平洋广阔海域,资源都较为丰厚,目前主要作业方式都为钓捕作业。1989年和1993年我国先后成功地开发了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和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渔获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脱钩率是抑制钓捕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的测试结果表明,太平洋…  相似文献   

4.
柔鱼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重要经济头足类种类,广泛分布在太平洋海域。柔鱼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其生活史过程与栖息地的海洋环境条件有重要关联,海洋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与变化显著影响着柔鱼资源的分布范围和资源密度。本文基于监督式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综合多源卫星遥感观测获取得到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Chl-a)、海表面高度距平(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SSHA)、海水质量变化和地转流等海洋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和预测。以上海海洋大学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2004~2017年的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柔鱼历史渔业捕捞数据为参考值,对基于多源卫星遥感观测的多海洋环境因子的柔鱼资源丰度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与仅采用SST、Chl-a和SSHA等进行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预测的传统方案相比,进一步加入海水质量变化和地转流后,可有效提高利用BP神经网络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进行模拟和预测的精度:改进方法模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TD)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均提高了22%;且预测的STD提高了31%,RMSE减少了26%。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西北太平洋海域黑潮流量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的影响,本研究中结合1994—2010年西北太平洋海域黑潮流量和柔鱼渔场重心数据,采用阿尔蒙法建立了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通过分析黑潮流量异常与渔场重心偏移的互相关系数和模型的AIC值,确定了模型的最佳滞后期数,并添加了一阶滞后残差项以消除残差序列的自相关。结果表明:在经度方向上,黑潮流量异常在一年内对柔鱼渔场重心偏移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在纬度方向上,模型中黑潮流量异常变量的第12~15期系数均显著,分别为0.003 72(P0.05)、0.004 93(P0.01)、0.006 29(P0.01)和0.007 81(P0.05),说明黑潮流量异常会在6个月后的两个月内对渔场纬度重心产生正向的影响,模型调整后的相关系数为0.549。本研究中考虑了渔场对黑潮流量响应的时滞性,研究结果对延长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预报的有效期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未来日本海和东海海域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灾变年份进行预测,采用灰色系统年灾变预测GM(1,1)模型方法,根据1990—2014年日本海和东海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建立了多种灰色年灾变预测GM(1,1)模型,并比较该海域太平洋褶柔鱼建立的丰歉年灾变预测模型的精度,选择最优模型,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丰歉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的丰年将发生在2020、2034、2052年,歉年将发生在2067、2125、2272年。研究表明,日本海和东海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的灾变预测最优模型参数|a|0.3,为一级精度模型,可用于该资源丰度的长期灾变预测。  相似文献   

7.
鱿鱼类是摄食极为凶猛的海洋动物。实验条件下对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与描述,实验分3种不同的太平洋褶柔鱼群体大小(3尾,7~12尾,以及44尾)在循环水水槽中进行,实验用太平洋褶柔鱼平均胴长为20 cm。用高感录像机对太平洋褶柔鱼摄食过程进行记录,同时观察太平洋褶柔鱼对饵料鱼的攻击行为。观察认为,发现、进攻目标饵料鱼阶段的角度范围分别为广分布和窄分布,大多数对饵料鱼的进攻阶段开始于二者相对距离为1到6个胴长间。太平洋褶柔鱼在攻击阶段时其体色表现出暗色模式。在个体多的太平洋褶柔鱼群体中,太平洋褶柔鱼追逐较大的饵料鱼,且有观察到几尾太平洋褶柔鱼共同分食一尾饵料鱼的现象。研究认为,太平洋褶柔鱼摄食行为与自身个体大小、群体大小以及饵料鱼大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柔鱼是大洋洄游性头足类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经济价值,目前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在西北太平洋捕捞的主要对象。柔鱼属于短生命周期生物,其栖息地适宜性受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2006—2015年9—11月中国鱿钓捕捞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ST)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两个关键环境因子,构建基于捕捞努力量和算术平均算法的柔鱼综合栖息地热点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在超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条件下的变动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基于SST和PAR的栖息地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热点海域;9—11月柔鱼各月适宜的SST和PAR范围具有显著月间变化且逐渐减小;柔鱼产量、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随栖息地指数值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对比2007年强拉尼娜年份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年份,研究发现,2007年柔鱼CPUE和栖息地适宜性显著高于2015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007年强拉尼娜现象导致柔鱼渔场内适宜的SST和PAR面积显著增加,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两者适宜面积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差,柔鱼CPUE降低。  相似文献   

9.
西北太平洋柔鱼洄游重心年际变化及预测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海洋环境决定其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研究其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趋势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推测柔鱼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研究重点,对于实际生产也有重大意义。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根据2004年—2015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Chl-a)数据,结合尼诺转化指数(Trans-Ni1o index TNI),分析柔鱼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预测柔鱼在海洋环境的影响下,洄游路径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柔鱼洄游重心的产量占比与洄游重心的离散度在10月和11月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洄游重心的纬度变化和TNI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经度上并未呈现这一关系;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海表面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的柔鱼洄游路径时空变化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时间跨度在8—11月内,柔鱼洄游重心纬度上呈现南-北-南,经度上呈现出西-东-西的变化趋势,8月和9月预测洄游重心海域的产量占比为64%和68%,10月和11月,柔鱼种群进行产卵洄游。预测产量占比明显提高,预测海域产量占比为83%和89%。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重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本文根据2004-2015年8-10月西北太平洋150 E -165 E 、39 N-45 N海域的柔鱼捕捞数据,研究了柔鱼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关系,评估了异常气候事件对柔鱼渔场内表温(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8-10月柔鱼渔场适宜SST范围是13-22℃,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减小。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显著,其季节性变化与柔鱼的洄游路线一致。各月渔场重心的聚类结果均分为3类,分别对应正常气候条件、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异常气候事件通过调控柔鱼渔场内适宜温度范围的分布,最终使柔鱼渔场重心沿着东北-西南方向移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降低,渔场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而正常气候和拉尼娜条件下渔场内SST升高,渔场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1.
选取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水产专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筛选出19个对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工厂化养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4种类型,从而为工厂化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苯酚对废水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转化糖药理及其现代临床研究概况,并对其药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在水稻苗期和秧田期使用该水剂,探讨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对恶苗病防效达48%。其较佳使用方法为苗期浇灌,移栽返青后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17.
布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brunetti)是鸡的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性原虫,但是我国球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很少谈及,有关研究报道更为少见。为此,笔者回顾了自1942年Levine首次报道布氏艾美尔球虫以来人们对这个种所做的研究。主要对这个种在世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内生性发育、体外培养、致弱及在球虫疫苗中的地位作了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几丁质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自制的几丁质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用吸附交联法对菊粉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优化了固定化反应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菊粉酶活力最大收率为32%。固定化菊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65℃,比游离酶提高5℃。最适pH保持不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对酸碱稳定性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将固定化酶装柱进行菊芋汁连续水解试验,操作半衰期达22d。  相似文献   

20.
空心莲子草的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选用5种不同药剂(组合),即百草枯、使它隆、使它隆 洗衣粉、使它隆 食盐、使它隆 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进行化学防治,并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测验。结果显示:其2次除草的总株防效分别可以达到98.9%、94.62%、92.22%、91.18%、90.03%,2种浓度的株防效平均值分别为95.33%、91.46%,并且,在第2次施药中,后3种没有显著效果,只需进行一次除草即可;由此表明:使它隆 食盐组合是最佳的除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