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8个地方驴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分析我国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利用24对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用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显色,对中国8个大、中型驴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A)。利用DISPAN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微卫星座位在8个驴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NVHEQ18为中度多态外,其余23对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8个驴种的平均PIC(0.6940)、h(0.7119)和E(3.94),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大型品种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德州驴和中型品种庆阳驴聚为一类,中型品种泌阳驴、淮阳驴和佳米驴聚为另一类,各驴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结论】24对微卫星座位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个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个罗非鱼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6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遗传关系。【结果】19个微卫星位点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3;吉富尼罗罗非鱼、广东尼罗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和埃及尼罗罗非鱼遗传多样性较高,其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150,0.5999,0.5927和0.62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070,0.5302,0.5095和0.520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8663,3.1321,2.6495和3.3668;而广东和美国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548,0.380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817和0.280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9338和1.7077。UPGMA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6个罗非鱼群体分为2支,其中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聚为一支,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聚为一支。【结论】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而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19个微卫星标记均可用于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兔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兔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6个群体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622(0.5723~0.722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857(0.5904~0.7267)。这显示黄兔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兔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兔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兔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个陕南水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陕南水牛品种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采用PCR扩增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92头陕南水牛(分别采自城固、南郑、宁强和汉滨4个群体,每群体48头)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杂合度(H)、各群体间的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及多态信息含量(PIC),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4个陕南水牛群体在10个微卫星位点共发现104个等位基因,其中有8个特有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0052~0.3490,总群体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0174~13.1469;10个微卫星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007~0.8932,均为高度多态;平均杂合度为0.7550~0.928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城固群体与南郑群体首先聚在一起,然后依次同宁强、汉滨水牛群体聚在一起。【结论】10对微卫星标记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陕南水牛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陕南水牛群体变异程度多样性丰富,选育程度较低;聚类分析结果符合陕南水牛的地理分布格局和产区的自然环境,4个群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小,遗传一致性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麦洼牦牛群体4个新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4个新分离的牦牛基因组多态微卫星位点,分析麦洼牦牛的遗传多态性及群体的遗传分化特征。【方法】以130个麦洼牦牛个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Bogr203、Bogr204、Bogr205和Bogr215 4个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测序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型计算各个位点的多态性,并推断麦洼牦牛群体的遗传分化特征。【结果】麦洼牦牛群体在4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平均观察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达到0.626,0.800和0.751;通过Structure软件能够较明确地将麦洼牦牛群体区分为2个亚群,这与麦洼牦牛分布地域广泛有较大关系,但各个亚群的牦牛个体及其分布区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结论】麦洼牦牛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并可能分化为至少2个亚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基因在牦牛内的遗传多态性,为进一步揭示牦牛群体间遗传分化、开展牦牛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以及HSL基因在牦牛物种中的定位、表达调控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和巴州牦牛共92头牦牛的HSL基因部分外显子I进行SmaI酶切多态性分析;统计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大小,进行卡方(χ2)适合性、独立性检验,并计算纯合度、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态参数。【结果】3个牦牛群体在HSL基因外显子I具有SmaI酶切多态性,在该酶切位点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3个牦牛群体均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而BB基因型只在巴州牦牛中检测到。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而巴州牦牛AB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在3个牦牛群体中均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适合性检验表明3个牦牛群体在该酶切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独立性检验表明九龙牦牛与麦洼牦牛、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而麦洼牦牛与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测序分析表明,HSL基因外显子I第70位(从PCR产物测序片段的5′端计数)发生了单碱基突变(G→A),并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为精氨酸(R)。【结论】牦牛在HSL基因外显子I内具有SmaI酶切多态性,其多态性是因所分析序列内一单碱基突变(G→A)所致,该碱基转换导致了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为精氨酸(R);在该酶切位点,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和巴州牦牛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九龙牦牛与麦洼牦牛、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而麦洼牦牛与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日)和有效等位基因数(E)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PIC平均为0.6471(0.3942—0.806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的日为0.2930:各群体的E平均为3.37(3.03—3.84)、这显示黄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PIC、H和E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牛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牛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牛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驴种质资源丰富,辽宁西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驴养殖区域,为了解辽宁西部地区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使用13个微卫星标记对辽西地区三个驴群体(即建平三粉驴、建平灰驴、阜蒙三粉驴)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统计3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计算其遗传距离并构建NJ聚类树。结果表明,13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群体中共检测出93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3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434、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486;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是5.3077~6.6920个,期望杂合度是0.6424~0.6508。根据遗传距离构建的NJ聚类树显示,3个群体分为两支:建平灰驴独立为一支,建平三粉驴和阜蒙三粉驴聚为一支。可见,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高度多态性水平,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3个地方鸭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用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湖北3个地方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Ds)。结果表明:28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6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鸭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3个鸭品种中,平均杂合度范围是0.596~0.603,各鸭种的杂合度都较高,最高的是荆江麻鸭(0.603),最低的是沔阳麻鸭,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s遗传距离的计算表明: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个鸭品种被聚为2类:荆江麻鸭和沔阳麻鸭为第1类;恩施麻鸭为第2类。这与各鸭品种的起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为中国地方鸭品种种质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地方鸭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鸭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各群体的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标记座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88,5个鸭群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592~0.6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22~0.598,为中高度多态。各母本种群间的遗传距离0.187~0.445,番鸭与4个母本的遗传距离0.322~0.445。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中型母本与小型母本和大型母本先聚为1类,再与M18母本相聚,最后与番鸭相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在牦牛中的遗传多态性,进一步揭示牦牛各品系间的遗传分化以及候选基因与牦牛生长性状间的关联性,同时为2个候选基因在牦牛中的表达调控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共100头麦洼牦牛个体的H-FABP、HSL基因的外显子部分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统计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性检测,计算纯合度、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遗传多态指标,分析候选基因不同基因型与体高、体重、体斜长、胸围、管围等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①麦洼牦牛H-FABP、HSL基因外显子部分均存在多态性,多态性检验均存在3种基因型;②适合性检验表明仅HSL基因外显子8上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其余多态位点均偏离;③测序分析表明,H-FABP基因外显子4第7 339位(与原序列相比)发生单碱基突变(T→C),该突变属同义突变;HSL基因外显子7第6 883位发生G→C转换,以及第6816处发生碱基A→G突变,并导致编码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转变为甘氨酸(G);外显子8第10 183 bp处发生A→G碱基突变,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C)变为甘氨酸(G);④对各标记基因型生长发育指标(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仅HSL基因外显子7上A6816G基因座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麦洼牦牛H-FABP、HSL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且HSL基因外显子7上A6816G基因座表现的多态有可能作为一种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对 1 0 9头麦洼牦牛和 1 0 0头九龙牦牛乳中的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两品种牦牛乳中 LDH在凝胶上仅显示出由 4个 H亚基组成的 LDH1 1条区带。试验共检测到 4种 LDH1 的遗传变异体 ,按迁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A、B、C、D,其中 D型仅存在于九龙牦牛中 ,C型在两品种牦牛中均占明显优势。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 LDH1 表型频率分布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及其杂交后代群体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以期找到与生长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为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群体(中国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羊与德国美利奴羊的杂交后代、中国美利奴羊与萨福克羊的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多态性,利用Popgene( Versionl.32)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P)、基因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Ne);用PIC - CALC软件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群体中共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6.5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4.384 8、5.4520、5.006 8,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771 3、0.812 2、0.799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42 2、0.785 3、0.770 6.[结论]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度多态,可以用作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可望作为生长性状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H)和有效等位基因数(E)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PIC平均为0.6471(0.3942-0.806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的H为0.2930;各群体的E平均为3.37(3.03-3.84).这显示黄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PIC、H和E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牛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Ne 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牛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牛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卫星标记BM6506和BMS1788在新疆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关联性,以期找到与生产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为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微卫星标记BM6506和BMS1788在新疆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利用POPGENE(Versionl.32)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E)、基因杂合度(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纯和度(P);用PIC-CALC软件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运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所检测到的多态标记与生产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2个微卫星标记在新疆山羊群体中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4.162 5、5.732 5,基因杂合度(He)分别为0.759 8、0.825 6,多态信息含量分别(PIC)为0.720 8、0.801 6.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绒细度性状上:标记BMS1788的CF和EG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E基因型个体(P<0.05);在绒长度性状上:标记BM6506的AB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BB、BD和AA基因型个体(P<0.05),标记BMS1788的CF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D和DE基因型个体(P<0.05);在含绒率性状上:标记BM6506的AC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BB和AA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微卫星标记在BM6506和BMS1788在新疆山羊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表明新疆山羊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以用作新疆山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和经济性状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Yaks of two lactating types, the half-lactating yak and the total lactating yak,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ir milk compositions, milk coagulation properties, and contents of three kinds of hormones, glucose,and protein in plasma. The half-lactating Maiwa yak and Jiulong yak contai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tents of protein, fat, and activitie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in milk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total-lactating yak breeds, with reduced milk yield and similar lactose level and relative percentages of main milk protein components. The half-lactatin yak resembled yaks in a late stage of lactation in their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ilk; howev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lso observ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former was in a special stage of lactation quite different from dairy cows. Milk of the total-lactating or halflactating yaks could be coagulated normally by adding chymosin, with a similar coagulation tim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prolactin and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of the half-lactating yaks and total-lactating yaks; however, half-lactating yak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 of oestradiol-17 β in plasma than total-lactating yaks.  相似文献   

17.
唐芳  温贝妮  刘红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108-1115
【目的】明确不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群体间的遗传信息丰富度和遗传分化程度,为构建适应上海独特气候对虾品种繁育计划中的交配系谱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来自厄瓜多尔恒兴对虾养殖公司2个养殖场(Pesquera和San Alfonso)共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究不同群体间的遗传信息丰富度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13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为2~6个,共有37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292~0.6799,平均为0.3326。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仅有1个微卫星位点(TUMXLV9.116)呈高度多态性,有4个微卫星位点(TUMXLV10.147、TUMXLV5.45c、TUMXLV10.191c和TUMXLV10.96)呈低度多态性,其余8个微卫星位点呈中度多态性。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为0.2225~0.3662,平均为0. 2915;期望杂合度(He)为0.3317~0.4539,平均为0. 3974;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D)为0.0214~0.4214,其中San Alfonso P23群体和Pesquera P23群体的D相对更接近于0,其基因型分布接近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Fst平均值为0.1259,说明有12.59%的遗传分化来源于群体间,而87.41%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的平均基因流(Nm)为1.7356,表明遗传漂变未能主导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间,以Pesquera 29群体与Pesquera 15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2426),San Alfonso 23群体与Pesquera 23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215);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中Pesquera 29群体和San Alfonso 12群体独立聚为一类。【结论】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中存在观测等位基因丢失现象,且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分化程度为中等水平。因此,可通过引进不同地区拥有不同遗传背景且亲缘关系较远的群体作为亲本,以丰富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群体选育过程中红壳色文蛤(Meretrix meretrix)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及世代遗传分化情况,为文蛤育种计划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黄文蛤原种(SY)、江苏红文蛤原种(SR)及5个红壳色文蛤选育群体(SRF1~SR5F5)为研究对象,利用15对微卫星引物对各文蛤群体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通过Gel-Pro32 4.0、PopGen 32和MEGA 6.0等在线软件分析7个文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7个文蛤群体中共检测出766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位点在每个群体中检测出3~18个等位基因,且等位基因数(Na)随选育世代增加呈下降趋势。1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75~0.630,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7个文蛤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42~0.50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29~0.680,群体中63.81%的微卫星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各微卫星位点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群体内近交系数(Fis)范围为-0.0157~0.7409,平均为0.2777,表明文蛤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0455,即文蛤群体变异中仅有4.55%是由不同群体间的基因差异所产生,而95.45%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部;各群体的基因流(Nm)为0.9002~18.9478,平均为8.8065,说明7个文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低。UPMGA聚类分析发现7个文蛤群体聚类呈两大支,江苏红文蛤原种及其选育群体聚为一支,而江苏黄文蛤原种(SY)独自聚为一支。【结论】经过5代人工选育的红壳色文蛤选育群体虽然较基础群体其遗传多样性指数略有下降,但并未导致各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连续的选择育种计划中,应增加亲本养殖环境多样化,避免因人工繁育的亲本和养殖群体规模较小引起遗传漂移或近交衰退而致使某些等位基因缺失,导致后代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